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有你 溫暖一生 青神“最美老師”王曉梅的“園丁”之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4-21 10:51:33 編輯:卜海英 點擊:
“建議配備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和後勤隊伍,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今年3月7日,在全國兩會上,來自青神縣的全國人大代表王曉梅提出了“關於加大義務制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支援力度的建議”。自2017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四年間,王曉梅先後在人代會上提出了“將義務教育均衡進行到底”“幫扶農村普通高中基礎設施薄弱的學校”等建議。每一條建議都深切關係邊遠地區教育的發展,關乎農村孩子們的未來。

        除了全國人大代表,讓王曉梅感到驕傲的還有另一個身份——青神中學校的英語老師。從“曉梅姐姐”到“曉梅嬢嬢”,54歲的她已經在青神這個革命老區的校園裏默默耕耘了36年。學生的孩子也成了她的學生,“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樑”是對她最真實的寫照。
革命老區:星星之火 薪火相傳
近代革命史上,青神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進行革命鬥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就是在這樣一個有著紅色基因的革命老區土地上,一代代的人民教師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不為錢來,不為利往,樹德立人,紮根老區。
“我是一名在革命老區長大的孩子,在西龍鎮念小學和初中的時候,老師們對我非常好,給予了我很多關心和幫助。所以,我要像她們一樣,做大家喜歡、敬仰的好老師,把農村娃送出去!”這是王曉梅選擇堅持在青神中學從教時的誓言。扶貧先扶智,王曉梅作為土生土長的青神人,從小見證革命老區的貧困,深知教育改變個人和家庭命運的重要性。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王曉梅的老師影響著她,同樣她的一言一行也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年輕一批的老師。
“王老師仿佛是一台停不下來的機器,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每天早自習還沒開始就已經先到教室等學生,晚自習結束她還沒走。哪怕休息日也總能看到她輔導學生的身影。對於有些壓力比較大的學生,王老師像有著火眼金睛,總能第一時間發現並找到他們談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青神中學校年輕教師鄒佳林説,王老師還經常在大會上給大家分享她的教學經驗和班主任經驗,讓年輕教師受益匪淺。她這一生有過無數次去更好學校、更大城市的發展機會,她卻始終堅持留在青神任教,讓人非常敬佩。
“當時在上高中的時候,深受王老師的影響,他對我們班上的問題學生像媽媽一樣的耐心教育,對受過處分的學生也不放棄引導,雖然以前不能理解老師的嚴格,但是隨著長大,我們越來越感激老師。”2018屆學生何立坤説,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希望將來也能成為像王老師一樣認真負責的人。
孩子 你慢慢來
“王老師,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您,我拿到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了!”4月13日,王老師2017屆的學生在給她打來電話報喜訊。在王曉梅身邊,老師和學生如同親人一樣對話,每一個學生她都傾注了全部的關懷。
2017年在全國“尋找最美教師”的頒獎典禮上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説的:一名學生三天未到學校上課,原因是該生不忍年邁的爺爺身體不好還要為自己的學費奔波勞累,萌生了輟學的想法。有位老師通過對學生的開導,成功將其勸回課堂,並主動承擔起該學生的全部生活費。而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王曉梅。
無獨有偶,王曉梅在上課時留意到一位女孩大冬天經常穿薄外套,便主動打聽。才知道這個女孩家庭情況太艱難了:她是原天池鄉尖山村人,一家5口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父親腰傷不能幹重活,母親多年頭疼體弱無勞動力,哥哥外出打工兩年未曾回家一次,奶奶過世給原本就拮據的家庭增加了許多債務。王曉梅説:“這樣的貧寒,沒有讓她丟掉志氣!對學習,她如饑似渴,一直刻苦從未懈怠過;對生活,她體諒家人,最便宜的飯菜也吃得很開心。我不幫她,愧為老師。”她隨即與班主任商定:生活費由自己出,週末邀請女生到自己家作客。天冷了,王老師總記得給她添上厚衣服……後來,女孩子順利地考上大學。但看到通知書上幾千元的學費,她全家犯愁了。家人也因為經濟困難反對她上大學。王老師又一次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圓了一個老區孩子的大學夢。後來這個女生來信説:“王老師,我早已把您當作我的親人了,您在花園街的老房子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在我孤獨無助時,那兒最溫暖!”
