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區:一個産業讓群眾甜在舌頭美上心頭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7-14 15:32:26 編輯:卜海英 點擊:
一條條寬敞的柏油道縱橫交錯,連片的葡萄園向遠處延展,現代化小區靜靜矗立……走進眉山市彭山區果園村,一幅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畫卷便展現在眼前。
果園村,位於眉山市彭山區觀音街道,面積6.09平方公里,轄11個居民小組、2567戶。這裡地處岷江現代農業園區萬畝特色葡萄基地核心區域,葡萄種植面積7000余畝,擁有美人指、陽光玫瑰等48個品種,平均畝産值2.8萬元。2020年,全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3.1萬元。

曾經的果園村,種植的都是玉米、水稻、油菜等傳統農作物,糊口尚可,奔小康難。2000年前後,村黨支部開始動員村民發展葡萄産業。現在,葡萄種植面積約佔全村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果園村成為名副其實的“果園村”。
在這裡,一串葡萄,讓農民守著金土地、種出金果果、端上金飯碗,擁有了幸福生活。“種中國最好的葡萄,過城裏人嚮往的生活”,成為果園村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一個産業 甜在舌頭美上心頭
夏至過後,果園村的光輝、巨峰等品種葡萄陸續進入成熟季。一串串晶瑩剔透、顆粒飽滿的葡萄挂滿枝頭,前來預定的客商絡繹不絕。
“果園村的葡萄品質讓人放心。”來自福建的客商李先生説,他已經連續好幾年到果園村收購葡萄了。
果園村2組,品悅家庭農場內,農場主劉霞正忙著做採摘前的準備工作。一接到客商的定貨電話,就會儘快組織採摘,裝車運出。
劉霞今年27歲。2006年,12歲的她跟隨父母從雅安市漢源縣搬遷到果園村。當時,父母主要靠種植水稻、油菜等傳統作物養家糊口。
因父親患有慢性病,一家人生活困難,後來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原本外出務工的劉霞為了方便照顧父親,選擇回鄉,在村黨委的引領下學習種植葡萄。
“剛開始,我完全不懂怎麼種,就跟著村裏其他人學。”最初,劉霞在自家2畝多地裏種植葡萄,後來慢慢擴大規模。目前,劉霞家一共種植了10畝巨峰、6畝陽光玫瑰,每年能賣20多萬元。
憑藉發展葡萄産業,2016年,劉霞一家成功脫了貧,日子美滿甜蜜。近期,她想再流轉點土地,把葡萄種植面積再擴大一點。

在果園村,有像劉霞這樣的家庭農場主,也有像楊志明這樣的種植大戶。
“目前,基地內的玫瑰王葡萄全部被預定了,單價達到一斤12元。”四川果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志明説。
2007年,依託彭山土地流轉“四步機制”,楊志明與幾個合夥人在果園村及周邊村流轉了260余畝土地發展葡萄産業。如今,果怡農業葡萄基地發展到500余畝,標準化、設施化、機械化、精細化、智慧化的種植方式,引領果園村葡萄産業走上現代化發展道路。
果園村是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彭山區葡萄現代農業園區的核心區域。以葡萄産業為引領,2020年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3.1萬元,較種植葡萄前翻了15倍。果園村入選全省十佳生活富裕村,獲評全國鄉村特色産業億元村;鄉村振興經驗在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活動上交流推廣,為全省唯一。
一個小區 環境宜居生活幸福

智慧門禁、乾淨的小區道路、寬敞的健身廣場……如果不是小區外連片的葡萄園,很難相信這是一個農村安置小區。
2010年,彭山區在果園村探索建立了第一個農村聚居小區——果園村安置小區。370余戶、1100余名村民先後從各自零散的舊房屋搬進了乾淨整潔的小區。
“住在這裡,比住在城裏還巴適。”小區居民謝敏説。小區居住環境好,自來水、天然氣、光纖等通到家家戶戶,生活垃圾回收站、健身廣場等各類服務設施齊全。
68歲的小區居民倪術均也有相同感受。2013年,倪術均從原來的老房子搬進了小區。“這裡環境更衛生,離村委會更近,辦事更方便,其他沒有搬進小區的村都羨慕我們。”倪術均樂呵呵地説。
從散居到聚居,村民矛盾增多,加上部分村民有亂扔垃圾等不良生活習慣,讓小區管理面臨極大的挑戰。
2016年年底,果園村原村主任倪術均退休後,聯合其他兩名會做、愛做群眾工作的村民,組建了“均均和事佬”調解隊。從引導居民不要亂扔垃圾到調節家庭、鄰里糾紛,截至目前,“均均和事佬”已成功調解矛盾糾紛近百起。
2015年6月,果園村安置小區成立了黨支部,下設4個樓棟黨小組、11名樓棟長。通過選取有號召力的黨員擔任黨小組組長,有凝聚力的村民當樓棟長開展引導和教育,小區治理有了方向,小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住戶很少發生糾紛了,我們的主要作用是組織開展活動、宣傳政策和收集意見。”擔任了8年樓棟長的毛建清説,“大家都説,我們過上城裏人嚮往的生活了。”
一個陣地 紅色旗幟引領發展
果園村葡萄豐收在即,這幾天,該村好運來家庭農場聯盟黨支部書記張雄正忙著統計各家庭農場的葡萄産量,方便向不同需求量的客商推薦。
果園村成立家庭農場聯盟黨支部的初心,是希望把陣地建在果園裏,以紅色先鋒引領綠色産業發展,幫助小戶、散戶規模化、標準化種植葡萄。黨支部成立之初,只有7家家庭農場加入,目前,已發展到近100家,總面積3000余畝。
“黨支部形成了一套規章制度,統一用肥、用藥,統一果品標準。”張雄説,“我們對葡萄實行‘計劃生育’,畝産量控制在2500斤到3000斤,單串葡萄重量不超1.5斤,顆數在80顆至100顆之間,嚴格把關品質。”
黨支部還引導家庭農場建立生産臺賬、銷售記錄,張貼溯源碼,讓消費者知道每一顆葡萄來自哪一個家庭農場,吃得放心。正因如此,果園村的葡萄每斤單價能比周邊高0.5元至0.8元。
果園村黨委書記李永偉介紹,除家庭農場聯盟黨支部外,村裏還建立了自強葡萄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果怡農業公司聯合黨支部、葡萄聚居小區黨支部、回鄉創業優秀人才黨支部、綜合服務黨支部共5個黨支部。
一面面紅色旗幟飄揚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村裏近200名黨員在不同的黨支部中,承擔著包括了解民意、技術指導、産業規劃等不同職責,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實現“黨建引領強産業,幹群齊心奔小康”的目標。(辛凱 李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