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眉山市首個碩士職業農民劉沈廳剛剛結束在自家果園裏的忙碌,便馬不停蹄地前往彭山職高為“綠領英才班”的學生教授無人機植保技術,從今年6月開始,像這樣的兩地奔波,他已記不清有多少回了。
實施“綠領英才計劃”,是今年彭山區針對鄉村振興人才增量難題啟動的一項創新舉措,旨在對有志從事農業産業的人員進行無差別技能培訓,提升鄉村人才的存量與品質。
近年來,彭山區堅持“人才引領産業、科創驅動發展”的思路,做足産業聚才、環境興才、服務安才“三篇文章”,著力破解毗鄰超大城市的“虹吸”困局和人才外流壓力,吸進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投身彭山現代農業,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緊扣産才融合,推高産業聚才“勢能”
在位於彭山區公義鎮農樂村的四川果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3號基地內,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工程專業的管理員楊小梅正在電子屏上觀測著基地內的實時數據:土壤溫度22℃、土壤濕度35.73%、棚內二氧化碳濃度274ppm。在果怡農業像楊小梅這樣具有本科以上的學歷的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一共有18名,佔公司職工總數的52%。作為彭山葡萄産業的領軍企業,果怡農業以産業聚集人才、以人才帶動發展的舉措,指明瞭推動全區鄉村人才振興的方向。
彭山錨定以才興産方向,從全區耕地資源緊缺但交通區位優越的現實出發,精準定位現代化都市圈農旅融合發展方向,全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知識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現代農業,建成3萬畝設施葡萄基地、10.2萬畝柑橘基地、3萬畝稻藥連作基地,引進鳳鳴花谷等12個農旅相融項目,通過編制科技、規劃、經營、管理四類人才引育計劃,吸引了電子科大碩士劉沈廳、川大錦江學院老師向珊等12名高層次人才返鄉創業,帶動400余名産業人才返鄉,吸附各類技能人才6000余人。
在位於眉山市彭山區公義鎮馬林村的臻潤農業廢棄物迴圈利用示範基地,翻拋機來回穿梭,搬運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工人們忙碌著為廢棄物做澆水處理,在機器分揀平臺上對可腐爛垃圾進行篩查。
瞄準彭山農業農村改革帶來的政策優勢,2019年3月,四川臻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選擇在彭山岷江現代農業園區落戶,與此同時帶來的還有省農科院20多位專家教授入駐,公司通過發展生態有機迴圈農業,建立農業廢棄物迴圈利用示範基地,形成了集農業秸稈和糞污處理、有機肥生産、土壤修復改良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業廢棄物污染生態環境問題。
“圍繞農業農村改革,建立健全土地、金融、保障等創新創業要素供給機制,為農業農村提供新的發展方面,同時也為彭山聚集産業人才提供了強大的‘軟實力’,我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優秀産業人才會投身到彭山的農村發展中來......”彭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汪歡説。
搭建科創平臺,增強環境興才“動能”
近日,公義鎮馬林村果農廖磊的葡萄園裏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就是彭山葡萄首席專家,四川農業大學果樹學碩士、博士生導師呂秀蘭教授。呂秀蘭在田間地頭為周邊的果農進行了葡萄種植建園、改土、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實地培訓,也耐心地回答了果農們提出的疑難問題。
“這場培訓來得太及時了,不僅幫我解決了葡萄種植的技術難題,更是讓我看到了種葡萄的明天,希望以後這樣的培訓能更多一些。”葡萄種植大戶李慶林説道。
近年來,彭山不斷加強與北大、中國農大、川大、川農大、省農科院等的校(院)地合作力度,柔性引進農業領域專家教授、産業導師,開展鄉産人才培訓,形成知識聚集大環境。
在彭山區果業商會的會議室裏,十余家家庭農場主正在通過青年致富帶頭人聯盟打造的彭山首個“數字農業服務平臺”,了解今年葡萄、蜜柚的市場銷售價格。“有了這個平臺,再也沒有以前農産品‘打亂仗’的情況了,現在我們都是‘抱團發展’,産品價格提高了,我們的包包也鼓起來了。”聯盟成員劉建説。
從2019年起,彭山區通過深化産業聯盟共用發展、成立青年致富帶頭人聯盟、組建微夢黨員技術服務隊,營造人才合作交流環境,通過組團攻堅,幫助200余家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優勢産業,“天鑫”紅心蜜柚、“果怡”鮮食葡萄等24個優質産品已形成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全區12家新型經營主體被農業農村部、省農科院評為科技示範基地,彭山獲全國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等“國字號”頭銜5個。
優化保障供給,提升服務安才“效能”
“目前在産業發展上還有哪些困難和難題,在彭山搞創業還有哪些‘後顧之憂’,都可以提出來,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協調解決…”,在每月一次的組織部長接待日上,彭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川正在與劉沈廳等6位人才代表作溝通交流。
“這樣的溝通交流,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黨委政府對我們的關心,同時也把我們的‘心聲’第一時間傳遞到了上頭,很多以前的‘老大難’問題,現在都能及時得到解決,這讓我們對於紮根彭山創業有了更強的信心、更足的底氣”,人才代表閆冬梅這樣説。
鳳鳴街道金燭村的種糧大戶王程淋通過彭山區委組織部、區農業農村局、區人社局組織的職業農民評審會,拿到了自己心心唸唸的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也許這在別人看來不算什麼,但在我看來,這是對我的一種認可,也是屬於我的榮譽,農民也成為了一種職業,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後,我也可以驕傲地對別人説,我是一名職業農民”,王程淋感慨到。
近年來,彭山始終把強化人才保障作為留住人才的重要抓手,持續做好人才“貼心服務”,建立“壽鄉才俊”工作站15個,全方位提供政策普及、到府服務等幫助。
圍繞安心住房、惠民醫療等29項人才關心問題,依託壽鄉英才之家定期舉辦人才沙龍、人才論壇等活動,為人才提供“點菜式、訂單式、定向式”服務支援;開展高層次和技能型人才分類認定,評選“田園明星”“壽鄉工匠”116名,兌現獎勵資金260萬元,實施“職業農民試點”,評定員級以上職稱50人,認定新型職業農民203人,依託眉山高職院、彭山職高“實訓課堂”對100余名職業農民進行無差別培養,為各類産業大戶、新型經營主體協調流轉土地1000余畝、協調就近用工3.5萬餘人次、協調産業貸款1500余萬元,真真實實的讓人才有了歸屬感、成就感和獲得感。(祝佳 楊倩 溫選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