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婉如青,寧心頤神,青神縣,川西平原西南邊緣的青衣沃野!
山青水秀,悠遠綿長,瑞峰鎮,跨江而治底蘊深厚的宜居鄉鎮!
靈巧動人,熱情向上,楊柳漕,岷江西岸逆襲求變的希望村落!
隆冬時節,置身於瑞峰鎮楊柳漕村,陣陣暖意涌上心頭!蜿蜒綿亙的瑞西路如銀絲帶般通向家門,整齊劃一的太陽能路燈如衛士般照亮前行路,輕香搖曳的繁花如彩蝶般舞動美好生活......
駐足停留,放眼遠望,這個被酸、甜、苦、辣滲透的小山村彰顯出大情懷,這個被勤勞、質樸、堅韌、團結浸潤的小山村迸發出大前景,為青神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動力,為青神縣鄉村振興工作注入智慧,為青神縣凝心聚力拔窮根、攻城拔寨奔小康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楊柳漕村村民喜笑顏開
窮鄉僻壤、貧瘠荒山,艱難苦楚、令人心寒,這是5年前瑞峰鎮楊柳漕村的真實境況。“當時相當難,就是一個窮旮旯角落。沒有鄉道,更不要説縣道了,出行都是問題。”“那個時候,儘是荒山,根本不敢談産業,生活苦得很。”談及過去,當地許多父老鄉親用“窮苦”二字為楊柳漕村舊顏“畫像”。作為市級貧困村,全村有66戶貧困戶172名貧困人口。
瑞峰鎮楊柳漕村位於岷江西岸內陸深丘地帶,海拔500米,幅員面積約7.80平方公里。這裡土壤大多呈鹼性,有機質含量少,土地生産力和承載力低,乾旱和澇漬並存,不利於農作物生長,純粹靠天吃飯,再加之交通不便、勞動力缺失,對內留不住人,對外引不來人,這些瓶頸讓楊柳漕村的發展有些難......
如何“突圍”邁出脫貧步伐的第一步?這成為了楊柳漕村第一書記何勇和黨支部書記吳永福思考最多的問題。
“組與組之間通行都要繞道其他村,那怎麼能行?”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這句看似普通平常的口頭禪卻成了何勇、吳永福心中的“重頭戲”。
萬事開頭難!修路涉及的土地和資金成了“攔路虎”。扶貧幹部開會講,早晚説,團結黨員幹部、人大代表等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然而,擬建道路沿線依然有老百姓情願守著荒地餓肚子也不願讓出土地修路。難道全村修路真的就沒有“出路”了嗎?
心之所繫,行之所至。修路始終是何勇等人牽掛的一件大事,於是村上改變方式方法,改“説”為“做”,花錢邀請修路“贊成戶”代表和“反對戶”共50余人體驗了一次“高鐵一日遊”,讓大家親身感受到修路的必要和通路的好處。在高鐵站旁召開的現場會上,大家逐一發言,互相做工作,反對之聲越來越少,最終所有人達成了修路致富的共識。
楊柳漕村道路通暢
説幹就幹!村上爭取到資金後,道路建設項目採取多點同時作業的方式推進,家家戶戶投工投勞,僅用38天,沒花一分錢的徵地補助(連青苗補助都沒花),一條長6.1公里、寬7米,從楊柳漕村到青神縣西龍鎮高鐵站的“瑞西路”毛路全線貫通。
人心齊,泰山移!當地幹群一條心,見證了10多公里的産業道路從無到有,20多公里的主幹道從窄到寬、從暗到亮的蛻變升級。
産業發展是增收富民的根本之策。路通了,産業發展也要緊緊跟上,但過程卻讓何勇、吳永福等人走了不少彎路......據了解,80年代的楊柳漕村曾是樂山蘇稽蠶種場養殖基地,是青神縣“千擔繭”示範村,村兩委試圖依託蠶桑養殖經驗發展蠶桑産業,但因缺少勞動力遭遇第一次失敗;後來,他們試圖發展花卉産業打造“楊柳花湖”,但因缺少科學規劃再一次失敗......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兩次失敗的嘗試讓扶貧幹部意識到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成敗在於精準,要發展産業必須有符合實際的精準科學規劃。
2016年,楊柳漕村請來專業公司對全村每一個山頭、每一片區域進行測土,村上黨員幹部勠力同心,無數次跑農業農村局、發改局等部門,邀請專家現場指導。經過商討,何勇和村兩委幹部們共同擬定了楊柳漕村“農旅結合,種養結合”的長遠發展規劃。
美好藍圖已繪就,幹群齊心再上陣。
瑞峰鎮楊柳漕村一派生機
一方面是落實項目扶貧。一是養羊,給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發放3隻母羊,全村有十幾隻公羊,現在有12戶貧困戶已經發展成每年出欄二三十頭的大戶,每年獲利6萬餘元;二是種果,給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了幾十株桃李和晚熟椪柑種苗,非貧困戶以7元/株的價格購買,現在全村散戶種植的桃李椪柑連片形成精品果園500余畝。
