立足新起點 邁步新征程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廣安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22 10:59:59 編輯:陳蓉 點擊:
今後五年,是廣安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實現攻堅突破、轉型提升的關鍵五年。廣安區將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項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按照“統籌城鄉、産城融合、量質並舉”工作思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城市提質工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弱項,構建和諧穩定發展環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廣安。

發展三次産業,夯實高品質發展經濟基礎
堅持把園區作為産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抓手,持續優化三産結構體系,提升産業層次和質效,全面推進産業強區。
做優農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準。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大力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實現現代農業發展全市領先、全省一流。採取“園長制”模式推進園區建設,按照“六化”發展理念,完善園區“五網”配套,推行“五良”融合,著力實現能排能灌、旱澇保收、宜機作業、穩産高産,力爭建成龍安柚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5個。按照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片區,分産業、分區域規劃佈局“2+6”現代農業産業,集中連片建設産業基地30萬畝以上,每個鄉鎮建設1個不低於1萬畝的現代農業園區。提升農業服務水準,積極引進培育優質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培育農業龍頭企業50家、專業合作社50家、家庭農場2000個,培養新型職業農民3000人。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農技人員、“田秀才”“土專家”,分産業、分層次組建技術服務隊伍,構建優質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發展數字農業,建設農業物聯網基地16個,創建省級農業農村資訊化示範基地5個。推進農業生産技術標準化、管理規範化、耕種收機械化,到2025年農作物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超過70%。延伸農業産業鏈條,大力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重點推進龍安柚、檸檬、湖羊等精深加工,到2025年農産品初加工率達85%以上,創建省級農産品加工示範園區。大力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培育全省知名農産品品牌5個,爭創全國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示範縣。依託農産品流通、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積極建立農産品原料、加工、銷售、物流基地,提升農業綜合收益。
做強工業,培育壯大經濟主引擎。圍繞構建“3+1”工業産業體系,著力建平臺、強産業、育企業,推動工業經濟從增幅領先向總量躍升跨越。提昇平臺發展品質,高水準規劃建設臨港經開區5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同步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做優做強兩大核心園區,加快南潯·廣安産業園建設,重點承接東部地區高端裝備製造業,新建廠房25萬平方米,新引進企業30家以上,力爭到2025年産值實現20億元以上;加快愛眾新能源智慧産業園建設,重點發展以水電氣為主的能源裝備製造産業,力爭到2025年産值實現20億元以上。做大主導産業體量,圍繞裝備製造、現代輕工、農産品加工延鏈補鏈招商,聚焦工業總部經濟精準引企,強化政策支援,加強跟蹤服務,促進入駐企業投産、達産、穩産,到2025年實現年産值60億元以上。培育工業企業增量,開展梯度培育行動,完善促企惠企發展政策,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計劃,落實“一企一策”幫扶措施,大力支援企業品牌建設,力爭每年新培育小微企業20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以上,到2025年培育年産值億元以上工業企業20家。
做活文旅,加快服務業轉型升級。深挖消費潛能,提升服務業就業帶動力、消費吸引力、經濟增長貢獻率。著力打造特色商圈,高標準規劃建設官盛湖片區商業綜合體,豐富加德天街等商業綜合體業態,打造高端時尚消費中心;整體開發文廟片區,打造集文化傳承、文旅産業、休閒購物于一體的城市新地標;提檔濱江路、龍馬廣場等商圈,打造有影響力的美食、購物主題街區;升級北街、水塘堡、小東街等14條傳統商業街,繁榮老城步行商業帶,新培育“兩上”商貿服務業企業75家。構建多元化市場體系,高水準建設現代服務業産業園,規劃建設官盛新區汽車綜合服務、高端家居建材、農副産品交易、花卉苗木等專業市場,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全面升級改造城鄉農貿市場、城北綜合批發市場,滿足群眾更高民生需求。集聚發展電商物流、總部經濟、服務外包、人力資源、家政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力爭到2025年引進企業100家以上,實現年稅收1億元以上。擦亮全省首批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深化以“紅”帶“綠”模式,大力發展紅色旅遊、文化旅遊、鄉村旅遊,立足資源稟賦規劃、招引旅遊項目,提檔升級大地花谷、大雲山等景點,加快潯棲江南二期等項目建設,建成南部片區鄉村旅遊示範帶,打造川東渝北鄉村旅遊目的地,創成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彰顯主城優勢,擦亮高品質發展城市底色
按照“亮山亮水亮文化”理念,統籌官盛新區與老城區開發建設,提升中心度和首位度,讓品質的中心城區成為人心嚮往的首善之區,成就夢想的希望之城。
