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讓小龍蝦成為致富大産業

——興文縣大力發展小龍蝦産業,做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15 15:15:39 編輯:蘇仁勝 點擊:
為紮實推進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近年來,宜賓市興文縣緊緊圍繞“工業強縣、産業興縣、文旅富縣”的總體思路,以“産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構建了“4+3”現代農業體系,充分利用文旅、農業等優勢條件,將“小龍蝦特色水産”作為全縣重點打造的成長型産業之一,目前已經形成以共樂鎮稻蝦農業園區為核心,輻射周邊2萬畝産業帶。龍蝦養殖也帶動了餐飲、旅遊文化産業的發展,小龍蝦已成為興文縣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堅持科學謀劃,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關鍵就是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興文縣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小龍蝦産業推動實現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
優良生態築牢發展底氣。興文縣地處川滇黔結合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有大小河流19條,總長313.98公里,水源豐富、稻田廣袤、喀斯特地區水質含鈣量豐富,養殖出的興文小龍蝦尾肥體壯、爪粗殼薄、肉質鮮美、色澤明亮、品質一流。溫暖的氣侯不僅延長了蝦的生長期,且能獲得早繁蝦苗,提早了蝦的上市時間;入冬較晚且冬季水溫相對較高使冬季仍有商品蝦捕撈上市,彌補了冬季無蝦上市的空檔,實現四季有蝦産出、供應市場。
遵循規律確保科學定位。小龍蝦國內消費呈快速增長態勢,受到國內消費者,特別是青年一代消費者的青睞,消費群體擴大、時間延長、品種增加,餐飲消費市場呈現爆髮式增長態勢。為此,興文縣將用2021-2023年三年的時間建成10萬畝高品質稻蝦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基地,到2025年年産鮮活小龍蝦將達到2萬噸。同時拓展産業鏈,建設西南小龍蝦商貿集散中心,開發小龍蝦餐飲系列産品,打造小龍蝦餐飲一條街,推動小龍蝦熟食産品的精深加工。到2023年,綜合産值達到50億元,興文縣小龍蝦産業力爭進入全國30強序列。
政策優勢催生市場前景。興文縣對小龍蝦産業實行財政獎補,養殖小龍蝦200畝以上的,按當年土地流轉費的20%進行補助,連續補助三年;對首次創建成為國家級龍頭企業、省級龍頭企業、市級龍頭企業的分別一次性給予20萬元、10萬元和5萬元補助;精深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企業納稅銷售額)首次達到0.5億元、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萬元、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補助,超過10億元的,每跨一個10億元臺階,再一次性給予100萬元補助。
堅持品牌興業,讓傳統養殖插上騰飛翅膀
小龍蝦是重要的水産品種,必須提高水産品品質,全力打造高品質綠色産品。興文縣主動順應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大趨勢,堅持科技支撐、品質興業,推動小龍蝦高産高質。
實施良種良繁工程。堅持以科技創新與服務為核心,加大種苗研發投入,傾力扶持龍頭企業,奠定産業鏈優勢。注重品種選育和良種生産,建設小龍蝦良種繁育中心,將建成培訓室、實驗室、冷鏈分揀車間、智慧溫室大棚等。採取院企合作模式,自主研發出“控光、控水溫、控水質、控水位、控投喂”五控人工誘導技術,實行小龍蝦苗種專業化生産,保證小龍蝦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實施效能提升工程。堅持“蝦不離稻、蝦稻高産、蝦好稻好”,通過“稻蝦共作”,提高農田産出效益,確保實現“稻蝦”“蝦稻”雙雙增收。根據興文地區冬暖特點,養好冬季蝦,實行四季養蝦,實現每年産出3-4批商品蝦,做到四季上市、錯峰上市,圍著火爐也能吃上鮮美的龍蝦。共樂鎮以東陽稻蝦産業核心區為抓手,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促進稻蝦産業發展,實現稻蝦米深加工、小龍蝦熟食加工,形成多元化的稻蝦産業鏈。
實施品牌創建工程。堅持“網際網路+”思維,全面進行小龍蝦産業品牌戰略佈局,建立自養自銷的産銷一體化養殖模式,通過標準化、規模化的發展,推動公司發展及品牌宣傳。在創建生態原産地産品保護示範區的過程中,把小龍蝦作為重要的生態原産地保護産品,申報“興文小龍蝦”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實施多元化、系列化、品牌化推進,完善興文稻蝦品牌發展、推介、保護、利用運作機制,提升産業品牌價值。
堅持農企聯動,讓市場動力激活鄉村振興
實現鄉村富裕最重要的是引進、發展好的産業項目。興文縣傾力打造以共樂鎮為核心的2萬畝集中連片省級五星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大力引進小龍蝦養殖企業,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注入活力。
主動融入國家戰略。以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契機,緊抓長江十年禁漁機遇和全省水産高品質發展的機遇,切實加快稻蝦産業發展,建設“魚米之鄉”,實現“一地雙業、一水雙用、一田雙收”。
創新利益連結機制。積極鼓勵多種形式探索企業與農戶、集體形成利益連結機制。五星鎮金鐘村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契機,預流轉全村95%的稻田,探索農地預流轉制度。經過村民同意,土地預流轉給村集體,經營主體直接從集體經濟組織處流轉,利益分配採取“355”的模式,“3”即農戶、村集體組織、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三方受益,“5”即農戶和村集體分別獲得收益5%的分紅,按土地流轉費的5%支援村集體經濟發展。農地預流轉制度降低了分散流轉成本,有利於保障農民利益,實現農民增收、企業發展、集體壯大“三贏”。
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建設農旅融合綠色産品發展高地,以觀賞農村風光、參與農事生産、體驗農家活動、進行農業教育、品嘗農家餐飲為主要內容,走出一條“以特取勝”“以質取勝”的高品質農業發展道路。在共樂鎮打造2萬畝農旅融合核心區,新建農耕共樂館、荷塘月色休閒垂釣、田園公社等結構單元,打造龍蝦美食一條街,形成城市消費“新名片”。同時規劃建設3000畝城郊旅遊休閒區,以果園採摘、親子體驗、健康養生等特色文旅項目,打造興文縣城“後花園”。(陳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