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小康路上瀰漫幸福味道

來源:四川線上 時間:2021-01-14 10:32:45 編輯:卜海英 點擊:
近日,在冬日的暖陽下,眉山市彭山區觀音街道果園村2組村民劉霞正在她的葡萄園裏修剪枝藤,丈夫在一旁壘肥,為來年的豐收做好準備。
劉霞曾是果園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在彭山區各級各部門的幫扶下,劉霞流轉了10多畝土地,種起了優質葡萄,2020年收入超過20萬元。不但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還邁向了“小康”生活。
脫貧了,還要過上好日子。彭山區持續發力,通過變“輸血”為“造血”,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讓廣大脫貧戶有奔頭,走上了“幸福路”。

添動力農田裏飄出“幸福味道”
“種出了好果子,娶到了好妻子,生了個好兒子,買上了好車子,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同樣是果園村2組的村民張雄用“六個子”形容自己如今的美好生活。
張雄曾經因病欠下數十萬元外債,被納入了貧困戶行列。為幫助他脫貧致富,村上決定帶他種植葡萄。在各級各部門的技術、資金幫扶下,他依託60余畝的葡萄園,年收入達到100余萬元,在城區買上了房子、車子,嘗到了幸福的味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彭山區堅持以産業扶貧為核心,把培育産業項目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鼓勵貧困群眾依靠産業發展,實現脫貧增收致富。
“今年全村柑橘産業每人平均年收將超過40000元。”在彭山區黃豐鎮雙塘村,目前正是柑橘採摘季,遍山漫野的柑橘樹上,挂滿了黃澄澄的柑橘,樹下果農的臉上挂滿了笑容。該村探索成立水果專業合作社,對缺乏資金、勞動力等特別困難的群眾,合作社還在利潤中預留了5%公益金,幫扶他們,讓貧困群眾後續有力。
産業旺則鄉村興,鄉村興則百姓富。近年來,彭山區在脫貧攻堅中,推動農業産業發展全域園區化,因地制宜,形成了以柑橘、葡萄為主導,水稻、中藥材、獼猴桃為特色,蔬菜為支撐的農業産業格局。通過産業發展,提高了群眾收入,找到了致富路子,讓脫貧戶們嘗到了甜蜜的幸福味道。

謀發展鄉村裏書寫“幸福美景”
彭山區謝家街道岐山村3組,寬敞平整的鄉村公路兩旁一排排白墻青瓦的小樓房整齊排列,農戶房前庭院內栽種著花草樹木,村辦公室的院壩裏,群眾跳起了“壩壩舞”、打起了太極拳。
該村地處三縣交界處,原來是市級貧困村。為了解決群眾的住房和交通問題,該村通過統規自建,修建了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017年13戶49名脫貧戶集中搬進新家,住上了好房子。
“真是多虧了黨的好政策,讓我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岐山村1組脫貧戶鄭永奎高興地説道。
望山見水,鄉愁可寄。近年來,在實現脫貧的前提下,彭山跳起摸高,結合鄉村振興,讓群眾過上了好日子。如今的彭山鄉村處處都是生態美麗、村莊美潔、農房美居的“幸福美景”。
2016年前,彭山區公義鎮馬林村還是一個區級貧困村,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52人,其中低保貧困戶7戶11人。
在脫貧攻堅中,該村通過産業調整建成了連片的果園,精緻的民宿,漂亮的農村小區,一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農村面貌,無法讓人聯想到這裡曾是貧困村。
“中央提出了推進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我們基層來説,就是要把農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馬林村黨支部書記馬剛説道,下一步該村將著力打造優美的鄉村風貌、鄉村振興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資源等,發展休閒觀光農業、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
近年來,彭山區在脫貧攻堅中,全面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各村(社區)紛紛制定文明積分等制度,鼓勵脫貧戶發展産業,實現良性迴圈。
“我們將堅持人員隊伍不減少,幫扶力度不弱化,政策措施不走樣,確保群眾脫貧後,能夠致富奔小康。”彭山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彭山將堅持抓好鄉村振興政策落地落實,補齊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進一步提升貧困戶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溫選鵬 譚笑非 攝影 翁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