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做活“水土文章” 保持“永江樣板”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1-04 15:01:36 編輯:蘇仁勝 點擊: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近年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始終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握鄉村振興機遇,做活“水土文章”,保持“永江樣板”,為鄉村振興工作“錦上添花”。

圖為稻漁共生示範區。(劉飛 攝) 
走進長寧縣中部、竹海鎮南部的竹海鎮永江村,那裏翠竹環繞、阡陌縱橫、良田成片,森林覆蓋率達72%,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蜀南竹海的“後花園”。自2019年以來,該村依託竹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以有效投資、科學規劃、創新建設及高標準為打造原則,弘揚竹文化,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
怎樣做好永江村的配套區改造,實現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呢?該村探索出了一條以“合理規劃、技術改造、産業發展”為核心的要素配套區。

圖為綠色蔬菜基地。(劉飛 攝)
在永江村的“竹枝書院”你會看到,周圍竹林、水田、菜地、山丘環繞,西側、南側淯江潺潺而過,北側蜀南竹海延綿起伏形成一幅層巒疊嶂的綠色巨幕。竹“卓爾不群”之“意”與樂坊“中興”之“意”相互融合,“竹叢、竹影斑駁、竹徑通幽”之“意”化為樂坊書院整體空間之“象”,庭院的竹叢、外廊的白色鋼圓管、室內的玻璃天井和竹裝置挂飾都是對竹林、竹影、竹徑意象的抽象再現。
“我們想追求的是小而美,不大拆大建。”據永江村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項目負責人介紹,“竹枝書院”只是項目的一個縮影,整個項目以“詩竹長寧,竹創鄉村”為主題,維護好人居環境與林、地、田、塘、河的關係,人與自然的互利共生關係,留住青山綠水。在確保小而美方面,該項目主要採用了傳統工藝“鋦瓷”和竹編兩種手法,先用竹編把建築連到一起,再用“鋦瓷”在原有的建築上增加一些美學的元素,讓它更生動,更漂亮,更符合川南鄉村振興的特點。
永江村水土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突出,旅遊資源富集。該村圍繞“竹林風景線”建設,通過小型水源工程、高標農田建設,補齊山水田林路短板,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水準,開展水環境修復保護,打造生態竹産業發展區、宜居宜旅民宿聚集區、農耕體驗園、農田景觀、煙波水道觀賞區等,形成産業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圖為永江新村一角。(劉飛 攝)
“我們以水土流失治理與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實行山、水、田、林、路、房、廁、池合理規劃,以水土保持的理念作指導,大力改進農村的硬體配套。”竹海鎮永江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明超表示,他們以水土保持的技術標準為契機,突出“綠色、生態、有機、創意”四大理念,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大力推廣以沼氣為主的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建設達到佈局合理、配套到位、功能齊全、環境整潔,保持農村良性迴圈發展。同時,採取稻漁共生、林下套種、林下套養等立體迴圈、生態迴圈模式,建成集“科技”“體驗”“娛樂”于一體的農耕體驗園1個,建成稻漁共生示範區150畝、景觀創意稻畫田100畝、綠色果蔬採摘基地300畝。實現生産、生活、生態空間合理佈局,維繫鄉村宜居尺度。示範區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萬元以上。
“永江村做活‘水土文章’,保持‘永江樣板’,將水土保持生態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描繪了生態底色,讓産業振興有了支撐。”長寧縣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縣致力於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建設,推動水土保持強監管、補短板、見實效、上臺階,奮力譜寫天藍地綠水更清的美麗長寧新篇章。(宋成均 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