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十月的彭山,即將迎來收穫的季節,一株株柑橘樹遍佈山野,結出飽滿的果實。一個個春華秋實的輪迴中,彭山柑橘迎來一個又一個沉甸甸的豐收。
對於彭山區觀音街道果園村7組“笑語倚竹”家庭農場主李利紅而言,屬於她的豐收也即將來臨。除草、套袋、管理果樹……10月中旬的一天,像往常一樣,李利紅和工人們一道在果園內忙碌不已。
今年43歲的李利紅是彭山有名的家庭農場主,她的勵志故事更是感動著無數彭山人。她8歲時因交通事故失去了右腿,雖身體殘疾,但她卻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用“獨腿” 一步步走上創業“重生”路。
不畏挫折 調整心態讓人生“站起來”
和很多創業成功人士一樣,李利紅也是個能“折騰”的人,她用自己的努力不斷地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從她的經歷中,也能感受到這份堅韌不屈、頑強拼搏。
1996年到2000年,李利紅多次參加殘運會,曾在四川省第六屆殘運會上獲得跳遠和鉛球兩枚金牌,以及標槍和鐵餅兩枚銀牌。全國第九屆殘運會暨第六屆特奧會中,李利紅還參加了眉山地區火炬傳遞。2000年至2006年期間,她通過自主創業,曾先後經營衣服縫製、服裝銷售和小食店等生意。2006年至2014年,她通過學習旅遊知識,走上了旅遊業工作崗位,還成為了一家旅遊公司的分公司經理。
轉折發生在2015年。當年李利紅放棄在外奮鬥的事業,乘著彭山深化農村改革的東風,
勇敢跨行,投身綠色、有機農業,前後共投資150余萬元在本村流轉土地70余畝,先後種植雷竹、蘆筍和晚熟柑橘,正式開啟農業種植之旅。如今,她投入全部精力,在摸索中成長,從“門外漢”逐漸向彭山新型職業農民轉型。
有著10餘年工作經歷的李利紅,為何會開啟“二次創業”種植晚熟柑橘?李利紅用了一個詞“緣分”。在她看來,彭山農業産業已十分成熟,晚熟柑橘的種植更是遍地開花,發展農業讓她看到了希望。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流轉土地初期,她並沒有選擇種植晚熟柑橘,而是選擇種植雷竹和蘆筍。“雖然都是上好食材,但因規模小,不成片,銷售起來太辛苦。”李利紅説,種植這兩種食材市場行情也不錯,但從長遠來看,發展壯大的希望不大。在李利紅看來,選擇種植雷竹和蘆筍,這是她走的“彎路”。
2016年,李利紅當機立斷,推土重來,將雷竹全部改成了晚熟柑橘,2018年又將蘆筍全部改種成晚熟柑橘,現在她的家庭農場內,種植有70余畝的春見、沃柑、愛媛。涉足農業,經營農場,種植果樹,對李利紅而言,確實是十足的“門外漢”。
為了突破種植技術難關,李利紅把曾經養成的堅忍不拔、勤奮好學的習慣引入管理果園上,邊學邊幹,除了自己購買桔橙種植和家庭農場經營管理方面的書籍自學外,她還虛心向老果農和專家請教。從農場土地平整、修路、開溝、挑選果樹苗、打窩栽樹、施用有機肥,再到修枝、嫁接、治蟲、疏果、套袋留樹保鮮等都親歷親為。經過6年時間的“跨界”歷練,李利紅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柑橘種植能人。
而她也一步步通過自身努力,不畏挫折,逐漸“站起來”,讓自己內心變得更加強大起來,用“獨腿”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值得高興的是,她的努力沒有白費。今年她還在全省脫穎而出,獲得了四川省第五屆農村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創新思維 現代農業讓夢想“立起來”
“一隻腳踏進了農業大門,但並不意味著兩隻腳同時踏進。”李利紅説,農業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她希望能夠深耕農業,讓現代農業的東風惠及更多百姓,給當地的百姓帶來“甜頭”。
與傳統種植相比,李利紅堅持用綠色生態的種植理念,借助高科技手段和新經營模式,種出健康環保綠色的晚熟柑橘,保證“舌尖上的安全”。據李利紅介紹,平時她經常到附近有經驗的種植大戶果園內“轉悠”,向他們學習種植經驗,並因地制宜,結合自己的農場實際,不斷地分析、研究、實踐和總結,探索出了一套“以果養樹”(以挂果的數量來調整果樹營養比例)經驗做法,讓她的果園逐步走上了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産經營軌道。
