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時節,清晨,青神縣最大的竹林基地——瑞峰鎮天池村竹林基地還氤氳著一層薄霧,竹葉隨風摩挲出細微的響動。刺啦啦的砍竹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在天池村紀委書記胡丁文的帶領下,天池村閥竹隊開始工作了。
砍下竹子,打捆,運輸,大約兩小時,一根新鮮竹子就能到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竹子代收點,不久後,初加工的竹子便能進入該公司的生産線,搖身一變成為一包“斑布”本色紙。
“竹子一般兩到三年一伐,但是我們村的竹林面積廣,竹子漲勢快,除了新播種的區域,其他地方每年都可以採伐。”胡丁文説,“過去我們的竹子主要是賣給樂山,但是現在本地收購價上來了,環龍公司成為我們最大的買家。”
天池村位於青神縣南端,與樂山市中區、井研縣交界,過去,這裡曾有一個天池村跨“兩個地區、三個縣、四個公社、五個村”的説法。作為土生土長的天池村人,胡丁文記得,眼前這滿山的竹海,以前不過是荊棘雜樹,這綿延的竹林,每一棵都是村民親手種植。如今,站在天池村瓦子坳(小地名)處,還能看到竹林與野生桉樹林明顯的分界線。
“我們村的竹林是從2008年開始陸續種植的,在那之前,竹子只是在房前屋後種點,用於遮陽納涼。”胡丁文説。位於山區的天池村土質貧瘠,不適合種植傳統作物,2008年,全村推廣起了竹種植,胡丁文成為村裏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將整合自家和親戚朋友的土地,發展了20畝竹林種植,在政策與市場雙向支援下,三年後他便收穫了第一桶金。
之後,村裏居民陸續發展起了竹林種植,加之近年來得益於青神縣“美麗竹林風景線”項目建設,全村抓住機會鎖定竹林基地目標,賣竹苗,搞加工,村民平均年入萬餘元,天池村也因竹脫貧摘帽。
“竹子一方面帶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它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勞動力,讓大家不用一年到頭‘栓’在了土地上。”胡丁文介紹到,堅韌如竹,村民種植後大多時候只需天干補水,半年施一次肥,其餘時間不用管,竹子也能自己生長,而多出來的時間,村民可以外出務工掙錢。
天池村村民胡剛和兒子胡佳俊便因此受益。胡剛父子原本務農,改種之後,父子倆2020年便外出務工,一年時間,兩人存下近5萬元的收入,還分期購買了小汽車。
“家裏的竹子由姥姥在管,我和爸爸出去打工,爭取今年存個首付!”胡佳俊高興地説。
“因竹而美,以竹致富”,如今,天池村正加緊改良土地和竹品種,推動竹産業轉型升級。“目前來看,斑布1號和斑布2號是非常好的品種,它含水較少,適應性較好,我們正在全村推廣種植。”胡丁文説。在當地,一個集旅遊、餐飲、康養和田園綜合體為一體的竹産業孵化園正在崛起。
“為充分發揮竹林價值,近年來我們推進‘綠滿青神’行動,實施岷江流域生態屏障建設項目,推動竹産業轉型升級,將農家房前屋後的綠竹打造成美麗鄉村風景線、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和岷江流域的生態屏障。”青神縣副縣長萬紅纓介紹,全縣還推動竹林風景線建設,以竹林景觀為底色,突出一個主題樹種,搭配多色譜、多品種、多元素的N種植物和景觀小品,建成一批以“竹裏桃花”“竹裏海棠”公園等為景點的環城竹林風景,以岷江、思濛河為骨架,其他支流、水庫、渠係為支撐的沿江竹林風景,並在岷東大道、眉青快速通道等宜林宜綠地段栽竹30公里,形成沿路竹林風景。(李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