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創建天府旅遊名縣進行時—2021年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大安行”活動進行的最後一天,20余家媒體記者先後來到自貢燊海井和自貢恐龍博物館,深入體驗大安的鹽龍文化與井鹽文化。
燊海井景區(攝影 廖志全)
“轟、轟、轟……”伴隨著有節奏的聲音,一根長11米的汲鹵筒被緩緩地放入深1001.42米的井中,大約五分鐘後,裝滿滷水的汲鹵筒伴隨熱騰騰的白煙從井底升起,當取鹵工人用鐵鉤將汲鹵筒底部的開關鉤開,“嘩~”的一聲,約110斤的滷水噴涌而出。這是媒體記者一行進入大安區燊海井看到的取鹵場景。
站在井口,一股濃濃的天然氣味撲鼻而來。據了解,燊海井開鑿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歷時13年,井深1001.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大井。鑿成後的井每天噴出上萬擔黑鹵,日産天然氣8500多立方米,是一口既産鹵,又産氣的井。
手工制鹽現場(攝影 廖志全)
進入手工制鹽的灶房,灶房裏瀰漫著白茫茫的蒸汽,八口圓形平底大鍋正在熬煮制鹽。“手工制鹽的過程是,先將取到的滷水抽到灶房鍋中,通過井底的天然氣對滷水進行熬煮,使其蒸發水分,再下入豆漿進行提純……”據現場解説人員介紹,手工熬製一鍋鹽需要8小時,這八口大鍋一天24小時不間斷運作,每天大約可生産2噸食用鹽。
“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觀看古法手工制鹽的全過程感覺震撼極了!一定要買一些鹽回去嘗嘗。”“燊海井不僅産鹵還産氣,直接解決制鹽燃料問題,這樣的發現實在太偉大了。”媒體記者們參觀燊海井後,無不為古人的智慧和大安深厚的井鹽文化而驚嘆。
自貢是世界聞名的侏羅紀“恐龍之鄉”,素以恐龍化石埋藏點多面廣、數量巨大、種類眾多、保存完好、層序連續等特點著稱。參觀燊海井後,媒體記者一行又來到自貢恐龍博物館,體驗恐龍文化,了解大安區的恐龍文化産業。
恐龍博物館(攝影 廖志全)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是我國第一座專業恐龍博物館、全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在世界上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合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中的恐龍遺址距今有1.6億年,蘊藏的恐龍化石資源十分豐富,因擁有恐龍物種多樣、化石藏量巨大、化石遺址壯觀及完整度高而蜚聲海內外。
自1915年以來,在大安所轄的43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累計發現化石埋藏點近200處。其中,自貢恐龍博物館所在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體現出了極其難得的古生物多樣性、完整性、珍貴性,為國之瑰寶。
恐龍博物館展廳(攝影 廖志全)
館內的化石埋藏廳是目前世界上可供觀覽的最大規模的化石埋藏現場,化石富集程度為世界之最。博物館所擁有的中侏羅世恐龍化石在恐龍演化史上具有填補空白的重要意義,對研究恐龍及其相關古動物的系統演化、生理特徵、生活環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被學界譽為“世界恐龍化石發掘研究史上近二三十年來最大的收穫”“世界侏羅紀恐龍研究的聖殿”。
在大安,不僅能在恐龍博物館體驗恐龍文化,該區還引進深圳華強方特集團,投資31億元打造佔地1000畝的四川省首個恐龍文化主題公園——方特恐龍王國公園,預計將於明年開園。同時,大安以恐龍博物館為基礎,同步建設博物館二號館、化石研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大山鋪恐龍特色小鎮,構建集科普觀光、研修探奇、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恐龍生態旅遊精品圈,培育倣真恐龍、綵燈企業超80家。
大安交警風采(攝影 趙麗)
借力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國際知名度,目前,大安區已規劃建設11.28平方公里集運動、康養、文化、休閒于一體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在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成為自貢城市會客廳、週末休閒目的地和國際馬拉松、水上運動、戶外運動勝地,更為大安區爭創天府旅遊名縣增添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參觀自貢恐龍博物館前,大安交警還為媒體記者一行介紹了鹽都鐵騎在面對突發交通情況時的高效快速處置機制,展示了大安交警隊伍的實戰警務作戰能力和良好形象。據了解,近年來,自貢大安交警依託智慧交通監控系統、“雙網雙平臺”、“網際網路+交管”以及鹽都鐵騎等平臺,堅持以服務人民群眾為中心,不斷提升轄區道路交通通行效率,確保遊客擁有良好的交通體驗,在助力天府旅遊名縣創建工作過程中不斷擦亮自貢大安交警這一品牌。(廖志全 楊夢婧 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