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縣:“四個四”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 提升城鄉教育供給水準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24 09:25:16 編輯:蘇仁勝 點擊:
自兩項改革實施以來,宜賓市高縣立足實際,圍繞提升城鄉教育供給水準,在精準和實效上下功夫,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催生兩項改革産生“化學反應”,加快推動了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做好“四則運算”,著力優化資源配置
改善辦學條件做好加法。實施城鎮教育資源擴充和改善工程,投入資金1.8億元,新建落潤、大窩、勝天、慶嶺等6所鎮幼兒園、遷建羅場小學、沙河小學、高嶺小學3所鄉鎮小學,改擴建來復中學、羅場鎮中學、復興小學等鄉鎮中小學14所,新增學位3000余個,城鎮教育資源得到進一步加強,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公共服務設施不變且進一步加強”要求得到全面落實。
減少運作成本做好減法。實施教育資源整合工程,撤並生源嚴重萎縮、學生人數不足100人、辦學品質差的小學教學點11個和幼兒園(點)9個,整合教職工50余名充實到調整後的校點,每年節約經費達300余萬。
滿足城市化需求做好乘法。實施城區教育資源倍增工程,投入2.3億元,新建碩勳幼兒園、悅灣路幼兒園、正大路幼兒園、東升幼兒園等縣城公辦幼兒園4個,新建實驗二小及東升校區,改擴建高縣中學和高縣職校,新增城區學位6000余個,極大緩解了“城擠”現象。同時,在城區規劃建設中職學校、中小學、幼兒園各一所,新增學位10000個,城區學位將實現成倍增長。
縮短師生往返時間做好除法。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和教師週轉房建設,全縣累計建設學生宿舍9.8萬平方米、教師週轉房近1000套,新建成落潤、大窩等寄宿制小學13所,實現區劃調整涉及師生往返學校花費時間縮短為原來的五分之一。
用好“四種力量”,著力提升發展品質
抱團發展用好合力。推進學區一體化建設,全縣中學、小學和幼兒園分別建立5個學區,實現學區內資源整合、活動整合、教學整合、教研整合,形成發展合力。其中:羅場小學學區的“1+4+N”區域合作模式得到肯定。探索集團化辦學,以城區高縣幼兒園、碩勳幼兒園、柳湖幼兒園3所優質幼兒園和實驗二小為龍頭,成立4個教育集團,領辦學區內12所學校,涉及師生7400余人,擴大了優質教育的覆蓋面,緩解了“擇校熱”。
技術支撐用好巧力。投入4400萬元推進資訊化建設,全縣各校點校校通、多媒體班班通、專遞課堂、網路學習空間、遠端線上教研實現全覆蓋,切實打通農村教師在教學教研方面“最後一公里”短板,實現偏遠農村學校教師能適時與市縣骨幹名師溝通交流,促其教研水準和執教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其中實驗一小何敏代表四川在“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現場賽課活動中獲全國一等獎。緊跟教育資訊化2.0步伐,啟動和組織開展STEM教育、機器人和創客教學活動,其中慶嶺中學學生楊滔代表四川省參加第二十屆全國中小學生電腦製作活動現場競賽獲全國一等獎。
趁勢而上用好外力。推進對外開放,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教育副中心建設,與西南大學等高校和四川朵唯等知名企業聯合辦學,職業教育實現提質培優。推進與成都、重慶、宜賓等名優學校結對合作,每年選派10名校長、100名青年骨幹教師到名優學校挂職鍛鍊,幹部隊伍得到快速成長。
勤練內功用好內力。圍繞現代化學校建設,在強化學校管理、特色創建、師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上下功夫,創建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防震減災示範校”“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體育特色學校”以及各級文明校園、書香校園 、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等中央、省級、市級示範校50余所,建成了文江小學“農耕文化”、翰笙小學“翰墨書香”、碩勳幼兒園“五紅黨建”等一批特色示範學校。
破解“四大難題”,著力增強教育服務
辦家門口幼兒園讓群眾暖心。按照“幼兒園就近就便”的思路,新增小區幼兒園4個,利用閒置校點開辦村級幼兒園3個,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上幼兒園的願望基本得到滿足,大屋、雲山等一批有品質的鄉村幼兒園脫穎而出。
落實“雙減”政策讓學生開心。從政策、機制、治理主體、治理方式上打出組合拳,規範校外培訓。截至目前共聯合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開展聯合督查8次,教育部門獨立督查20余次,摸排校外培訓機構34個,督促完成整改5個。充分發揮學校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啟動義務教育課後服務,參與學生人數達48161人,參與比例98.4%,緩解了家長後顧之憂,全面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
關愛留守兒童讓家長安心。對全縣1萬餘名留守兒童實施“清單”管理,實施“代理家長”結對幫扶制度,由學校教師、“五老”志願者、黨員與留守學生結成對子,幫助解決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及困難;開展“為留守兒童過集體生日”“我給父母寫封信”“留守兒童共度端午”“開始親情電話”等,彌補留守學生親情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委託集中培訓加跟崗督導落實”模式,培養80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通過心理輔導室、心語信箱,專題講座、個別輔導等形式為留守學生排解心理障礙和成長的煩惱。
優化行政服務讓群眾省心。大力實施“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依法依規減少事項申請材料60%,壓縮辦理時限提速90%以上,實現教育行政審批相關事項和學生申請助學貸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創新“四大舉措”,著力提高治理效能
創新治理模式夯實治理根基。實施“機關+系統”黨建治理模式,由黨員領導幹部包片、機關黨員股室長包鎮、機關普通黨員包校,全面壓實學校黨建工作,構建全域“黨建+”大格局,推進教育局機關黨建、學校黨建與學校各項工作深度融合。由分管領導和職能股室牽頭成立兩新黨總支,實現民辦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黨組織和黨建工作全覆蓋,落實黨建、業務雙重指導。
創新治理平臺拓展治理範圍。構建網路辦公平臺,實現全系統4000余名教職工、7萬多學生及其15萬多名家長“面對面”與“鍵對鍵”的結合,有效擴展黨建工作的範圍,推動教體機關和學校系統治理智慧化和高效化,減輕了機關幹部和教師的工作負擔。
創新工作推進機制提升治理效率。推行“五個一”工作機制,進一步將工作目標化、目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績效化,確保“幸福宜賓”城鄉基礎教育提升工程、“幸福宜賓”高縣十大工程、疫情防控、森林防滅火、防溺水等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按進度推進。
創新教育督導機制確保治理落實。制定《縣級部門、鎮人民政府履行教育體育職責評價體系》《高縣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實施細則》等8個工作制度,建立5個督導責任區,配齊配強專兼職督學32人、學校視導員58人,緊盯重點工作和重點環節,確保重點工作到哪督導就到哪。 
下一步,高縣將認真學習、領會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再鼓幹勁、再添舉措,努力推動高縣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為高縣“十四五”期間實現“撤縣設市”、建成宜賓南部區域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蘇德強 喻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