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集體強不強,全靠領頭羊。”實施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車頭”強不強,往往影響著一個地區的發展,只有不斷加強黨的領導,方能凝聚起實施鄉村振興的磅薄力量。
眉山市彭山區找準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細化推進措施,發揮組織優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取得了新成效。該區創新組織設置方式,按照“領域建黨委、産業建總支、新型經營主體建支部”思路,把黨組織建在産業鏈上,構建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組織體系。形成了1個區級農業産業黨建聯合體,8個産業黨總支,69個新型經營主體黨支部,發展骨幹黨員200余名,培養村級産業帶頭人24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黨的組織和工作實現全覆蓋。
固本 讓基層基礎更牢靠
初秋時節,走進眉山市彭山區江口街道泥灣村福林家園安置小區,紅頂黃墻的小洋樓鱗次櫛比,小區內道路乾淨整潔,小區大門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系統一應俱全,綠化帶裏植被茂盛,車輛規範停放在車位裏。
“為了讓老百姓改變之前雜物亂放、綠化帶栽種作物等不良習慣,我們小區成立了黨支部作為小區治理的核心,組建黨員先鋒隊,圍繞黨支部設立管委會、議事會等,分片區、樓棟建立黨小組,全方位覆蓋小區治理工作。”泥灣村相關負責人魏守良表示。
今年以來,該區堅持把組織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工程”,以鄉鎮、村為重點,建強組織,選好班子,夯實基礎,不斷築牢鄉村振興的戰鬥堡壘。
目前,全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從換屆前的50歲降至46歲,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從換屆前的22%提高至64.7%;鄉鎮領導班子換屆後,班子成員平均年齡也降低至34歲,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提高至87%,具有2年以上鄉鎮工作經歷的達到100%。鎮黨委換屆後,共配備90後幹部8名,超過1/3;配備選調生5名,佔28%;班子平均年齡33.4歲,較調整前班子下降5歲,班子結構更優、素質更好、戰鬥力更強。
“黨員學習教育是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重要部分,直接影響著基層黨員隊伍的戰鬥力。”彭山區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説。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全區廣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黨員幫辦實事達4萬餘件。
“農業産業黨建聯合體每年依託農業公司開展各類培訓10余次,帶動周邊發展優質葡萄種植5000余畝,帶領200多戶種植戶實現了致富夢,受到農戶廣泛好評。”此外,該區通過邀請農業專家現場指導、開展電商培訓、田園明星結對幫帶等活動,極大提升了農戶自我創業、自我造血能力。
發展 讓産業之果更成熟
近日,在彭山區公義鎮鼎加家庭農場,工人們正忙著將剛摘下的葡萄打包裝箱,他們分工合作,動作十分麻利。“這是今天發往深圳的1000斤訂單,下午水果商就來拉貨。”農場主廖磊説道。
“通過發展葡萄産業,村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説起果園村的變化,果園村黨委書記李永偉十分自豪,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果園村的葡萄打出了知名度,成為觀音一張響亮的名片,果園村的特色産業之路也越走越寬。
如今,果園村葡萄種植面積7000余畝,擁有美人指、陽光玫瑰等48個品種,平均畝産2.8萬元,果園村的農民家家戶戶都從事著和葡萄有相關的産業,2020年,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3.1萬元。同時帶動了周圍村鎮(街道)的葡萄産業發展,讓這裡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採摘基地”。
據悉,近年來,該區不斷強化農業農村産業服務意識,保障群眾得實惠,保障農業産業突飛猛進。進一步突出新型組織體系服務功能,發揮統籌資源、整合力量的作用,牽頭開展土地流轉、金融貸款、市場行銷、農資統籌、人才技術、産業保險“六個統一”服務,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等提供産前、産中、産後“一條龍”服務。截至目前,全區土地流轉17.12萬畝、流轉率達70%,其中農業園區核心區域流轉率達到95%;累計發放農村“兩權”抵押貸款2247筆、10.95億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資集中採購率和農産品集中銷售率均超過60%,畝均節本增收近1000元。
集聚 讓人才活力聚壽鄉
鄉村振興,人才要先行;科技支撐、人才是關鍵。該區謝家街道沈廳家庭農場負責人劉沈廳是一位985院校碩士,回鄉創業5年來,他在流轉的土地上種出了致富果,並帶領父老鄉親脫貧致富。
2021年6月,眉山(彭山)鄉村振興學院“綠領英才班”正式啟動,劉沈廳擔任班級創始人及導師。英才班致力於打造“跨區域、跨院校、跨行業、跨專業”的虛擬班級,根據不同院校的對象和主體特點開發針對性的培養方案,著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行培養。通過教育體制改革創新面向未來探索三農育人、成才、回饋的“3454”人才培養模式,服務於返鄉農民、退伍軍人、職業院校和本科院校鄉村建設“新四軍”,打通資本、勞動、土地、資訊和科技五大要素,實現人才引得進、育得精、幹得好、留得下四個目標,解決鄉村振興人才增量難題。
“綠領英才班是眉山(彭山)鄉村振興學院培養三農領域專業人才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延伸,通過科學設計課程,把理論與實踐,技術與技巧有機結合,培養有才能的新農人和興農人,打造農業産業的孵化器,集聚了多方力量解決未來鄉村振興誰來幹,為什麼幹,怎麼幹的問題。”該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目前,有35位來自四川省委黨校、電子科技大學和彭山職業高級中學的師生在啟動儀式上舍我其誰的口號點燃了綠領英才班的希望和火種,踏上了鄉村振興人才培育的新征程。
“鄉村振興貴在人才,人才振興重在激勵。”近年來,該區突出“引育用管”出臺“1+N”人才政策體系,實施“校地合作工程”,柔性引進高校導師11名,建立專家大院、實驗基地3個;實施“雁歸興鄉工程”,回引鄉村振興産業人才200余名,其中高層次人才返鄉創業12名;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舉辦專項培訓5500人次,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60人,表彰“田園明星”26人。制發“壽鄉優才卡”,落實創業補助、社保補貼等經費130余萬元,努力營造“聚得攏、用得好、留得住”的鄉村人才生態環境。
2014年,彭山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推進農村産權流轉交易服務標準化試點,優秀經驗全國推廣。2021年,彭山正在創建省級鄉村振興先進縣。
沐浴著改革的春風,眉山市彭山區正圍繞“活機制”,繼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農村資金配置、做好農村土地文章,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讓鄉村更有活力。(彭山區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