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推動共同富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11 11:26:29 編輯:陳蓉 點擊:
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鄰水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傾注真情實意,投入真金白銀,用力真抓實幹,全力以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與全國、全省、全市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截至目前,累計退出貧困村152個、減貧78770人,貧困群眾住房難、出行難、看病難、飲水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從2013年的2457元上漲至2021年的11886元。鄰水縣2018年貧困縣摘帽,2019年實現全域脫貧。2018—2020年連續兩年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連續三年取得好的等次。


四好農村路

守初心、擔使命,匯聚全民之力,推動盡銳出戰
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努力實現脫貧攻堅與全縣發展兩手抓、雙促進。
立足長遠抓設計,全域作戰,增強發展動能。按照“富民和強縣統一、改革和發展聯動、城鎮和鄉村貫通”思路,跳出脫貧抓脫貧,立足全局謀發展。制定出臺《關於舉全縣之力建設扶貧攻堅示範縣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明確了“三年攻堅、兩年提升、同步小康”的實現路徑,建立了“四大類區、六大片區”分區作戰計劃,逐村逐戶編制實施脫貧規劃,切實把上級“作戰圖”變為鄰水“施工圖”。
銅鑼山旅遊扶貧環線解決了城北鎮大堰、金埡、金鐘等村老百姓出行難、運輸難的問題。
實幹擔當重落實,全員出動,凝聚攻堅合力。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保障,全面落實脫貧攻堅黨政“一把手”負責制,以“脫貧攻堅·常委先行”為引領,實行脫貧攻堅縣鎮村三級“六包責任制”,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大格局,全縣2萬餘名幹部職工全覆蓋幫扶貧困對象,組織引導縣域200余家民營企業與152個貧困村簽約結對,配套152個貧困村幫扶計劃和N個行業專項扶貧計劃,奏響全民攻堅“大合唱”。
多源引流強監管,全力保障,發揮資金效益。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堅持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累計統籌整合各類資金69.3億元,其中縣級財政13.1億元。成立扶貧開發協會,發動鄰水籍商會、團體組織、在外鄉友支援扶貧,社會扶貧累計籌資2.13億元。出臺《加強扶貧資金統籌使用和監督管理十條措施》等辦法,實行縣、鎮、村、行業部門和村民“五方共管”,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好、用實、用出效益。
披荊斬棘齊奮進,全線出擊,推動工作落地。強化“五個一”“三個一”幫扶力量管理,開具“力量集結、責任落實、工作會商、典範引領、問題整改、考核督辦”六張良方,推行“點球交辦、點評收官、點穴問效”和“早安排、晚收官、周點評、月小結”工作機制,推動工作落實落地。堅持“正向激勵+反向約束”促進比學趕超,脫貧攻堅以來提拔重用扶貧一線幹部655人。構建集公開、監督、執紀、問責、決策于一體的“大數據+陽光監督”平臺,紮緊了幹部作風建設的“鐵籠子”。


鄰水縣觀音橋鎮六合寨村

治貧源、拔窮根,夯實脫貧基礎,實現高質脫貧
聚焦群眾現實需求和發展需要,抓産業發展、抓服務提升、抓生活保障,全力推進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發展産業提升增收品質。著力産業增收“造血”,積極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探索建立“土地銀行”“股權量化分紅”等模式,構建“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累計建成扶貧産業基地12萬畝,實施到村特色種養項目775個、到戶産業項目4.9萬個,帶動全縣1.8萬名貧困人口脫貧;著力擴大就業“補血”,建立企業和貧困戶“功能表式+訂單式”雙向選擇機制,培訓貧困群眾17萬人次,幫助8600余名貧困群眾在公益性崗位就業,轉移貧困家庭就業5.4萬人次,做到“戶有增收産業、人有一技之長”。
提升服務夯實民生保障。提升教育服務品質,統籌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全面完善“控輟保學”機制,足額落實教育資助政策,累計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6所、標準中心校95所,實現貧困適齡兒童義務教育“零遺漏”“零輟學”。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圍繞群眾少花錢、看好病,深入推進“健康鄰水”建設,實現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本醫療保險、貧困村衛生室“三個全覆蓋”,貧困人口住院診療個人支付比例低至9.4%。著眼群眾文化需求,圍繞社會“有精神、有活力”,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45個、貧困村文化室152個,兩河鎮五股村等13個村被評為“全省文化扶貧示範村”。
落實政策保障住房安全。實施易地搬遷挪窮窩,嚴守政策標準,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339戶10092人,建成集中安置點35個,同步落實産業扶持和就業幫扶措施,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可致富”。推進危房改造保安居,堅持“新建、改建、保護性修繕”並舉,累計改造C、D級危房9112戶,有效保障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同時,實施農村土坯房改造9672戶,解決非“四類”困難群眾住房問題5078戶,實現群眾住房安全保障全覆蓋。


