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水稻 輪作創高效 觀音村川芎生産唱起增收大戲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07 17:49:09 編輯:卜海英 點擊:
9月5日,天氣晴朗,眉山市東坡區尚義鎮觀音村一片剛收完水稻的田野裏,栽種川芎的村民們又開始忙起來。2組年近7旬的村民蒲錫軍揮鋤排盡田間積水,老伴一旁栽著已起胚芽的川芎種子。“上季我種3畝6分川芎,一共賣了22000元,除開種子、肥料成本,不僅純收入20000元,而且種的水稻還産糧食3000多斤。”蒲錫軍邊忙活邊對筆者説,“今年川芎市場走俏,我還要繼續種下去。”據介紹,目前觀音村種植川芎的農戶有1000余戶,種植川芎面積5000余畝,僅此一項為村民創收2800萬元,收完川芎種水稻,每畝産糧1100多斤。經糧雙增收的喜悅,寫在戶戶村民臉上。

觀音村地處以平壩為主的産糧區,過去沿襲的“油菜+水稻”種植模式,兩季一起的收益不是很好,尤其是大面積的油菜作物種植,成熟收割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顯突出,既不能在田間焚燒油菜秸稈,搬運回去又沒地方堆放,而且搬運也是費時費工的事情。因此,村民們都為秸稈處理問題傷透腦筋。有效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之舉,緣于該村“川芎+水稻”種植模式的逐漸興起。
觀音村川芎種植大戶高菊花介紹,為改變“油菜+水稻”種植模式,她最早從2010年秋開始,便在水稻收割滕田以後,試著栽種了10畝川芎,到第二年4月底5月初成熟,收穫川芎平均畝産1200斤。由於初種缺經驗,單産量並不高,加上收購商壓級壓價。因此,每畝實際凈賺只有300多元。但其中的好處就是省去了秸稈處理的麻煩,而且川芎附屬物就地還田,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肥效。這讓高菊花依然對種川芎抱有信心。為了提高川芎種植效益,她多次到購買川芎種的崇州討教經驗,現場參觀考察,經過學習借鑒,不斷摸索實踐,高菊花終於成為川芎種植能手,種植面積已由從過去的10畝擴大到去年的100畝。“今年5月,我收完川芎一算賬,平均畝産鮮濕川芎1700斤,比過去的1200高出500斤,銷售價格每斤賣到了3.3元,沒出門就被收購商買走,除去土地租金、種子、肥料、農藥、人工等成本支出,每畝乾巴巴凈賺2700元。同時,栽種川芎普遍都用稻草覆蓋,這很好解決了稻草秸稈處理難問題。”高菊花心理樂開了花,“如今川芎藥材已成為商販們爭相收購的搶手貨,所以今年水稻收割剛結束,我又把川芎種植面積從去年的100余畝擴大到260畝,眼下請來栽種的工人每天就有五六十個,栽種下去的面積已有140多畝了,預計到9月中旬就可全部栽種完畢。”
像高菊花這樣的川芎種植大戶在全村有10多戶。觀音村黨委書記、村主任焦樹偉介紹,正是靠高菊花這樣的種植大戶先行示範帶動,才使全村“川芎+水稻”種植模式取代了過去的“油菜+水稻”種植模式。目前,全村種植川芎農戶已達1000余戶,種植川芎面積5000畝,平均畝産鮮濕川芎1700斤,按照收購商們出手的均價,都以每斤3.3元的價格賣出,每畝毛收入5610元,累計銷售收入2800萬元,除去種子、肥料、農藥、人工等成本,共實現純收入1350萬元,種植戶戶均純賺13500元。熊樹偉説,川芎除了高産出的效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下種時全用稻草覆蓋。因此,全村近年早已看不到田間焚燒秸稈現象了。
“我自己的田不出租金,自己種又還不請工人,只有購種、施肥、打藥有少量開支, 3.6畝川芎就純賺了2萬元,比大戶規模種植的效益高很多”。蒲錫軍欣喜地説,“這幾年就靠種川芎,我早已脫貧致富了”。(陶廣漢 袁乙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