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産業鏈發展破“瓶頸” 將小水果做成大産業

——嘉興協作屏山開創“茵紅李全産業鏈轉型”新模式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16 17:57:14 編輯:蘇仁勝 點擊:
西部地區生態特色小水果發展存在一些通病,較為明顯的是:種植傳統分散、低質低效,果品品質參差不齊,品相較差;生産服務體系不完善,組織乏力;銷售體系不健全,市場不火等。屏山茵紅李也一定程度上存在這些制約産業發展的“瓶頸”。

開展無人機噴灑使用技術培訓。
嘉興市協作屏山縣以來,高度重視這一“瓶頸”問題破解,派出海鹽縣首席農技專家、“全國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獲得者王金良,與屏山本地專家羅家幫、羅國森等一道,共同探索出了“屏山茵紅李全産業鏈轉型”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該模式對標沿海發達地區構建全産業鏈經驗,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推進農業由增産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致力於與沿海地區同步實現農業現代化,是西部小水果發展現代化模式的一個實際作業系統,具有可推廣性、複製性。

圖為屏山縣茵紅李標準化生産基地。
深化供給品質改革,走高品質發展之路
推廣標準化生産管理模式。精心編制《屏山縣茵紅李標準化栽培模式圖》推行標準化栽培,把農事操作精細到每個物候期,把全年施肥種類數量精準到每個配方,把隱患病蟲害防治用藥精準到每壺藥劑,推行控産、提質、增效。大力實施“七統一”標準化管理模式,做到統一品種品係、栽培管理、植保防治、配方施肥、農資配送、分級包裝、品牌行銷,並由專合社建立田間生産檔案,讓産品品質與品質安全可追溯。
推廣科技賦能田間管理。推廣果園數字化管理、無人機植保、肥水一體化項目,運用數字化加強果園管理。採用數字化管理,將茵紅李全年的農事操作、施肥用藥、産量性狀等指標,將李子含糖量、土壤礦物質含量、雨熱情況等數據,通過數字整合直觀呈現,運用於系統科學分析,促進標準化栽培、高光效修剪和土壤培肥等各方面技術改進,促進生産綠色生態可持續。發揮科技幫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技術整合與平臺服務功能,加強産學研合作,加快用現代生物技術、資訊技術、物聯網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增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設茵紅李母本園,加快茵紅李品種品係改良優化佈局。
推廣適度規模經營模式。結合山地佔縣域面積90.77%的實際,堅持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原則,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逾1000萬元,建成茵紅李高品質示範基地2.65萬畝,分成106個示範方,把示範區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示範帶動全縣12萬畝茵紅李開展標準化、規模化生産。

專家王金良對山海情勞務專業合作社成員和果農進行培訓。
優化生産要素配套,走高水準發展之路
推出農技推廣新模式。將“田間”化作“車間”,聚合援屏和本土專家優勢,組建縣、鄉(鎮)、合作社三級專家服務團隊,實行農技人員聯基地,把講壇搬進果園,把栽培模式圖張貼在農戶墻上,把講課光碟發至農戶,把示範講解傳進微信群,開展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試驗示範,強化産學研合作,推動農技服務從傳統經驗型推廣向整合技術型推廣轉變,實現“農技推廣零距離”,讓農戶一看就懂、一學就會,農技推廣時間縮短到現在的1-3天。
激發專業服務新動能。創建山海情勞務專業合作社,分成生産作業組、勞務協作組、産品促銷組、電商服務組、農資配送組等,有效開展産前、産中、産後大規模全程社會化服務。理順、厘清“縣級農合聯+同業合作社聯合社+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職業農民)”制度模式,注重本土人才培養,服務組織培育,支援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讓農民有活幹、有錢賺,更好地發揮專家人才、“土專家”創新創業,建功立業,激活産業內生動力,激發共振效應,加快向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
構建基礎配套新支撐。整合東西部協作等資金,在全縣茵紅李生産重點鎮、村,建設大中型交易中心4個,修建凍庫350余個,容量約60000m³,統籌調配冷鏈物流車上百輛,既能充分保證果品新鮮度,又能實現錯峰銷售,提升鮮果供應能力。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屏山縣將産業路延伸至每片果園,推廣微型水池約15000m³,全面強化了果園基礎設施配套。

在嘉興市海鹽縣開設屏山農産品直銷店。
強化産品行銷能力,走高效益發展之路
統籌東部西部兩個市場。在開拓本地及周邊市場的基礎上,瞄準東部地區不産茵紅李的市場空缺,註冊“屏山茵紅李”縣域商標,通過推介會、品鑒會等方式,央視推廣、《南方農村報》報道等形式,深入浙江、上海大型超市、水果交易市場對接等路徑,全面發力,不斷發展和鞏固屏山茵紅李在東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成功打開了更大規模的東部市場。通過東西部協作“消費幫扶”,嘉興市近三年促銷屏山茵紅李逾1.5億元。
統籌政府市場兩個主體。出臺《屏山縣茵紅李銷售工作方案》,成立以縣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和鄉鎮負責人、專合社及經紀人為成員的茵紅李外銷專班,分赴沿海各地進行茵紅李産銷對接,提前主動“走出去”佈局市場。出臺《茵紅李銷售獎補辦法》,增添縣內專合社、大戶和銷售公司外銷動力。
統籌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引進東部好實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等知名電商企業入駐屏山,用好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開展電子商務技能培訓、抖音快手短視頻行銷培訓,越來越多的果農也邁入了直播帶貨的隊伍。堅持做好外地收購商的溝通通暢和服務週到,高效組織供貨,保障綠色通行,共建誠信市場。今年全縣茵紅李市場價格逆勢走高,全縣12萬畝茵紅李提前一週銷售一空。
該模式在屏山的實踐取得顯著成效,果農既豐産又豐收,對比2018年項目實施前總産量10萬噸、總産值3.5億元,2021年總産量達13.6萬噸,總産值實現8.2億元,同比增收4.7億元。特色小水果做成了富民大産業,堅實支撐2.5萬種植戶(含4500余戶脫貧戶)穩定增收致富,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冉鵬 劉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