城北鎮貴人槽山地蔬菜基地一景

夯基礎、優環境,做足脫貧成色,助推鄉村振興

堅持以“目標、問題、發展”為導向,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模式,釋放“脫貧攻堅”乘數效應,奏響鄉村振興前奏曲。
完善基礎,攻克發展瓶頸。聚焦群眾出行難題,新修建和改擴建通鄉通村公路2100余公里,實現鄉鎮和行政村通硬化路、農民新村和産業區通油路“兩個100%”,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國家示範縣。聚焦群眾飲水難題,新修、改建山坪塘468口,鋪設飲水管道3900余公里,全縣農村飲用水水質、水量全面達標,供水保障率100%。聚焦群眾通訊難題,實施寬頻鄉村和電信普遍服務工程,累計建設通信基站2156座,改造入戶電路3.3萬戶,率先實施全省5G網路建設試點,實現村村通寬頻、光纖全覆蓋。
扶貧扶志,激發內生動力。開展感恩奮進教育,圍繞黨的關懷、先進人物事跡、脫貧經驗做法等內容,依託村民院壩會、文化下鄉等平臺,打造“報春鳥”百姓宣講載體,開展文化展演和理論宣講等683場次,引導教育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全縣累計新改擴建黨建活動中心336個,有力提升了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為鄉村組織振興提供了有力保障。
做優生態,改善人居環境。積極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堅持“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著力留住歷史記憶、展現民俗特點、開發鄉村情趣,累計建成幸福美麗新村303個,其中,石滓鎮大河壩村被評為“四川十大幸福美麗新村”。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紮實推進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莊清潔、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五大行動”,全縣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覆蓋率達98.8%,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率達6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7.84%以上,廁污共治“三類七種”模式全省推廣。


鄰水縣城北鎮金埡村水墨畫卷

戰貧困、戰疫情, 探索長效機制,衝刺全面小康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鄰水鎖定“鞏固脫貧成效、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深入推進實施脫貧攻堅“1+10+15+N”系列方案,每月制定縣級領導、行業部門、幫扶部門、鎮村、幫扶責任人任務清單,29名縣級領導、13個業務督戰隊、4個督查指導組全覆蓋掛牌督戰,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紮實做好脫貧攻堅調查工作,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多渠道發力穩增收。全力對衝疫情不利影響。千方百計促就業,建立貧困群眾務工就業臺賬,大力拓展發展産業經濟、參與項目建設等就業途徑,及時發出“春風行動”農民工返崗專車,進一步開發公益性崗位3204個,幫助近1.7萬名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6000余名貧困群眾實現就地就業,有效穩定了貧困勞動力就業形勢。精準扶持強産業,全面摸排貧困人口産業發展需求,統籌整合財政資金3600萬元,實施到戶“短平快”種養殖産業項目5121戶,其中邊緣易致貧戶88戶,對4.8萬畝扶貧産業基地進行了綜合管護和補植補栽,固牢群眾持續增收本底。多措並舉促消費,深入開展消費扶貧,拓展“超市+基地”“食堂+基地”等銷售渠道,承辦“廣安農民豐收節”活動,用好基層電商平臺,培育“四川扶貧”公益性集體商標45個,帶動、促成交易2000余萬元。
抓基礎提質優環境。全面推進基礎設施補短,制定《鄰水縣採用以工代賑方式實施脫貧攻堅項目指南》,優化項目實施流程,統籌安排補短項目,堅持掛牌督戰、定期調度、節點收官,壓茬推進項目建設,目前1148個到戶生活條件提升項目,241個到村脫貧攻堅提升改善項目已全面完工。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覆蓋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村莊清潔行動”,深入推進人居環境三年整治,目前行政村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治理率、生活污水處理分別達85%、95%、60%,農村基礎不斷鞏固、鄉村面貌持續提升。
強監測幫扶防返貧。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和及時幫扶機制,嚴格“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按照“排、訪、評、錄、測、補、銷”七步法,摸排納入邊緣易致貧戶187戶,均由鎮班子成員包戶聯繫,逐戶落實到戶項目、公益性崗位、低保兜底等措施,確保收入穩定達標;摸排脫貧監測戶529戶,逐一落實了幫扶舉措,確保脫貧不返貧。
高品質調查保成效。深入貫徹全省、全市非貧困縣脫貧攻堅調查工作部署,成立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的縣脫貧攻堅調查領導小組,制定《鄰水縣脫貧攻堅調查工作方案》,統籌332名精幹力量組建24個調查組和縣級數據審核驗收專項組,紮實開展動員培訓,全面落實工作保障,依法依規對全縣所有貧困戶開展了脫貧攻堅調查現場登記,實現了“不漏一戶、不重一戶”,全面摸清了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和分佈狀況,順利通過省市數據驗收,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了脫貧攻堅調查任務。(鄰水縣融媒體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