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中塑造文化品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1-28 09:46:22 編輯:蘇仁勝 點擊:
宜賓高縣嘉樂鎮,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地處四川省最大的蠶桑産業區——川南蠶桑産業區的核心地帶。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持續發力,以嘉樂鎮人民村為依託,高標準打造“蜀南桑海,絲路小鎮”鄉村振興示範區。該示範區曾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途經地,鎮黨委政府依託3萬畝蠶桑産業優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大力挖掘和傳承南方絲綢之路文化基因,塑造”忠孝愛和“的區域文化品牌,擦亮了鄉村振興的文化底色。
以路為帶,把“忠”的文化融入血脈。“張騫使西域,兩番生死圖報國;鄭和下西洋,七度艱險謀興邦。”絲綢之路,從誕生之日起,就被寄予了興國安邦的期望。嘉樂鎮作為南方絲綢之路的途經地,歷來有忠誠愛國的傳統。特別是近代以來,先後發生了羅鮮清率川南民眾參與保路運動和張洪湖在嘉樂起義、宣佈高縣和平解放兩件歷史事件。嘉樂鎮積極倡導保持共産黨員“忠誠”本色,在鄉村振興中新建解放廣場,把紅色文化、革命文化基因融入鄉村振興,在鄉村振興中融入“忠誠”文化新的血脈,豐富了鄉村振興的內涵。
以桑為媒,讓“孝”的文化凝聚靈魂。“蔡仲君拾椹供親,孝感義軍名天下;閔子騫蘆衣順母,受讚孔子傳桑鄉。”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孝文化是永恒的母題。二十四孝中,蔡仲君以紅葚自用、紫葚供母贏得讚譽,成為孝道的典範。孔子的弟子閔子騫,被稱為孝文化的鼻祖。據歷史學家考證,其曾遊學到嘉樂鎮趲灘,現本地住戶閔氏家族,據稱為閔子騫後人,因此嘉樂鎮成為了孝文化的重要傳承地之一。嘉樂鎮在鄉村振興中,以村黨支部為主導,把傳統孝文化與蠶桑新産業進行有機結合,堅持一手抓蠶桑産業扶持,一手抓孝道文化傳承,講好嘉樂本地安安送米、孝賢雙龍等故事,組織開展孝老敬親等農戶評選,在鄉村振興中凝聚孝道文化的靈魂。
以蠶為介,讓“愛”的文化紮根心底。“青桑枝繁增福祉,蔭佑家園沃土;春蠶絲盡唯奉獻,愛織人世衣粧。”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嘉樂鎮黨委整合各種幫扶互助群體,對鄉村數百年來“換工互助”的社會生産形態進行拓展深化。在村黨支部的組織帶動下,以黨員幹部為骨幹,以積極分子、熱心人為主體,組建了“春蠶互助隊”,向村民提供蠶桑託管、養殖技術諮詢、為民事務代辦、文藝體育健身、基本教育醫療、矛盾糾紛調解、安全隱患消除、扶貧濟困等服務。以“春蠶互助隊”為紐帶,強化黨支部與群眾的緊密聯繫,達到“互助勸導、共同向上”的目的,讓春蠶的“愛”和“奉獻”的文化,真正紮根于群眾心底。
以絲為憑,讓“和”的文化滲透言行。南方絲綢之路,這是一條沒有侵略與殺伐的古老商路,西南邊民在五尺道、茶馬古道商貿活動中實現了經濟的昌盛和文化的繁榮。 “石門雄關,茶味絲光疏解對峙對立;嘉樂古驛,秦音梵韻傳送和平安康”,就是對中原文化、夜郎文化、僰人文化等交匯融合的總結,是由諸多“化干戈為玉帛”的經典故事譜寫成的史詩。嘉樂鎮在鄉村振興中深度挖掘這一歷史主題,黨員幹部帶頭倡導“和”文化,身體力行推進開放、包容、合作,並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太極拳進行聯合,將嘉樂鎮龍旺村打造為“和太極健康中國第一村”。
忠於國,孝于親,愛於人間,和于天下。黨支部和黨員幹部在鄉村振興中傳承“忠孝愛和”文化基因,豐富了黨員精神世界,增強了黨組織凝聚力,重塑南絲路文化品牌,美了鄉村、富了鄉村、活了鄉村。(高縣嘉樂鎮人民政府  楊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