她就是王曉梅,作為2017年全國僅有10名,全川唯一獲得“最美教師”殊榮的教師,“一個都不能少”是王曉梅給自己立下的誓言。為了這句誓言,36年的從教生涯中她進行了無數次的家訪,通過勸學有54名學生重返校園;36年來,先後2000名孩子被她送出農村,8個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就此改變了命運;特別是培養了對口支教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二中的學生張玉紅,改寫了該縣17年無人考上清華北大的歷史。
她“偏愛”後進生,嚴愛優等生,博愛中等生。她堅信“朽木細雕也成才,廢鐵回爐也成鋼”,只要耐心和愛心還在,就沒有無法培養的孩子。
“喂,你好,是王曉梅老師嗎?來一趟公安局!”2017年的一天晚上12點,剛從學校回家準備休息的王曉梅接到公安局打來的電話,既緊張又不安。“怎麼回事呢?”她心想。“陳家瑞(化名)是你的學生嗎,來將他領回去!”電話那頭説。
又是他!王曉梅突然感到五味雜陳,內心很不是滋味。陳家瑞是班上出了名的問題學生,被叫到教務處談思想是家常便飯,寫檢討比寫作文熟練,同學們不喜歡他,老師也怕他。十次打架,九次他在現場。“儘管他在學校問題很多,但他從來沒去過派出所呀!”王曉梅沮喪地説,那天我問他為什麼要讓我去領他而不是叫家人,他告訴我,“只有你不會放棄我。”王曉梅濕了眼眶,沒再説什麼。從那以後,搗蛋鬼變了許多,當年高考上了專科,大二升了本科,畢業後留在了成都,如今擔任起了所在公司的部門經理。
一切為了學生 為了一切學生 為了學生一切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王老師如是説,可有誰知道因為這個“為了”,她的付出有多大。王曉梅的兒子説:“媽媽,從小到大,您對我太不公平了。你可以給別的孩子那麼多時間、那麼多愛和陪伴,為什麼就不能給我一點愛呢?我可是您兒子呀,從小到大您就只給我檢查過一回作業。”
“是的,感覺自己在陪伴孩子方面確實愧疚。”在孩子年幼需要陪伴的時候,王曉梅卻把感情的天平傾向了老區的教育事業。孩子慢慢長大了,在不斷的溝通和交流中,孩子也漸漸懂得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對每一個孩子負責不僅僅是母親作為一個老師在履行職責,更是在踐行她一生堅守的信念;教育不僅僅只有言傳,還有身教。
高中了,自己的孩子來到了她的班級。“高中三年是學習壓力最大的三年,卻也是我與母親相處時間最多的三年。”王曉梅的兒子説,“雖然母親依舊很少和我單獨相處,每天放學了我還要等她和學習生活有困惑的學生聊完天后再一起回家,但是我覺得很幸福。”
王曉梅為了學生付出,學生也從未忘記她。2020年的一天,王曉梅到門口飯店吃飯,突然聽到有人在叫“曉梅姐姐”,回頭一看,原來飯店老闆兩夫妻正是自己多年前的學生。後來有幾天王曉梅出差去了,沒去吃飯,再去的時候,學生非常緊張地詢問她的身體情況,以為她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才沒有到學校。
這學期,有個尋常的下雨天,王曉梅沒有帶傘,晚自習後冒雨往家走,突然從背後伸過來一把雨傘,一個學生什麼話也沒説,把傘往她手裏一塞就像風一樣的跑掉了。王曉梅站在雨中,一句謝謝還哽在喉嚨裏。“孩子們的淳樸與感恩是我堅持下來的動力,我熱愛我終身追求的教育事業。”她在心中對自己説。
2021年,這是王曉梅走下手術臺後的第二年,每過一段時間,王老師都不得不定期去醫院復查,多年的積勞成疾並沒有讓她有半點退縮,上課鈴聲響了,王曉梅拿起備課本消失在走廊盡頭,看著曉梅嬢嬢堅定的背影,有一句話浮上心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説的就是她吧!(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