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合併”催生“化學反應”——宜賓市翠屏區寫深寫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10 10:15:48 編輯:蘇仁勝 點擊:
“就在家門口上班,每月工資3000多元,還有時間照顧生病的妻子。”在宜賓市翠屏區永興鎮華清村的宜賓山勾勾現代農業園區內,脫貧戶何其倫一邊將打包好的雞蛋裝車,一邊笑呵呵地説。
何其倫生活的改變得益於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在推進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中,鄰近的永勝村併入華清村,通過資源整合,新流轉土地3000畝打造糧經複合種植基地,為附近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47個。
行政區域的“減法”帶來改革成效的“加法”,自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工作推進以來,宜賓市翠屏區堅決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精準聚焦“四大任務”,把“兩項改革”往深裏抓、實裏做,不斷以改革的實際成效回應群眾的殷切期盼。
資源“動”起來 優化配置為鄉村擴權賦能
“城鎮的秩序變得更好了!”在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居民李麗看來,“一支隊伍管執法”後,鎮上的變化很大。今年以來,為解決執法力量分散、薄弱的問題,翠屏區各鎮統籌公安、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執法力量和資源,形成“一支隊伍管執法”的執法新模式,承擔起簡政放權後的140項行政權力。
打通基層綜合執法“最後一公里”,是該區推動行政資源下沉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翠屏區賦予鎮區級行政權力53項、賦予街道區級行政權力34項,明確鎮法定權力118項、街道法定權力37項。結合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統籌下沉108名編制,專項用於配齊配強鄉鎮綜合行政工作力量。
擴權賦能帶來的改變不僅是機構,還有資源。
在翠屏區李莊鎮安石社區村,村民李瓊通過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流轉了閒置農房,讓自家房屋變成了“網紅打卡地”。“我現在有土地流轉的收益,還有在公司的務工收入,村上每年還能分紅。”李瓊高興地算起了賬。
走在安石社區村,昔日閒置農房變成了藝術景區,該村如今成了宜賓市民周邊遊的熱門選擇,從今年3月份開村以來已吸引了近30萬名遊客。這樣的改變正來自於宅基地改革的推進——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房使用權,重點解決農村宅基地長期空置、房屋長期閒置的問題。
“預計今年全村將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000萬元,帶動村民每人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翠屏區李莊鎮安石社區村黨支部書記帥能文説。
隨著閒置農房被盤活的還有教育資源。
在翠屏區金秋湖鎮茶鄉村,被閒置了5年的白雲小學在今年找到了新的“歸宿”——在劃歸為村集體資産後,當地政府招引企業入駐,閒置資産搖身一變成為家庭農場。
讓資源“活”起來,翠屏區交出這樣一份答卷——盤活鎮村閒置教育類資産142宗,盤活率達100%。
産業“強”起來 規模化發展為鄉村振興蓄能
冬日的宜賓市翠屏區牟坪鎮金銀社區村,一個個飽滿的柑橘挂滿枝頭,匯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果農和遊客穿梭于柑橘林間,忙得不亦樂乎。
金銀社區村由金銀和高潮兩個村合併而成,兩片區域位置、農業産業等相近,但在産業發展上,原高潮村總是處於産不過、售不過的尷尬局面。在兩村合併後,通過“強戶”帶動“弱戶”,産品品質提高了,柑橘銷售到全國,全村新增加100余戶果農。
“預計今年柑橘果農戶均增收5000余元,全社區增收約350萬元。”金銀社區黨總支書記夏翠英介紹道。
強強聯合,以強帶弱,打破村鎮行政界線是“兩項改革”的破題之道。在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中,翠屏區充分發揮翠屏城鄉融合片區、李莊文旅融合片區、白花三産融合片區、金秋湖特色農業片區、宗場商貿物流片區“五大片區”産業優勢的輻射帶動、優勢互補作用,調整優化白花鎮、金秋湖鎮、李莊鎮、宗場鎮4個中心鎮和一曼村、雲辰村、五糧液村等35個中心村規劃,初步形成五片多點空間發展格局。
金秋湖鎮如今已感受到片區規劃帶來的甜頭,金秋湖鎮由原邱場鎮、明威鎮、王場鎮合併而成,三個因“茶”結緣的鎮合併讓金秋湖鎮在打造“中國早茶第一鎮”上更有底氣,合併後該鎮茶葉種植面積從原來的9萬畝增長到現在的13萬畝,全年茶葉總産量超8000噸,綜合産值達25.4億元,從事茶葉相關工作人員超4萬人,茶農每人平均採茶收入達3萬元。
