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區象鼻街道“三維度”破解“川雲中路”城鄉結合部基層治理痼疾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27 18:04:25 編輯:蘇仁勝 點擊:
宜賓市翠屏區象鼻街道在平穩平順完成行政區劃“前半篇”優化調整、形成物理變化基礎上,突出“後半篇”提質增效、催生化學反應,堅持奔著問題去、帶著感情做,瞄定離主城區一步之遙的“川雲中路”整治試驗田,確立“歷史欠賬要彌補,治理短板要提升,未來發展要可期”工作思路,瞄定位於城郊真空地帶、臟亂差堵的“川雲中路”作為試驗田,推動面上治亂、治理提質、改革興産有機統一實現,讓群眾收穫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聚焦重點突破,下好面上治亂“先手棋”
堅持治理必先治亂,針對“川雲中路”象鼻段橫跨1個社區,7個行政村典型城鄉結合部實際,打好“治亂”“去污”“增彩”組合拳,推動實現面上翻天覆地大改觀。
重拳“治亂”。組建市、區、街道聯合工作專班,開展車輛亂停亂放、沿街商鋪佔道經營專項整治,沿線新建停車位 398個、增設5處電子抓拍點和60余處交通警示標牌,全面規範交通秩序。
立體“去污”。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點領域分別配備配備2—4名專業保潔員,增設24小時臟車進城免費洗車場2個;建立街道、村社、組三級聯動機制,出動人員2000余人次,清理垃圾、枯樹枝等180余噸,完成12個垃圾屋滲漏液外漏改造和4個揚塵點位整治,清洗路沿石及公共區域、圍擋等8.6萬平方米。
全面“增彩”。推行社區陣地親民化改造,集中新建口袋公園10個,修補花壇 80余個,補種行道樹200余株、增設高顏值綠色植被500余株,新增草坪 1800余平方米,統一沿線圍墻涂裝,使沿線從“臟亂差”的城鄉結合部徹底改頭換面成為“白亮美”的城市後花園。
聚焦梯次推進,打好治理提質“整體戰”
針對“川雲中路”城鄉結合部線狀治理全新課題,堅持基層出課題、治理做文章,積極探索跨區聯治、群眾自治、多元共治“三治合一”的新型治理架構。
建立跨區聯治體系。明確“川雲中路”象鼻街道統籌職能,沿線村社分別行使治理權,杜絕兩不管地帶扯皮;固化區級部門+街道+村社聯合治亂做法,建立“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模式,破解管不了難題;創新“找談商調訪”工作法,主動及時化解徵地拆遷、婚姻家庭等糾紛,推動管不好向管得好轉變。
突出群眾自治主體。發揮村(社區)自治主體作用,引導開展治理創新,首創“小橘燈”服務品牌,推行“功能表式”“訂單式”“微小式”服務,推動群眾身邊事身邊辦;推行沿線住戶“十戶聯幫”模式,解決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無人照料難題;推廣建立“和事佬”工作室,引導信訪工作對象轉化成治理工作力量;引導沿線商戶打造“誠信經營示範點”“社企共建示範點”,為轄區居民提供優質高效低償服務,推動實現實現沿線“陌鄰”變“睦鄰”。
形成多元共治效應。推動行政資源下沉,駐地公安、法院、教育等20余家區級部門,成立“先鋒服務隊”為沿線村社區中小微企業、弱勢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民生保障等多元化綜合服務;推動服務資源合成,推行村陣地達標建設和社區陣地親民化改造,新建村社公辦幼兒園、4點半培訓園,將城市公共服務範圍延伸到沿線居民,打造“15分鐘服務圈”;推動社會資源整合,探索“1元租金”“微服務”購買等形式運作社區資産,從宜賓學院引進社區規劃師團隊30余人,孵化引進社工、培訓機構5家,開展健康養生、美術培訓等生活服務10余類,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
圍繞全面提升,立好改革興産“風向標”
堅持治理、改革、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實施、同見效,以“川雲中路”整治為契機,將周邊觀鬥山一帶統籌規劃,謀劃“山下是園區、山中是林區、山上是景區”立體發展。
加快推進産業園區建設。謀劃實施功能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進一步剝離街道經濟職能,計劃設立功能區管委會專責推動象鼻公鐵物流園建設,項目預投200億元,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園區規劃以“兩心、兩軸、五片區”為結構,東面以生産性物流為主,西面以倉儲物流為主,現已入駐正業集團、原寶能焦化廠、偉天商貿等7個企業,吸納小微企業園區入駐1個(含中小企業30余家)。
創新推進農村産權改革。將方水井村作為改革試點,率先在7個生産社以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為突破口,抓實“群眾引導、資産核實、身份界定、股權量化”四重點,探索“街道引導、産業帶動、公司經營、盤活資源、以點帶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形成村集體經濟企業12家,建立“果然心動”等股份專業合作社7個,正加快打造柑橘、桂圓、油茶、脆桃等綜合果林1萬畝以上。
全面構建城市雲端景區。用好全區獲批全國宅基地改革試點區契機,積極探索閒置宅基地有償退出、指標集中使用機制,不遺餘力推進“兩山”開發,依託觀鬥山、紅岩山等自然區位優勢,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援推動川雲中路等入山通道美化和風貌整治,引進一批業內知名文旅品牌,力爭將觀鬥山、紅岩山打造成為集旅遊、休閒和娛樂等綜合為一體的“宜賓城市後花園”。(翠屏區象鼻街道辦事處  張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