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縣:綠色引領 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7-14 10:52:14 編輯:蘇仁勝 點擊:
湛藍的天空下,繞城而過的南廣河緩緩流淌,兩岸翠竹掩映,鷗鷺翔集,遠山如黛將一座綠城攬入懷中。高縣,這座坐落于長江第一支流南廣河畔的年輕城市,在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上,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擦亮碧水藍天的生態底色,努力打造宜人宜居的城市環境,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水清岸綠  鋪開綠色畫卷 
傍晚,新建的濱河濕地公園逐漸熱鬧起來,市民三三兩兩沿著親水步道悠閒散步,一彎清水賦予了城市生動韻律,也開啟了市民的品質生活。
方石小道,曲徑通幽,水系靈動,環抱亭榭……如果説建築是一個城市的基礎,那水系則是城市的靈魂,高縣濱河濕地公園用優美的姿態,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這座沿河修建的濕地公園,景觀帶全長約2.2公里,總面積約19.98萬平方米,綠地面積達到16.53萬平方米,是一座集休閒遊覽、科普宣教及自然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濕地公園。作為該縣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手筆”, 因其合理的佈局、齊備的功能、清新優美的環境,一躍成為市民們的網紅打卡點,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
“以前這裡一片荒蕪,雜草叢生,沒想到現在變成了這麼漂亮的公園,周圍的環境都跟著好起來了。”荒地變公園,華麗的蛻變,讓住在這裡的人們驚訝之餘又多了一份欣喜。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該縣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建立跨區域河長合作機制,對南廣河流域段進行排污整治和綜合治理。截至目前,全縣14個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全面完成,實現建制鎮全覆蓋。同時,通過合理調整工業、種養殖産業結構佈局,完成對“散亂污”企業的集中整治,從源頭上控制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南廣河流域呈現水清、岸綠、天藍的生態美景。
水質好了,環境好了,河畔一帶也跟著熱鬧了起來,附近的小區一躍成了幸福指數最高的區域,談起身邊生活環境的改善,大家紛紛伸出大拇指點讚。
“現在濱江路又寬又開闊,河邊空氣也好,鳥語花香很舒服。”居住在碩勳社區上河街的居民何錫大,每天和家人一起來河邊散步,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最近幾年,每年冬天,都有大批的紅嘴鷗飛來這裡,它們肯定是看中了我們這裡的好山好水了。”市民張德銀自豪地説。
宜人宜居 群眾幸福感十足  
提起高縣這幾年的變化,“路好了、樹多了,環境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方便!”這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共同的感受。
該縣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原則,以城市建設項目為載體,科學規劃城市佈局,不斷豐富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完成了城市面貌、環境和品質的提升。
每天清晨,位於城市中心的碩勳公園都會迎來眾多晨練的人們,園內柳枝搖曳,荷香滿園,他們或休閒健身,或拍照攝影,或欣賞風景……新的一天在這裡開啟。
位於城市東區的市政廣場更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這座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的市政廣場,分為中心廣場、兒童遊樂廣場、健身園地等區域,集商業休閒、生態文化、健身運動於一體,是這裡“最美城市會客廳”,也是高縣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讓城市擁有更多的綠色,讓居民擁有更多的休閒空間,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共同的期盼。該縣充分利用規劃綠地、閒置地等加大城市綠地和公園廣場建設力度。截至目前,該縣建成區綠地面積達623公頃,綠地率35.2%,呈現出了良好生態效果。
城市建設不僅要有“面子”更要有“裏子”。去年,縣城內九華大道東段、中段、濱江東路等12條市政道路相繼投入使用,城市內部路網進一步完善;宜慶路入城景觀大道綠意盎然;主、次幹道上“機掃+人掃”、垃圾不落地、常態化保潔等環衛作業,結合“數字化城管+”新模式,城市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一大批民生工程相繼落地,通過配套完善教、科、文、衛、市場、養老等服務設施,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羅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