高品質建設官盛新區,打造城市“會客廳”。借鑒成都天府新區、重慶兩江新區發展經驗,融入公園城市建設理念,高標準編制官盛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和專項規劃,科學引領新區品質提升。優化完善官盛湖、五方片區市政基礎建設,新拓展城市面積8平方公里。規劃建設全省一流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2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1家,以500米服務半徑配建社區服務陣地,合理佈局農貿市場、銀行網點、餐飲娛樂等設施;在官盛湖、鳳凰山規劃建設2個3000畝左右的大型公園,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一批中小型公園和街頭綠地,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大力招引全國知名房地産企業開發高品質住宅,引進優質物業企業參與小區管理服務,打造廣安改善型住房首選地,到2025年形成10萬人以上城市組團。
高標準完善老城區,推進城市“微更新”。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完善城市功能、優化人居環境、傳承歷史文化,全面煥發老城活力。黑化、亮化老城區主次幹道和背街小巷,同步改造人行道、雨污管網等,建成城北體育場、東門廣場等地下停車場4個,新(改)建萃屏公園、北辰湖公園等城市公園4個,統籌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規範更新水、電、氣、通信管線,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提升群眾居住品質。
精細化管理城市,著力緩解“城市病”。按照“潮汐”管理理念,科學設置便民服務點,加大對違法建設、佔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執法力度,規範市容秩序。強化城市立面治理,積極整治架空線,規範垃圾分類投放處置和市政園林管理。整合智慧交通、智慧管網、智慧小區等應用平臺,加快智慧城管建設。健全完善“街長制”,實施“紅色網格”行動,著力構建“城市管理+志願服務”“網際網路+社區服務”工作體系,確保繼續保持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稱號。

實施鄉村振興,厚植高品質發展基礎優勢
以創建全省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示範區為抓手,在産業培育、鄉風文明、農民增收等方面持續發力,創成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區)。
在鞏固脫貧上出實招。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注重扶貧項目資産管理監督,提高資産長期惠農效益;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加強産業發展和就業促進;抓好農村低收入對象常態化幫扶,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盤活村集體閒置資源和農村經營性資産,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30個。完善聯農帶農和跨經營主體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持續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在鄉村規劃上下實功。抓好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暨“三區三線”統籌劃定試點工作,統籌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分片區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北部優質糧油片區重點發展糧油、生豬,建設城市副中心花橋鎮;中部種養迴圈片區重點發展晚熟柑橘、湖羊,建設湖羊文化特色鎮石筍鎮;南部農文旅融合片區重點發展桃、李、梨等開花水果,做優提質龍安柚,促進以小平故里景區為核心的農文旅深度融合,帶動片區一體化協調發展。科學編制76個特色保護村、162個聚集提升村、36個城鄉融合村村莊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多村合一”。
在鄉村建設上用實勁。抓好中心鎮和特色鎮建設,所有鄉鎮場鎮完成“六個一”標準化改造,分類分步實施“五類”農房提檔升級改造。推動龍安鄉建成全域鄉村振興示範鄉鎮,創建省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鄉鎮4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每年建設美麗鄉村旅遊路和産業路100公里,提質改造農村道路100公里,實現所有撤並建制村與新村委直連道路暢通。有序推進土地增減掛鉤,新增高標準農田30萬畝。加快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新(擴)建黃桷水庫等中小型水庫4座。加快補齊水、電、氣、通信等基礎設施短板,紮實推進農網改造,實現村村通光纖和5G網路。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到2025年實現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90%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
在鄉村治理上見實效。推行民主自治,健全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統籌鄉賢等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強化德治建設,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開辦道德講堂、文化禮堂。實施依法治村,推進區鄉村三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開展法治鄉鎮、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完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讓群眾辦事更便捷。深化鄉風文明“一榜兩評”活動,大力培育文明鄉風,力爭創建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5個、示範村15個。

深化改革創新,增添高品質發展強勁動能
扛起主城擔當,發揮主城龍頭作用,全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西部協作建設,增強招商引資實效,爭當“同城融圈”排頭兵、領頭羊,推動東西部協作再升級。