抱團發展,串珠成鏈,做大做強特色産業,正是翠屏區農業發展的定位和目標。目前,翠屏區培育發展早茶、油樟、柑橘等“5+2”特色産業近80萬畝,建成高橋竹村、虎竹園、夢想清韻等20個農旅融合發展示範園。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抓住了産業,也就抓住了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翠屏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祝科介紹道,翠屏區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的村達80個,集體經濟收入最高的龍興村達625萬元。
服務“優”起來 把改革改到群眾心坎上
“沒想到我們鎮也有這麼氣派的中學。”翠屏區白花鎮居民徐芳看到寬敞整潔、綠樹成蔭的校園感慨地説,“一曼中學環境這麼好,孩子學習會更用心的。”
新建的宜賓市一曼中學總建築面積5.01萬平方米,總投入3億余元,可容納3000余名學生,原白花中學設為初中部,可容納1500名學生。
“這源自於‘兩項改革’提出的深化教育學校佈局調整,如今一曼中學和原白花中學足以滿足整個翠屏區北域中學生的入學需求。”據翠屏區教育和體局局長黃程介紹,在改革中翠屏區著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均衡發展,已優化調整基礎教育學校4所。
少有所教,老有所依。翠屏區佈局縣域醫療衛生服務中心1個,規劃建設區級老年照護中心1所、區域性養老中心1所。
在增強服務能力的過程中,翠屏區借力“幸福宜賓”十大工程,統籌推進鎮村教育、醫療、黨群服務中心等65個民生項目建設,總投資9.95億元,2021年計劃投資4.54億元。截至目前,65個項目實現開工建設61個,開工率93.8%,累計完成投資5.47億元,是年度計劃投資的120%。
硬體上去了,軟體也沒落下。8月2日,宜賓市首張加蓋“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人民政府審批服務專用章”的證照從李莊鎮便民服務中心頒出。
崔偉星在李莊鎮經營的超市需要辦理衛生許可證,在以前,辦理證件需要在政府和便民服務中心簽字蓋章跑兩趟,印章整合後,他跑一趟就把證辦下來了。“比我想的方便多了。”他表示。
這樣的便民暖心服務延伸到了翠屏區的各個鎮、社區。翠屏區將與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高頻事項納入“全崗通”辦理,為村社區居民集中辦理就業失業、國土規劃、衛生計生等30余項服務,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實現“一窗通辦、全科服務”。
效能“高”起來 廣聚賢才提高基層治理能力
“與過去相比,我們的想法可能更多、更活一些。”譚燕軍曾在浙江、雲南打工10餘年,當過企業高管,也幹過物流、當過代理。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翠屏區李端鎮原板栗村與原新光村合併成新板栗村,由於工作成績出色,他被任命為新板栗村的黨總支書記。
鄉村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自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以來,翠屏區採取“回引+培養+吸納”的做法,吸引優秀人才到村“兩委”任職,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達100%。同時選優配強網格員隊伍,建成234支村(社區)綜合應急分隊。
隊伍的變化帶來了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提升。
“車位規範了,臭味沒了,下雨天地上也沒有大量積水了,環境越來越好。”翠屏區安阜街道葡萄園社區居民文禎泗回憶起這半年來居住環境的變化,感慨道。
葡萄園小區建成于1999年,路面坑洼不平、房頂漏水、化糞池管網塌陷、機動車亂停亂放等問題一一齣現。針對種種“難題”,葡萄園社區發動22名網格志願者到府問需擬定改造項目,通過“社區‘兩委’+小區黨支部+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四方聯動治理模式,新建微型消防站1個、充電樁3處,規劃機動車停車位148個,增設滅火器206具、監控攝像頭124個……
“基層治理就是要動心用情,多為百姓幹實事。”翠屏區“兩項改革”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組長萬江介紹道,翠屏區在基層治理中探索群眾自治道路,搭建“有事來協商”“小區説事點”“和事佬”之家等功能平臺,培育“老巷管家”“六孃説事”等15個自治品牌。
據悉,宜賓市翠屏區下一步將從做實“規定動作”、抓好改革示範、優化考核機制三個方面,確保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抓出實效、抓出經驗,給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葉昌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