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縣黎家鎮搭界寺村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21 10:24:01 編輯:陳蓉 點擊:
“今天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都能成;明天是個好日子,打開了家門咱迎春風……”11月18日晚,在鄰水縣黎家鎮搭界寺村休閒文化活動廣場上,10多名村民踏著優美的旋律翩翩起舞,一片歡聲笑語。
搭界寺村地處川渝交界之處,是一個典型的庫區村、山區村,全村717戶,共1940余人,16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全部實現脫貧。
澆樹澆根,扶貧扶心。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搭界寺村大力推動文化扶貧,持續完善公共文化扶貧體系,以文化活動廣場、農家書屋為載體,大力推動文化建設,讓廣大群眾在錢袋子鼓起來,生活品質水準逐年提升的同時,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2021年1月,搭界寺村榮獲四川省2020年“文化扶貧示範村”。


農家書屋為村民提供精神糧食

文化陣地成美好生活“加油站”
近日,筆者走進搭界寺村的黨群服務文化活動中心看到,這裡不僅有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還有相容了廣播室、圖書室的文化活動室。
“大家經常來這裡跳舞健身、看書學習,文化活動中心成為我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鄰水縣黎家鎮搭界寺村黨支部書記黃文建坦言道。
搭界寺村文化活動室于2019年建成,2020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房屋總佔地面積100余平方米,總投資40余萬元。室內設有多功能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網路培訓室等;室外為文化活動廣場,佔地300平方米,開闢娛樂健身、籃球場、乒乓球等活動區域,為村民提供了一個文化學習、健身娛樂的綜合休閒活動基地,活躍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搭界寺村文化活動負責人余潔告訴筆者,為了改變枯燥的鄉村生活,他們免費為村民開放活動室、農家書屋等文化活動場所,保證每週開放時間不少於56個小時,組織群眾開展文化活動6場(次),從而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現在我一有空,就和鄉親們在文化活動室下棋、看書,日子過得滋潤得很。”村民張余蘭的家人都外出打工了,一家人只有過節才能團聚,搭界寺村的文化活動室投入使用後,豐富的文化生活讓張余蘭的日子不再寂寞。
“按照《四川省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基本內容和指導標準》,搭界寺村建設基本實現有陣地、有隊伍、有經費、有活動、有效果、有機制。”黃文建介紹,近年來,為健全村民文化活動陣地,搭界寺村領導班子積極向上爭取“磐石工程項目”,在村裏修建黨群服務文化活動中心,升級改造文化活動中心,新建文化活動廣場,增設了圖書室、廣播室等文化陣地。
此外,該村還免費為村民提供無線網路,組織村民觀看公益電影等文化活動,實現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的綜合利用。


定期開展種植技能培訓

文化活動點燃冬日激情
“老蔣,快點來哦,我們村的羽毛球賽馬上開始了。”11月18日,恰逢搭界寺村羽毛球競賽日,一大早村文化活動廣場上就圍了不少村民,當第一組選手上場時,村民的歡呼聲、鑼鼓聲瞬間點燃了冬日的激情。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住進了新房,路修到了家門口,無線網接到了家中,不出村就能看病……我們要用文化活動表達喜悅之情,祈願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村民蔣傑高興地説。
“除了定期開展體育競賽,我們還組織村民在文化活動廣場上跳壩壩舞。”余潔告訴筆者,每天吃過晚飯,村民們便相約來到村文化活動廣場上跳舞,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
“來,咱們動起來!”隨著動感十足的音樂響起,廣場舞隊長余潔和隊員們踏著音樂的節拍,歡快地舞動起來了。村民張燕説:“以前每到冬季,我就在家裏閒著,現在我是村廣場舞隊的骨幹成員,精神生活豐富多了。”
在文化活動廣場的另一邊,村文化活動室裏也熱鬧非凡,村民們有的打鼓、有的下棋……村民蒲小燕告訴筆者:“冬日裏,以前我們想找個活動場所都沒有,現在村上建起了活動室,大家可以看書,參加各種文化活動,還能交流致富經驗呢。”
“這些年,我一直搞蔬菜大棚種植,有不懂的我除了問專家,就到農家書屋尋找解決辦法。現在我不僅掌握了反季節蔬菜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方法,還學會了新品種的培育技術。”村民陳波説道,同樣村裏還定期開展種植方面的知識培訓。
除了尋常的文化活動,每年6月,搭界寺村還會組織村民開展大型的篝火晚會,慶祝村裏瓜果成熟。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過去老百姓是忙著溫飽,幾乎難得有一點文化生活。如今,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也要脫貧致富。”陳波臉上挂滿了自信的笑容。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升了村民的精氣神。

文旅融合造就村民幸福生活
“以前是我們去城裏旅遊,現在鄉村旅遊成了新時尚。”黃文建説,每逢週末,村裏的果蔬基地就會迎來一批批來自重慶、達州、廣安的遊客。山上觀景、蔬果採摘、素質拓展……別樣的鄉村體驗活動,讓遊客興致勃勃而來,滿載收穫而歸。
就在幾年前,搭界寺村還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如今,隨著村裏文化扶貧項目的推進,村裏因地制宜、多种經營,山下種上生態蔬菜,山上栽上經濟林木,水裏進行生態養殖,鄉村旅遊得到了發展,閒置的荒山變成了致富的“金山銀山”,為村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採摘項目,最好的一個月可以為村裏帶來12萬元的收入。”黃文建介紹,開展文化扶貧以來,他們就充分發揮鄉村文化優勢,全力推進文旅融合。
“剛開始,村裏通過眾籌、土地入股、資産收益扶貧等方式,建起了500畝基地果園。”黃文建介紹,果園收益10%歸村集體經濟,30%歸村民。不僅為村裏發展起了長效增收産業,還推動了村裏的文旅融合,讓更多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如今,依靠文化扶貧,村裏的基地果園面積已達1000余畝,幫助了300余名貧困群眾致富。
“搭界寺村不僅有優質的農特産品,還有質樸的鄉村文化,有山、有水,風景又美麗。”黃文建表示,未來,搭界寺村把文旅更加緊密結合起來,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張天文 劉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