加快融入雙城經濟圈。對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全面推進産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一體化發展,全面落實川渝合作示範區建設任務,到2025年與成渝雙核全面協同發展見勢成效。拓展優質蔬菜、糧油、生豬等農産品生産基地建設,強化農超對接,打造成渝地區優質農産品供應基地。積極承接成渝功能疏解和産業外溢,深度對接兩江新區産業轉移、産業配套,加快建設承接重慶特種裝備製造産業轉移示範區。以同城化為目標,加強鐵路、水運、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對接合作,全域全程全力融入重慶都市圈。推動實施以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為重點的便捷生活行動,基本建立標準統一、相互銜接的公共服務政策體系。優化“重慶—廣安—巴中”等跨省際旅遊線路,整體規劃、整體行銷,打造重慶休閒旅遊度假“後花園”。
深化南潯廣安協作。緊抓東西部協作重大戰略機遇,深化與南潯區長效合作。積極共建特色農牧産品基地和現代農業産業園區,提升南潯·廣安産業園綜合實力,延伸文旅協作發展鏈條,推進“三産聯動、國企引領”模式迭代升級;積極轉化浙江數字化改革發展經驗,推進數字化+産業、數字化+政務、數字化+治理等轉型發展;積極依託南潯平臺經濟和市場優勢,打通東部沿海地區銷售渠道;積極創新文化交流模式,開展産業共育、文化共建、市場共拓三大協作工程;實施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幹部人才交流“五個一百”三年行動計劃,爭創東西部協作省級示範、全國先進。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全員招商,用好招商專班力量,瞄準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點地區,大力開展産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力爭每年引進適度規模農業經營業主150個、工業項目30個、服務業項目10個、鄉村旅遊項目10個,形成固定資産投資50億元以上。積極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強化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建立健全招引項目“全生命週期”服務機制。精心籌辦鄧小平同志誕辰120週年紀念活動,借勢聚力爭取上級支援和招商引資,凝聚起“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的深入共識和強大合力。

加快同城融圈,激發高品質發展開放活力
強化投資拉動、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積極破解要素瓶頸制約,不斷增強高品質發展動力。
狠抓項目投資。緊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深研政策,在鄉村振興、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等領域謀劃一批重大産業項目,在城市建設、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規劃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在生態環保、教育衛生等領域策劃一批重大民生項目,每年動態更新儲備項目150個、總投資200億元以上。做深做實項目前期工作,常態“進京赴省”爭取支援,力爭更多項目納入中央、省“盤子”,每年到位項目資金17億元以上。拓寬民營資本投資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項目建設和運營,力爭民間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建立政府投資項目資訊管理系統,健全重大項目“領導包聯、部門協作、屬地協同”工作機制,確保項目高效實施。
推進重點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網通辦”和一體化政務服務,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三個100%,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統籌推進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探索鄉村全面振興的示範樣板,形成可複製推廣的“廣安經驗”。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增強愛眾集團、愛眾股份、國投集團等市場競爭力。
增強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加強與重慶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等合作,爭取設立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基地。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招引、培育行動,做強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廣安愛眾城市能源研發中心,力爭到2025年科技型企業達到50家。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工匠培養計劃,力爭到2025年省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達到5個。
強化財力保障。大力爭取轉移支付、一般債券、專項債券等資金,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支援。加強財源培植,積極培育骨幹稅源企業;堅持依法治稅,強化非稅徵管,提高收入品質。有效盤活國有閒置資産,確保保值增值。加快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交易,高效經營國有土地。深化預算績效管理,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加強財政資金撥付管理,及時清理存量資金。樹牢“過緊日子”思想,大力壓減“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堅決保障“三保”等剛性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聚焦民計民生,共用高品質發展奮鬥成果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有品質、更加幸福、更加美好,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加快教育高品質發展。落實教育“雙減”政策,推動義務教育向優質均衡發展。提質改造希望小學等城區中小學12所,全面提升教學品質,力爭三年內城區學校教學品質達到全市領先、全省一流。推進花橋、龍臺等重點場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引導農村小學初中學生向中心鎮集中。加強和改進教學科研工作,建好區教師發展中心,到2025年培育省級名校長5人、名班主任5人、名教師10人,全區所有學校創建為課堂教學改革示範校。實施公辦學前教育提升工程,新建公辦幼兒園7所。實施普通高中品質提升計劃,廣安中學、廣安二中創成省級引領性示範普通高中。
