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遊山玩水” 都江堰還能這樣玩 ——成眉同城“都”是一家“青”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4-12 14:09:56 編輯:卜海英 點擊:
岷江上游,坐落著因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而聞名的都江堰。兩千多年來,它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岷江下游,緊挨著以崇祀蠶叢氏“青衣而教民農桑,民皆神之”而得名的青神。早在5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此處的先民便開始用竹編簸箕養蠶、編竹器用於生活,而今擁有“竹編藝術之鄉”美譽的青神,依舊向世人彰顯著非遺手工藝品的精妙之處。

同樣驚艷了千年時光,都江堰和青神臨江互望,惺惺相惜的兩地勢必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4月上旬,青神縣委宣傳部、眉山日報、青神縣融媒體中心組成聯合採訪團,應邀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聯合開展“成眉同城•都是一家青”CP宣傳採訪活動。
“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這是每一個都江堰人,甚至很多外地朋友都熟知的一句響亮口號。
作為生在都江堰、長在都江堰,而工作在青神的媒體人,這次時隔多年的家鄉深度遊,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都江堰。
親水文化源遠流長
一江春水向東流,風調雨順又一年。巍巍雪山奔流而下的岷江水,滋潤成都平原兩千年。4月2日,隨著清明時節的到來,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江堰放水節,再掀熱浪。

記得小時候,一到放水節,那就是全村出動的盛大節日,有的擠客運汽車,有的騎摩托車,還有的直接説説笑笑徒步走向都江堰,只為一睹放水節的壯觀場面。到達南橋時,橋上、岸邊,密密麻麻全是人頭,很多像我一樣的小孩子都是被父母扛在肩上,伸著腦袋往裏看。
時過境遷,歲月流轉。年少的我們已經長大,父母的肩膀也不如以前健壯,忙於學業和工作的大家,很少有機會再去感受放水節的熱鬧,但在記憶深處總有關於放水節的一方天地。
今年的放水節因疫情防控措施,實行網上預約入場,到達現場觀看的也就千余人,與往日相比,那是算“冷清”了。但是在充滿古風的儀式中,重溫和感受這“活”著的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依舊令人熱血沸騰和與有榮焉。
在當天的放水大典現場,眾人禮拜先賢。“砍榪槎——放水—— ”隨著主祭官一聲令下,一群青壯男子在一個個榪槎結口前舉起利斧,奮力砍斷歲修時築起的榪槎上的竹索,另一群壯士奮力拉動繩索放倒榪槎,滾滾岷江水如萬馬奔騰,從源頭傾瀉而下,千里清流灌向廣袤的成都平原。
鄉村美景如詩如畫
岷江蜿蜒,都江堰本地人以青城橋——岷江河為分界點,將兩岸分為河東(包括都江堰城區、浦陽等地)、河西(包括青城山、石羊、柳街等地)。

以往“河西”的標簽,是當地獨具特色的口音,如今腳一邁入,不得不被此地盡收眼底的田園美景所折服。所以,現在“河西”的代名詞叫詩情畫意。
“幾點飛霜浸眉頭,北望九洲過蜀州。”900年前,陸游巡遊至如今的石羊鎮七里詩鄉,入住布金寺,留下《夜宿布金寺》的優秀詩篇,在當地播下了詩歌的種子。“七里詩鄉”的名字便由此而來,在這裡,幾乎人人都會吟詩作詩。
2003年,柳街鎮(現石羊鎮)文化人士邱崗、程光林、周興強、劉宗德發起成立全國第一家農民詩社——柳風農民詩社,“忙時各自勤耕種,閒來相聚共吟哦,鋤頭種糧筆種詩,柳街農民最風流。”成為了當地農民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
詩歌為村子注入靈魂和文化內涵,由此七里詩鄉成為了“中國·都江堰田園詩歌節”的舉辦地、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薅秧歌”舞臺劇的舉辦地。
每年的三月初,來到七里詩鄉,站在觀景臺上,成片成片的油菜花田便映入眼簾,仔細一瞧,還能識別出幾句夾雜在花叢中的絕美詩句,美景+美詩,甚是浪漫。
順著步道往前走,便能看到一個以“漁樵耕讀、詩意田園”為主題的體驗式、教育型文化莊園——青城灣濕地莊園。
在莊園內,處處盡顯詩情詩景,花樹繁茂,清氣襲人,滿眼皆綠。在這座300畝的大莊園內,古樸建築、石階亭臺,水域清爽,一步一景,返璞歸真,充滿著中國式園林的智慧。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走進莊園內的“舒婷詩社”,便不由自主地吟誦起著名的朦朧派詩人女性代表舒婷的代表作,這樣絕美的詩句,每次響起,都能感受到一種溫柔卻又堅韌的力量。
逛累了,在“舒婷詩社”稍作休整絕對是一種享受,在這裡有一種“自去自來堂前燕”的江村詩居意境,整棟建築忠於傳統川西民居之調性、格局、工藝,園中院,靜中靜,輕巧的設計飽含著都江堰人滿滿的文化情懷。
最後這處,來了不去看看,就相當於白來的地方,那就是莊園內的“青城灣”。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勤修苦練來得道,脫胎換骨變成人……”相信很多80、90後都聽過當時火遍大江南北的《新白娘子傳奇》劇中的這首歌曲。
青城山下青城灣,相傳白素貞還是一條白蛇的時候,就是從這裡遊到青城山上去修煉的。氤氳湖面,幾縷輕煙,以及神話故事的加持,為青城灣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吸引了許多遊人在此拍照留念。
城市地標層出不窮
青城山、二王廟、離堆公園、南橋……這是以往來都江堰,遊客朋友必去打卡的景點,如果現在還是只知道去這些地方,那説明你的旅遊攻略沒有做足。
去年5月,位於都江堰的成都融創文旅城一經亮相,以其集創樂園、融創雪世界、融創水世界、錦秀劇場、高端酒店群、國際會議中心、融創茂、濱湖酒吧街等豐富業態于一身的特點,推動都江堰從簡單的觀光遊向具有特色文化體驗的休閒度假轉變,改善了都江堰“夏滿冬空”的旅遊結構,形成了“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歡聚文旅城”的西部文旅新三角。

4月3日,清明小長假首日,位於都江堰城中心的仰天窩廣場正式對外開放。由著名荷蘭藝術家、大黃鴨之父費洛倫泰因·霍夫曼設計的“特大號”大熊貓自拍藝術品雕塑也在萬人矚目中驚艷亮相,成為都江堰“城市新地標”。
據設計師霍夫曼自述:“作品中熊貓舉起手機進行自拍具有很強的娛樂性,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悠閒自在的姿態,也是對當地生活一種藝術語言的表述,將給每一位觀者親切、愉悅的感覺”。他希望能透過這件藝術品,讓人們更深刻了解都江堰這座“世界自然遺産、世界文化遺産、世界水利灌溉工程遺産”之城,這座名副其實的“熊貓之都”。
在都江堰,除了能看到大熊貓的雕塑、大熊貓的玩偶、大熊貓形象的計程車,還能在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看到各種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本體。毫不誇張的説,熊貓已經成為都江堰除水利工程、道教文化之外的又一城市IP。(陳甜 余文 陳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