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縣農業開發綜合服務中心——銳意進取 荊棘路上盛開希望之花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2-25 16:04:25 編輯:卜海英 點擊: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2月25日,談起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的感受時,仁壽縣農業開發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辜旭丹説,這是對仁壽縣扶貧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所有為扶貧工作流過汗的工作者的肯定。 
仁壽縣地處四川盆地中南部、成都正南方向,屬於全省典型的插花式扶貧區域,無國家級和省級貧困村,貧困人口多,區域分佈廣,截至2020年9月,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620戶77597人,分佈在32個鎮鄉(街道)329個村(社區)。2019年,該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退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在省級脫貧攻堅工作成效交叉考核中綜合評價為“好”,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先進縣。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這一切的成績離不開仁壽縣農業開發綜合服務中心的努力。自脫貧攻堅以來,作為全縣脫貧攻堅牽頭協調單位,該中心牽頭全縣23個扶貧專項工作,始終秉持強烈的為民情懷,嚴格按照“三落實、三精準”工作要求,有力推動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有效開展,向黨和群眾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主動作為 敢於擔當勇拼搏
“每天上午一個鄉鎮,下午一個鄉鎮,大家分成四組行動,還要馬不停蹄,抓緊時間,才能完成對全縣脫貧攻堅檔案資料收集整理情況的督查任務。”辜旭丹説,目前,中心正在積極對接省市,深入思考《仁壽縣2021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力爭在4月底前印發並實施,確保上級有效銜接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抓好2021年的工作。

為了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中午不休息,下班後主動加班,“5+2”、“白+黑”早已成為了仁壽縣農業開發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常態。
從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中心就是一支敢擔當、有作為、能打勝仗的幹部隊伍,始終敢於挑大梁、啃硬骨,敢於較真碰硬、務實求真,中心上下,團結一心、勤奮努力,成為了全縣攻堅克難的集體標桿。其中,有的工作人員檢查出癌症,術後立即投入崗位;有的工作人員因長期加班頸椎嚴重受損到成都華西就診期間,多次晚上偷跑到單位加班;有熱愛扶貧工作的退休幹部,在返聘後兢兢業業為群眾服務的;還有工作人員不忘初心,不願調離工作崗位的等等。該集體中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和先進個人,其中獲得省級以上表彰的有3人,獲得市級表彰的有6人。
不忘初心 全局謀劃繪藍圖
“這個月我領到了400元的工資,這還是我這幾年來第一次領到工資呢!”近日,仁壽縣板橋鎮樂園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朱翠花高興地説。

為了防止建檔立卡貧困戶重新返貧,仁壽縣農業開發綜合服務中心仍然在繼續努力。針對沒有勞動力和沒有種養殖技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心在全縣各個鄉鎮共設置了1250個負責公共衛生、消毒保潔、疫情監測、防疫宣傳、巡查值守、環保監測等工作的臨時公益性崗位。朱翠花就是其中一名“勞動者”,憑藉自己的努力,掙到了一份工資。
脫貧攻堅以來,仁壽縣農業開發綜合服務中心著眼全局,建立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扶貧指揮體系。中心積極發揮對部門、鄉鎮的總攬、協調作用,形成了中心牽頭、行業部門聯動、鄉鎮積極主動、社會各界配合的大扶貧格局。中心還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創新“五大機制”和“四種模式”。
“五大機制”推進脫貧攻堅。積極探索,建立領導分片督導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長效研判機制,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探索扶貧資産長效收益機制,為低收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提供堅實保障。建立“雙線”監督機制,從嚴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落實。

“四種模式”推進産業扶貧。積極探索、總結産業扶貧經驗,並在全縣合適鄉鎮積極推廣複製,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産業增收有門路。藕塘鎮河壩村“三變”改革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藕塘鎮齊心村“産業基地+産業反哺”發展柑橘産業,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年每人平均收入1.2萬元以上;曹家鎮水星村“尊嚴眾籌”模式建設扶貧産業基地,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尊嚴脫貧;鐘祥鎮龍橋社區“黨支部+勞務公司+經營主體+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模式,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年每人平均務工收入3000元以上。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下一步,仁壽縣還將持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開啟新征程貢獻新力量。(郭僑 潘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