推進健康廣安建設。支援區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加快區人民醫院三期(原車管所片區)建設,深化與成渝知名醫院合作,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和區域知名度。支援區婦女兒童醫院向高端專科醫院發展,積極創建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提升基層衛生服務水準,建設花橋醫療衛生次中心和恒升、悅來、石筍3個中心衛生院,標準化改造興平等6個鄉鎮衛生院。推進中醫藥強區建設,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和管理,積極補齊人才短板。大力發展兜底性、普惠型養老服務,建成區老年養護院,統籌區域性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每個街道至少建設一個標準化、規範化養老服務中心。
大力發展文體事業。追尋小平同志足跡,修葺廣安縣立高等小學堂、考棚巷,啟動東門口啟航廣場建設,連接思源廣場、廣安中學,挖掘利用秦炳、楊漢秀等紅色資源,豐富小平故里紅色旅遊內涵。新建國學培訓中心、廣安家風館,修繕文廟、白塔、明清城墻、涵虛園、西南山莊等歷史文物,保護提升望渠巷、厚街等老城建築,再現“廣安十六景”神韻,打造具有歷史記憶的魅力老城。規劃建設運動中心、體育公園,配套建設健康步道、社區休閒廣場及農村聚居點文體設施,建成全區文化藝術中心,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
致力辦好民生實事。全面落實惠民政策,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高效完成省、市、區定民生工程。下大力氣解決物業管理差、房地産辦證難、城區停車難等群眾關心問題,力爭到2025年,90%以上的前期物業住宅小區服務等級達到一級標準、房地産亂象得到有效整治、城市停車難大幅緩解。持續打好交通建設硬仗,加快構建“3廊、5軸、1環、6聯”交通格局。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力度,支援重點群體就業。深化實施全民參保計劃,不斷提高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覆蓋率。開展城鄉低保標準並軌試點,2025年實現城鄉低保標準全面並軌。統籌做好社會救助、優撫安置、大病救助等工作,加強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關愛服務,織密民生保障網。

強化底線思維,築牢高品質發展安全防線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築牢高品質發展安全穩定基礎,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廣安。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強力推進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狠抓大氣污染防治,確保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率保持在90%以上。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抓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工作,推進“一江六河”等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全面升級改造城鎮(鄉)污水處理設施,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實現污水收集率達90%以上、處理率達100%、排放達到一級A標。嚴格管控固體廢物、危險廢物,保證土壤環境安全。全面落實林長制,營造林7.5萬畝,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32.5%以上。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部署,佈局發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生態農業等産業,推動綠色辦公、綠色出行,實現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加強疾控中心、醫院感染病區建設,強化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全面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監測預警,嚴格政府債務限額管理,確保債務風險總體可控。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強化金融領域監管,依法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加強房地産市場監管,堅持“房住不炒”,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積極構建“1+5”基層治理模式,全面提高社會治理水準。認真開展“八五”普法,提升全民法治素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紮實推進法治信訪建設,加強訴源治理,推動信訪事項“三率”保持良好勢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紮實推進智慧安防小區、綜治平臺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和禁毒人民戰爭,嚴厲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等新型違法犯罪活動,凈化網路空間,確保全區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構建公共安全體系。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增強憂患意識。堅持人民至上、安全第一,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深入開展安全生産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常態抓好道路交通、建築工地、食品藥品、防汛減災、森林防滅火等重點領域排查整治,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産事故發生。堅持防災減災與應急救援並重,建成應急指揮中心平臺,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高監測預防、應急處置能力,創成省級安全發展示範城市,爭創全國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劉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