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裏七、八十年代的廠區生活 青神有同款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3-05 14:51:57 編輯:卜海英 點擊:
今年春節最火的電影是什麼,當屬《你好,李煥英》。這部由賈玲導演的電影,根據賈玲親身經歷改編,電影讓人産生共鳴的原因除了劇情真實感人外,七、八十年代真實的廠區生活,也勾起了許多人的回憶。在青神縣,也有這樣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三線建設時期的“三廠一院”。
一種記憶 大山裏的神秘工廠
4501、709、306、408,這是一些什麼數字?它又代表著什麼內容呢?
其實,這些神秘的數字是三線時期為了保密而設定的軍工廠代號,4501、709、306、408分別代表原國營建川機械廠、國營星華儀器廠、國營建華儀器廠、電子工業部四〇八醫院,這就是三線建設時期的三廠一院。
原709廠工人徐學珍談到:“我們廠裏生産的電子産品主要是零部件,用於衛星發射上天,當時是非常保密的。廠頭下達的計劃書都是以數字代碼形式下發的,我們生産零部件的工人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東西。”
由於涉及秘密,當年這些地方建設的位置隱蔽,生産的東西高度保密,很多都是以代號來表示,就連工作服的製作也十分講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位於青神縣青竹街道建川社區的三廠一院有著英雄暮年的滄桑感,老街區、老廠房,紅磚墻、舊瓦房……在原306廠,大院裏無處不透著濃濃的年代感,成為三線人難忘的時光記憶。三八節前夕,青神縣婦聯邀請原三廠一院的工人代表,再次走進了她們工作的地方。
裁剪布料、針線手縫、設計製作……青神縣婦聯在這裡舉行了一場舊物改造活動,活動邀請了原三廠一院的工人們一起利用舊物品製作福牛,寄語牛年美好的願望。
青神縣婦聯副主席楊芳感嘆道:“我發現我們的女工身上有牛的精神,拓荒牛、孺子牛,我們希望牛的精神在我們更多的廣大女性身上體現,用雙手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種青春 三線建設人最美的芳華
20世紀60年代,為滿足備戰需要,改變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佈局,國家啟動“三線建設”,在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光陰宛如白駒過隙,在三線建設過程中,不少建設者把青春奉獻給了祖國的事業。
站在原306廠廠區,原廠區辦公室文秘侯幼儀思緒萬分,破舊的廠房、古樸的道路、斑駁的光影,工作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因為這裡是她青春綻放的地方,也是工作一輩子的地方。
侯幼儀説,18歲時她以知青的身份,從成都來到眉山參與三線建設,在辦公室從事文秘工作,這張約1990年拍的工作照,記錄下了侯幼儀36歲時的青春模樣,而她如今都快近70歲了。
在青神縣,還有很多像侯幼儀一樣的三線建設者,他們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和“支邊光榮”的時代感召下,打起背包、告別親人、遠涉千里,帶著對故鄉的眷戀,從繁華的大城市義無反顧地來到青神,在惡劣艱苦的環境中,無私地奉獻他們的才華、心血和青春。
原306廠後勤處長張浩然回憶過往,説道:“從20多歲到了這個地方,一直在這個工廠裏面工作,一直到破産。每每地走到這個廠區裏面就想起當時從當工人到保衛,再到後勤,青春就完全付出給這個工廠,心頭還是有很多不捨。”
改革開放後,隨著國家産業政策的調整,三線企業在完成了那段特殊使命後,或破産或轉型重組或異地搬遷,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如今,當地建起了三線記憶館,通過實物、照片等形式,記錄下了三線建設者們在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材料和設備供應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風餐露宿、肩挑背扛的建設場景。
一種精神 為國奮鬥砥礪前行
“三線建設”絕不僅僅是一段塵封的歷史,更是一段無數人的拼搏歲月,是默默奉獻的家國情懷。如今和平年代,三線建設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但三線建設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後來人學習和傳承。
“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回首過去,原306廠後勤處長張浩然説,當時在時代號召下,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眾多工人、幹部、知識分子,來到青神參與三線建設,支援國家發展大計。
張浩然談到:“整個職工有1700來人,每天上班都按照部隊的作息時間工作,八點鐘廣播一響,軍號一吹,就關大門了,大家就在生産區生産,整個要求比較嚴格。”
嚴明的組織紀律,形成了服從安排、不講條件的工作作風。大家憑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自我犧牲精神,為了國家發展,拼命工作、努力奮鬥。
    三線人把自己的人生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不僅創造了強基固本的國防工程,也為我們樹立起了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成就了“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三線建設的崢嶸歲月現在雖然漸行漸遠,但是三線建設留給我們的精神,永遠值得銘記和傳承,而國家發展的重任更需要我們接續努力、砥礪前行。(冷勇君 陳玥 陳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