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李國良,是自貢市富順縣永年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從教16年勤勤懇懇為人和善。2018年,富順要選派一批扶貧幹部到涼山州決戰脫貧攻堅,他第一時間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並要求安排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他歷來為人處世低調,這次卻表現出了無畏與擔當,“教了十多年書,對社會都沒作出過什麼貢獻,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爭取為脫貧攻堅做點實事,為人生留下一段光輝歷程。”
全校學生的“好老師”
李國良來到涼山州鹽源縣長柏鎮小學任教。這裡開展教育扶貧的最大困難是村民及學生接受教育的意願很淡薄,相當部分學生不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讀書不如幹活有用”“沒錢讀書”等觀念,既是村民普遍的認識,也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李國良的“扶志扶智”工作,算是“啃”上了脫貧攻堅的“硬骨頭”了。
李國良所教班每次考試成績及格者不超過半數,10分以下者不乏其人。了解情況後,李國良覺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大家相信他能夠教好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通過精心準備,李國良以一堂別開生面的《作文倣寫》公開課,得到了全體師生的認可,很多學生深受啟發,提高了對作文課的興趣,並以山外的精彩世界激勵他們學好知識走出大山,去創造更美好的人生。對差生,李國良採取“開小灶”針對補短。
為了開闊學生知識面,李國良先後花費5000余元購置了大量學習資料,買不到的就下載編發,為此還出資7000余元置辦了列印—體設備及相應耗材;為了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學習習慣,他花費11000余元購置了1200余冊各類圖書……。李國良的行動,不但得到了學生家長的信任,也激發了老師們教好書的盡職盡責熱情,成了幹部群眾公認的“好老師”。
貧困學生的“李爸爸”
進入冬季後,大涼山的氣溫經常零度以下。這時,李國良發現不少孩子穿著單衣單鞋上學,且大多非大即小不合身,一看便知是哥哥姐姐已穿過或愛心人士的捐贈。由於天氣寒冷,孩子們根本沒有專注學習,為此,李國良自費4000余元向全班學生購買了20多套新棉衣和保暖運動鞋,儘量保障學生正常學習。
在“萬師進萬家”活動中,李國良了解到蘇大榮、范良民、白浩、何小紅4名同學,但因家人病癱、重殘等原因生産生活難以為繼,隨時面臨失學。為了鼓勵他們奮力完成學業,李國良分別給予每月200—300元生活補助,承諾資助到完成所有學業為止。之後的2年裏,李國良先後又資助了陳阿呷莫、能吾士呷等2名類似的特困學生,因收入有限,改為每學期500-600元。
李國良的善舉,受到學校師生的廣泛讚揚和各界群眾的高度評價,不少貧困學生尊稱他為“李爸爸”。
脫貧致富的引路人
故支村的曹銀國、楊繹初瑪是李國良幫扶的貧困戶,之前發展扶貧産業花椒種植一直未成功。經了解得知,免費發放的花椒苗是一年生裸根實生苗,苗小根弱,起苗運輸要2天,根毛被風乾定植後極難成活。為此,李國良租車到育苗基地,花2000元買了兩年生嫁接袋苗500余株,使成活率達90%以上。嫁接苗品種優良可次年投産,效益要高出許多。
李國良還了解到該村適宜發展一次投資長期受益的魔芋産業,就是缺乏資金購種。李國良當即出資8000元買回種子,組織貧困戶示範種植3畝,又購買了農藥、化肥、除草劑等配套物資發給農戶,啟動了魔芋高産高效示範。
兩年多的日常扶貧工作中,李國良曾出資近3000元為腄地鋪的貧困戶購置新床及床上用品和家人禦寒物資,曾出資2000多元為貧困戶維修漏雨房屋,曾出資5000余元為種糧貧困戶修建曬壩,維修電器、購置生活物品、解決應急困難等更是家常便飯。
兩年來,李國良先後捐助錢物8萬餘元,幫助孩子學知識改變命運明,引導貧困戶自強自立奮力脫貧,而自己幾乎沒有買一件像樣的新衣,一雙小有名氣的皮鞋鞋底被他穿得半邊厚半邊薄,用真情與行動踐行了自己的援涼初心。(楊夢婧 張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