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翠屏:創新“陣地走路 服務到府”新模式 讓便民服務更貼心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15 14:42:21 編輯:蘇仁勝 點擊:
 “年紀大了腿腳就不靈活,去村公所辦事情很不方便。現在好了,在家裏也能把事情辦了。”宜賓市翠屏區菜壩鎮水庫村村民趙大銀樂呵呵地説道。
自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工作深入推進以來,翠屏區菜壩鎮水庫村以陣地親民化改造為切入點,創新“陣地走路 服務到府”便民服務模式,固定每週三為“下沉日”,村第一書記、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分批輪流到組入戶,帶上筆記型電腦和群眾需要的資料證明,到府開展殘疾證辦理、低保戶核查等23項服務,遇身體不便的村民需本人前往鎮上辦理事項時,村幹部還會負責專程接送。
 “農村不比城市交通便捷、道路平坦。尤其是老人、兒童和殘障人士出行,更是不易。”翠屏區菜壩鎮水庫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何忠斌説,該村創新 “會走路的陣地”便民服務模式,把關懷送到府、把服務送到家,真正把為民服務做深、做實。
想百姓所想,解百姓所需。在村建制調整改革中,水庫村由原來的水庫村和工農村合併而成,面積變大了,服務半徑也大了。在做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中,菜壩鎮針對合併後水庫村存在的問題,不僅從組織建設、産業發展、基層治理方面著力,更是做優服務,讓水庫村黨群服務中心“長上雙腿”,村民一片叫好。
“徐大姐,你這個低保證明我給你辦好送過來了,你腿腳不方便,就不用到處跑了。”完成手續辦理後,水庫村黨總支副書記李家明騎上“兩輪”5分鐘趕到,把手續齊全的低保戶證明交到了村民徐家蓉手裏,又驅車趕往第二家。
便民服務工作自上而下有要求、有項目、有規定,但老百姓的情況各有不同,在具體操作上還需基層幹部去拓展、去延伸。
在水庫村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室,辦公桌上“會走路的陣地”服務公告牌格外醒目,聯繫電話、工作人員、工作時間、服務對象和服務清單均有詳細介紹,活動開展以來已為村民辦理各類政務事項76次。
 “水庫村不僅做好規定的服務內容,更是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服務模式。”何忠斌介紹,除了每週三固定開展到府服務,還充分利用其他時間,整合車輛資源,常態化開展政務辦理接送服務,最大限度讓老百姓少跑一截路、少鬧一次心。
“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是基層黨建的重要依託,是連接黨群關係的橋梁紐帶,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前沿哨所。水庫村黨群服務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級陣地親民化改造,‘會走路的陣地’是陣地作用發揮的一種延伸。”翠屏區菜壩鎮水庫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羅喧説道。
“水庫村變樣咯!現在我們晚上來村公所跳壩壩舞,村幹部不僅把燈給我們開上,還為我們提供熱水、雨傘等,好幾次都是等我們跳完才下班。”水庫之聲文藝隊員唐樹英對村兩委的細緻服務很是滿意。(翠屏區融媒體中心 葉昌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