在種植方式上,李利紅採用當下最前沿的種植技術,借力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讓種植變得簡單,而她種植的柑橘全部施用有機肥,確保柑橘品質。同時,她還學習採用了草生栽培、林下養雞等迴圈發展路子。在李利紅看來,只有吃得健康,身體才會健康。她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傳統粗放的種植模式,讓消費者吃到綠色、安全、放心的晚熟柑橘。
“要讓現代農業真正運用到農場裏,才能做到省時省力省心。”李利紅説,雖説這一步很難走,但慶倖的是,她已經在這條路上不斷地前行著。有了創新的思維,僅僅是打開現代農業大門的關鍵一步,在種植這條路上,李利紅還有很多感慨。其中,她最感激政府,特別是彭山區科協,幾年來,借力科協的幫助,她走過了種植技術、資金、銷售等難關。尤其是改種後面臨的資金難關,一度壓得李利紅喘不過氣。當年,在彭山區科協幫助下,她獲得了40萬銀會貼息貸款,幫助農場度過難關,讓農場重獲新生。
皇天不負有心人。幾年時間的種植,李利紅種植的晚熟柑橘也迎來了收穫。2020年,她家的柑橘部分挂果,産量15萬斤左右,産值40余萬元。預計今年産量將達到20余萬斤。
“新思維、新模式,才能‘撬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更好地助力鄉村産業振興。”談到未來的規劃,李利紅若有所思,最近她正在策劃組建“抖音”直播團隊,緊跟潮流,借力現代科技手段,讓柑橘銷售實現新的突破。
未來,她還想從技術上做文章,讓農業種植變得高端化,同時將桔橙産業與旅遊業融合,繼續加大投入、完善設施,將目前的果園用“一個主題”、“一條線”串起來,讓其主題性更明顯,將果園發展成農文旅結合的主題果園,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觀、採摘、遊玩,助力鄉村振興。搭上現代農業的東風,讓産業振興的夢想能真正“立起來”。
活出自己 用心生活讓心靈“美起來”
對於李利紅而言,創業成功後,回報社會是她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事。在她看來,政府和社會在她人生中最關鍵的時候對她提供了幫助,她是受惠者,也深受鼓勵,如今小有成就,就應該回報社會,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每年套袋、採摘等農忙時節,她都會組織當地村民到她的家庭農場務工,按月發放工資,讓當地村民多一份收入。今年60多歲的莊大爺已經在李利紅的家庭農場工作5年多了。除了春節等重要節假日,莊大爺和老伴都在李利紅的家庭農場務工,幫助她看管農場,一年有好幾萬元的收入。
憑藉踏實樂觀、樂於助人的性格,李利紅還被選為彭山區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擔任協會主席以來,她幫助和帶動了100余名殘疾人就業、創業,引領協會4000多人發展林下養雞、參加手工等各類技術培訓,讓大家過上了更美好的生活。
除了拼盡全力忙“事業”外,在李利紅的生活中,種植柑橘也並不是她生活的唯一。她還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和懂事的兒子,照顧家庭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眼下,她的家庭農場已逐漸走向正軌,李利紅也開始“解放”出來,慢慢地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專業知識,努力提升自己,活出自己最喜歡的狀態。
“我最近報了古箏培訓班,每週都要花一部分時間去學習和訓練。”李利紅説,我喜歡古箏那種古色古香的感覺,每一首歌曲都能讓我陶醉,感嘆生活的美好。閒暇之餘,她還報考了農業大專課程,前不久才完成了考試。
“生活有時殘酷但不要停止腳步,我不能改變現實,只能改變我自己,用心生活,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2014年,李利紅還努力考取了殘疾人駕駛證。閒暇時,她會和親朋好友一起駕車外出旅遊,把自己的生活過得豐富多彩。
對於未來,李利紅並沒有太多打算,她只想踏實做好農業這篇文章,利用自身的發展,幫助跟多的百姓增收致富,繼續用樂觀的性格、勤勞的雙手,書寫燦爛的人生故事。
從一個不願意承認殘疾身份的女孩,到一個接納自己並努力奮鬥的女性,再到一名殘疾人創業標兵代表,李利紅始終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她不想用涅槃重生去形容自己,只想用她的故事告訴我們:雖然生活有時殘酷,但只要你肯向前,向著目標努力駕駛好人生這條船,就能乘自己的風,破想破的浪。(蘇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