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連縣楊歡:凝心聚力搭起連心橋 真抓實幹澆灌扶貧之花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2-03 17:37:13 編輯:蘇仁勝 點擊:
隆冬時節,在宜賓市筠連縣騰達鎮泉水村的茶園裏,一排排修剪整齊的茶樹,宛如迎春的使者,正在等待早春的到來。有誰想到,幾年前的泉水村,是騰達鎮出名的落後村,“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當時泉水村最真實的寫照。
短短幾年時間,泉水村從遠近聞名的“落後村”變成了交通便捷、産業紅火的“先進村”,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幫扶幹部——泉水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楊歡。

楊歡(右二)正在迎接檢查。
“下馬威”到“鐵了心”
初到村子,進村的道路先給了楊歡一個“下馬威”,小車不能來,貨車卡底進,自行車推著走,第一天報到的他,只能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到村辦公室報到。
駐村第二天,楊歡就開始了“串門”,為了不增加村組幹部負擔,他婉拒村組幹部的陪同,自己一個人拿著筆電就往村民家中走。邊走邊喊、邊走邊問……每到一戶,楊歡都認真了解村民當前的情況和所思所想所盼。由於村民居住分散,一天下來走不了幾戶,當他看到墻體開裂、家徒四壁的土瓦房,看到因路途曲折放棄就醫遭受折磨的村民時,這個從小在城鎮長大的年輕人深刻感受到了大山深處有多貧困,群眾脫貧的願望有多迫切,脫貧攻堅的任務有多艱巨。

楊歡入戶調研(右)。
“山多地少、人口分散”是泉水村的特點,該村幅員面積3502畝,耕地面積1632畝,全村共217戶840人,而貧困戶38戶146人,貧困發生率達17.3%,主要致貧原因是因病、缺勞力、缺技術、缺産業、交通條件落後等情況。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他充分了解村情和徵求村民意願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於是,他帶著村幹部多次到鎮上、縣上跑項目爭資金。2018年,泉水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水泥路村通組通戶通,當他聽見老人們給子女打電話激動地説:“快回來嘛,路通了,真的打通了,小車都可以開到場壩頭了。”他的眼眶濕潤了,他知道,這一刻村民等了太久。
“走得出”到“能致富”
村上的道路通了,可是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子又在什麼地方?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楊歡再次召集村裏産業大戶、群眾代表、貧困戶代表一起商量下一步的發展。
“我覺得可以發展養豬,通過養豬發家致富”“大家不要緊盯著養豬,我覺得村裏山林多,適合養羊和牛,羊和牛價格波動大,效益好”“我們村土地屬於沙土、適合茶葉種植,我覺得我們可以種植茶葉……”大家積極建言獻策。最終,村裏確定了“種植以茶葉為主、養殖以養牛、養豬、養雞為主”的發展思路。
據貧困戶陸青龍介紹,在楊歡的關心支幫助下,他家的茶葉種植未受到疫情影響,鮮葉賣了8000多元。“楊書記還給我介紹修剪茶樹的活路,修剪茶樹收入有6000多元,自己喂了五個大肥豬,幫我協調政策政府補貼了部分飼料成本,真的感謝楊書記的幫助,讓我們的生活越變越好。”同村的貧困戶鐘學友説起楊歡也是讚不絕口,“我家三個人,被確定為貧困戶時,家庭經濟條件十分落後,沒有像樣的産業,房屋還是土木房屋。楊書記鼓勵我種起了茶葉、柑桔,養起了豬,修起了安全住房,日子一天一天好起來。我在2017年就脫了貧,現在生活變得更好了”。
“拔窮根”到“見長效”
2019年10月,泉水村迎來了一件大事情。按照村建制優化調整的部署,泉水村與相鄰的官井村實現“強強聯合”,合併成了新的官井村,楊歡繼續擔任新官井村的第一書記。新村合併後,擺在楊歡面前的是繼續鞏固脫貧成效,讓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奔康,實現更美好的生活。
村裏貧困戶陳其會經過幾年的幫扶,成為了村裏的養牛大戶,脫貧成效十分顯著。但是養牛風險較高,稍有不慎則會得不償失。徹底拔掉窮根,實現長效脫貧成為楊歡每天思考的問題。“楊書記三天兩頭詢問牛兒餵養情況,資金方面是否還有困難。有一次母牛突然發病,我就給楊書記打電話。楊書記喊我不要慌,馬上就過來看情況,還給我聯繫了農技員來查看母牛的病。好在有楊書記的幫助,牛兒才沒出大事”。
如今合併後的新管井村,交通四通八達,村容乾淨整潔,産業紅紅火火。展望未來,楊歡表示,下一步將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為實現下一個跨越式發展,達到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最終目標繼續努力奮鬥。(田雨佳 張必柱 張猜 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