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譙紀華的侄女洪素彬,見到彭山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時,十分激動,連連抱拳拱手,對專門為她的烈士舅舅譙紀華尋親和讓她知道了舅舅譙紀華的墳墓安葬在什麼地方的各級組織、幹部和志願者,表示由衷的感謝。
譙紀華(資訊發佈為焦紀華),生於1928年,四川省彭山縣人。1951年7月入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6軍126師後戰勤戰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被炸傷,經搶救無效,1953年7月15日于後方醫院犧牲,現安葬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烈士陵園。
由於當初交通、通訊等歷史的原因,譙紀華烈士犧牲後,其親人並不知道他安葬在什麼地方,而安葬譙紀華烈士的烈士陵園工作人員,也與譙紀華烈士的親人無半點聯繫。
4月2日,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人民日報》公佈了100位烈士的尋親資訊,向全社會徵集線索,幫烈士尋找親人。其中,也公佈了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籍烈士焦(譙)紀華的資訊。
彭山區(原彭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了解情況後,立即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專題研究,落實專門人員,組成尋親隊伍,開展尋親工作。
在該區檔案館,尋親工作人員向檔案管理人員敘述了要找的檔案內容之後,檔案館管理人員通過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在檔案資訊管理電腦上進行了反覆搜索,但是並沒有找到焦紀華的檔案,只是找到了一份家住彭山縣城關鎮的譙紀華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且載明這個證明書的接收人是譙紀修。
不過,令人十分可喜的是,大家仔細一看,證明書上譙紀華的出生時間、入伍時間、犧牲時間和犧牲地點等,都與退役軍人事務部發佈的焦紀華的資訊內容完全吻合,沒有半點差別,所以,大家一致認定,焦紀華的“焦”就是譙紀華的“譙”字的誤筆。至此,譙紀華的身份得到了確切認定。
但是,由於譙紀華所處的城關鎮,早就從過去的四條街道發展成了一個擁有十幾萬人口的新興城市,住戶早就從原來的舊房搬進了高樓小區,要找到譙紀華的親人,簡直就是大海撈針。
怎麼辦?彭山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與彭山區融媒體中心密切配合,充分發揮電視和網路媒體的作用,及時發佈了為烈士譙紀華尋找親人的資訊。同時,組織工作人員到轄區派出所,尋找與譙紀華譙姓人家有關的資訊。
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發佈資訊的第二天,彭山區鳳鳴街道城中社區網格員莊惠,通過電話反映,説是她已經找到了譙紀華烈士的一位姓胡的老鄰居,並説這個老鄰居非常清楚譙紀華烈士的家庭情況和譙紀華犧牲後的相關情況等。
於是,尋親工作人員立即前往鳳鳴街道城中社區,與網格員莊惠一起,找到了譙紀華烈士的鄰居。
原來,今年78歲的胡篤信大爺一家,一直居住在彭山城區老北街,與譙紀華一家是隔墻鄰居。
當年,胡篤信大爺雖然年輕,但是,譙紀華犧牲後政府為譙家送糧食、送撫恤金和懸挂光榮烈屬牌匾的情景,他至今都記憶猶新。他説,譙紀華在當地,大家都叫他譙老八,他的父親叫譙松山。“譙紀華是在戰場上被敵人的飛機炸傷後,因傷勢太嚴重醫治無效而死亡的。”胡篤信大爺説,譙紀華的故事,他早年就聽説了。
胡篤信大爺還告訴工作人員,譙紀華有個兄弟叫譙紀修,已經不在世上,但他有一兒一女,如今因工作原因居住在峨眉山市。現在,譙家在彭山老家已經沒有人了。
儘管如此,工作人員也感到十分慶倖,因為,雖然譙紀華的兄弟譙紀修已經死了,但是,胡篤信大爺的回憶和相關史料證明了譙紀修就是在檔案館找到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上記載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接收人。
經介紹,後來,尋親工作人員還在彭山城區找到了譙紀華的一位名叫鄧國如的86歲戰友。鄧國如16歲入伍,與譙紀華同在一個連隊。因為他們是以班排為單位行動的擔架隊,所以,譙紀華受傷的事,他是在半個月之後才知道的。
通過了解得知,譙紀華還有一個姐姐,姐姐女兒洪素彬居住在成都。
工作人員在成都見到75歲的洪素彬時,洪素彬很激動,她除了十分感謝政府幫她找到了烈士舅舅的安葬地之外,還講述了家住彭山區謝家鎮的謝俊明,也就是她舅舅的戰友,講述給她聽的關於她舅舅受傷時的故事。
洪素彬説,當年,她在糧站當臨時工的時候,糧站正式職工謝俊明無意中了解到了她就是譙紀華的外侄女後,便告訴她,他是她舅舅譙紀華的戰友,並講述了譙紀華受傷後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當年謝俊明對洪素彬講,譙紀華是因為敵人的飛機扔下的炸彈炸傷的,當時傷的很重,肚子裏的腸子都流出來了。知道自己傷勢很重,很有可能再也無法回家孝敬老父老母的譙紀華,當時只對既是戰友又是老鄉的謝俊明説了一句話,他説,“我家還有老父老母喔……”講到這裡,謝俊明已是雙眼飽含淚水,哽咽難言。
“尋找舅舅譙紀華的墳墓,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心願。”洪素彬説,“舅舅最愛我,他當兵走的那天,還牽著我的手走了很遠很遠嘞。他犧牲後,政府為外婆家送光榮烈屬牌匾,把光榮軍屬的牌子換下來時,我不僅在場,而且心裏一直都很難過……”
“感謝政府為我舅舅找到了親人,也感謝政府讓我知道了舅舅安葬在什麼地方。”工作人員把譙紀華安葬的地方告訴洪素彬後,洪素彬感慨不斷,連稱謝謝。
烈士的親人找到了,尋親工作人員們人人十分興奮與感慨,紛紛表示,為烈士尋親的過程,就是學習英雄烈士精神的過程;一定要通過宣傳英雄烈士的精神,傳承好愛國主義精神,讓烈士英勇的故事代代相傳。
“讓長眠他鄉的烈士找到親人,讓思念烈士的親人找到長眠他鄉的烈士;用實際行動繼承烈士遺志,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彭山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劉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