另一方面是大力引進業主。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産生活環境持續向好,吸引了眾多業主紮根,將荒山變成“寶地”:濤哥哥農牧有限公司流轉土地4000余畝打造種養迴圈奶牛牧場;蜀元精品果園600余畝椪柑産值過千萬;綠眾食品廠讓51畝荒地搖身一變成為“金窩窩”,天貓、京東爭相銷售其産品;曉容家庭農場350余畝優質藤椒園長勢喜人……
現在,楊柳漕村的奶牛、桃李、椪柑、藤椒等特色農業産業成為了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每到成熟豐收季,桃李透紅,藤椒飄香,一派生機勃勃之景,村民也可在家門口采收務工,既照顧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
就這樣,楊柳漕村幹部群眾不等不靠,村民們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生活。天道酬勤,在2016年年底,楊柳漕村實現了整村脫帽。
摘帽後,為堅決守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一方面,何勇、吳永福等村幹部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準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準施策。
這讓楊柳漕村6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杜國民感觸很深,打開杜國民的朋友圈,表達最多的就是“感恩”二字。杜國民説:“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好,我們家的危房改造了,現在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有了奔頭!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更要用勤勞的雙手讓生活過得更好!”
另一方面,村兩委積極思考,繼續在産業幫扶上下功夫,補齊村集體經濟短板。2019年,村上通過“奶牛代管”模式以村集體名義與濤哥哥奶牛場合作,盤活了“睡”在銀行的産業扶持基金,所得收益20%量化給脫貧邊緣戶,20%用於産業基礎設施建設,60%用於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成功變“輸血”為“造血”。
楊柳漕村濤哥哥奶牛場
“奶牛代管”模式的運用也讓扶貧幹部意識到,要想讓脫貧攻堅“造血”有“源動力”,黨的村級組織必須要有力量。為此,楊柳漕村在村黨支部引領下,培養了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貧工作隊”。2020年還組建了集生産經營、村務管理、公益服務於一體的扶貧互助合作社——青神縣揚光生態農業專業社,在“奶牛託管”的基礎上,籌集入股資金37萬元,以每頭2萬元的價格購買奶牛,並與濤哥哥農牧有限公司合作探索“3113”種養專業合作社運作模式(即“三種資金一套管理,一種合作三方受益”),採用“農戶入股合作社→合作社與企業合作→所得收益按比量化給農戶”的合作方式。如今,每頭奶牛每年保底收入可達2000元。與此同時,由駐村工作組牽頭,積極幫助濤哥哥農牧有限公司成立下轄于村支部的企業支部,真正使村企合作,群眾脫貧,集體發展有組織保障。
百尺竿頭加把勁,村兩委還把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銜接,持續提升整村週邊村容村貌。全村以“乾乾淨淨迎小康”為主題,每月開展“村莊清潔”活動。目前,全村田園牧歌種養迴圈綜合體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走在全縣前列,無害化衛生廁所覆蓋率達99%,戶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安裝穩步推進,星級文明戶評比廣泛開展,全村精神面貌提振上升。(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