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灘水庫建設者羅翠容:這裡,滿是我激昂的青春記憶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3-09 11:36:29 編輯:卜海英 點擊:
“當年,我是黑龍灘水庫建設工地上僅有的兩個女焊工之一,還參與了黑龍灘風景區第一條客船的焊接作業。建設黑龍灘水庫,滿是我激昂的青春記憶!”50年前,她風華正茂,義無反顧地將青春奉獻給了黑龍灘水庫建設;50年後,她用粗糙的指尖,輕撫當年的照片,看著自己略顯模糊的青澀面容,無比驕傲。
她是成千上萬名黑龍灘水庫建設者中的普通一分子,也是用智慧和雙手參與“高峽出平湖”壯舉的特殊一分子。
她叫羅翠容。

一張舊照
勾起難忘回憶
3月8日中午,家住眉山天府新區視高街道新明村2組的羅翠容手腳麻利地給來訪的親友安排了飯菜。飯後,在晚輩收拾碗筷時,她提起籃子去菜地裏砍蓮花白。“自家種的菜好吃,等會兒,讓他們都帶點回去。”她的言談舉止並不像一位70歲的老人。
看母親忙個不停,小女兒劉華容笑著説:“找到當年拍的照片,我媽這兩天特別高興,幹啥都特別有勁。”
劉華容説的照片,是一張保留在黑龍灘風景區管委會檔案室的歷史照片。早年,羅翠容家裏曾遭遇火災,當初她建設水庫時的照片和獲得的勞動模範獎狀都被燒燬了。
幾天前,在黑龍灘風景區管委會上班的親戚在檔案室看見羅翠容年輕時候的照片,抱著謹慎的態度,拍照發在了家族群裏。在外地遊玩的羅翠容見了,很快趕回新區,確認照片裏的正是自己。
照片裏,一頭短髮的羅翠容左手執電焊面罩,右手緊握電焊鉗,望向前方,一臉燦爛的笑容。
照片拍攝于1972年4月。那年,黑龍灘水庫建設正熱,《四川日報》的工作人員到工地拍攝巾幗建設者風采,羅翠容作為工地僅有的兩名女電焊工之一,站在水庫渡槽頭接受了採訪。當年接受採訪的內容,羅翠容已記不清了,但周圍繁忙的施工場景和大夥兒熱火朝天的幹勁,讓她記憶猶新,這也成為往後數十年裏支撐她努力拼搏的動力。
一段經歷
致敬美好青春
“以前,沒修黑龍灘水庫的時候,周邊農民都是靠天吃飯。天不下雨,周邊十年九旱;天下大雨,水四處橫流,淹沒莊稼。”在羅翠容的記憶裏,當時政府提出修建黑龍灘水庫,宣傳的“通過東風渠連通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岷江之水補給水庫庫容,形成‘長藤結瓜’的灌溉渠係與格局”,大多數人都不怎麼懂,只聽明白了水庫修好後,可以用岷江之水補給水庫庫容,以後就再也不用愁乾旱、水災的問題了。參與的人積極性十足,晨起而作、日落而息,爭分奪秒、搶抓工期。
工程啟動建設于1970年7月。彼時,黑龍灘庫區所在地是一片長滿樹林、灌木之地,重巒疊嶂、溝壑縱橫。19歲的羅翠容和5000余名來自仁壽各地的建設者一起,扛著鋼釬、鐵錘、鋤頭、抬杠,拖著板車,開山劈嶺,加緊修建適合大壩和隧洞開工所需的簡易公路。不需要誰安排,也不需要誰督促,大家爭任務、搶重擔,講團結、互支援,搞競賽、比貢獻,為黑龍灘水庫建設積極貢獻力量。
幾個月後,公路修通了,“勤勞肯幹、腦瓜靈活”的羅翠容被組織安排去學習電焊技術,回來後很快投入到新的建設工作中。
那時,工地建設條件簡陋,數十米高的渡槽周圍以楠竹搭設腳手架,沒有高空作業安全帶。瘦小的羅翠容背著電焊設備,像一隻壁虎一樣,將自己挂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全神貫注于一次次的火花綻放和一塊塊模型的分割拼合。
“累的時候,我就和工友互相喊幾句打氣。看著水庫一步步成型,大家仿佛都有用不完的勁兒。”羅翠容説,年輕時候不知道害怕,只覺得每一分付出都很有意義。
1972年,黑龍灘水庫開始蓄水。1974年,昔日人煙罕至的深山茂林蛻變為景區。剛生下大女兒的羅翠容被邀請回去,為黑龍灘景區焊接了第一條客船。
一種精神
成為寶貴財富

“那幾年的奮鬥,值得我一輩子回味。那個年代的拼搏精神讓我們這代人終生受益!”此後的數十年,羅翠容當過企業工人、炊事員,回家種過地,也經營過餐館……不管遇到再多困難,她始終樂觀面對。她總對兩個女兒説:“不經歷難事,怎能叫過日子?”
“那時候條件很苦,也有許多人犧牲,但我們為後人造了福,水庫記得,人民更會記得。”在羅翠容的心裏,那些工棚和迎風飄揚的紅旗,那些喧囂沸騰的人聲,那些來來往往建設者的身影,和水庫永遠地牽係在一起。( 圖/文 張忠蘋 衛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