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朝天:破解山區機械化難題 助推特色産業全面提升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18 15:18:19 編輯:王梁 點擊:

近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發佈第三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廣元市朝天區英明農機專業合作社入選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向全國示範推介,這是四川省入選案例中唯一一家以農機為主的專業合作社。

近年來,該合作社著力産業發展、勞動力緊缺的問題,破解山區全程機械化難題,積極開展農機作業訂單服務、託管服務、綜合農事服務,推進規模化種植,實現了秦巴山區優勢特色産業全面提升。

因地制宜 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

“進入冬季,很多蔬菜的采收已接近尾聲,目前主要是對土地進行翻耕,確保明年三月份種馬鈴薯、辣椒等蔬菜。”11月17日,廣元市朝天區英明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永明開著拖拉機,挂著“三鏵犁”深翻機在地裏進行翻耕作業,不一會兒,兩畝多的田地便翻耕好了。


機械化耕作

一直以來,受地形條件、種植習慣等因素影響,朝天區高山露地綠色蔬菜種植效益低下,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品牌效益難以充分體現。看著“金山銀山”成為荒地,在外務工的陳永明心中很不是滋味。2014年5月,他回到家鄉,成立了廣元市朝天區英明農機專業合作社。

通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現擁有大中型拖拉機7台、農業機械作業智慧終端系統6套、蔬菜等配套農機具37台(套),蔬菜籽精量育秧流水線、無人植保飛機、履帶自走升降田間搬運車、殘膜回收機等其他機具160余臺(套)。

因地制宜,讓山區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目前,依託英明農機專業合作社,建立的500畝“五良”融合馬鈴薯蔬菜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已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平均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1.04%,其中馬鈴薯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100%。

“機械化作業不僅提高了效率,還降低了成本。”陳永明介紹,就拿土地旋耕而言,機械每小時作業3畝左右,是人工的8倍,每畝成本是50元;人工微耕機每小時0.4畝,每畝成本是100元,每畝可節約成本50元。

當然,要想全程實現機械化作業,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關鍵。近年來,朝天區因地制宜,深入開展基地農田、道路、灌溉設施等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和宜機化改造,推動耕地地塊小並大、短並長、陡變平、彎變直和互聯互通,實現良機良田相輔相成。

機藝融合  助推産業高品質發展

平整的土地是山區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必要條件之一,與此同時,朝天區還加快推廣農機使用。近年來,該區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撬動作用,目前,全區共有各類農機5萬餘臺。

農業機械的使用也轉變了當地村民種植觀念,以前向土地要糧,現在轉向科技要糧。


自走式蔬菜移栽機

“以前,村民種馬鈴薯的株距在10~15公分,因為密度大,出産的馬鈴薯個小,産量不高。”陳永明介紹,在實現機械化生産同時,合作社還邀請中國農科院和省、市農科院專家指導村民農藝與農機的結合:將馬鈴薯的株距調整為20~25公分,馬鈴薯有生長膨大的空間,以前一畝地收穫2000斤,現在能收穫4000多斤,用的種子少了,馬鈴薯的産量反而提高了。

科技支撐農業産業發展。現在,曾家山各蔬菜種植合作社在朝天區農業農村局的組織帶領下,與中國農科院、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大、西南農大等院地合作,建立了全省首個高山蔬菜試驗站,大力引進、篩選、培育、推廣適於機械化作業、輕簡化栽培的蔬菜新品種30余個,良種覆蓋率達100%。

同時,大力實施“藏糧于技”戰略,制定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農藝標準和機械作業規範,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引導農民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栽播、統一規格、統一施肥和統一植保。目前,已建成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蔬菜集中育苗場100畝、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500畝、蔬菜基地800畝,為全程機械化作業推廣創造了有利條件。

統一服務 保障群眾增收致富

“實行機械化後,種地不僅方便,收入也增加了。”種了一輩子蔬菜的曾家鎮村民吳秀華這幾日正忙著采收最後一批甘藍。機械化種植讓她對農業産業發展充滿了信心,更加勤勞的在土地上深耕勞作。

但是,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傳統栽培方式與農機化服務之間出現了新的矛盾。“最先表現的是在馬鈴薯晚疫病防治上,由於農戶使用的種子、農藥不一樣,致使收益差別很大。”陳永明説,在農戶的要求下,合作社實行統一服務,集中購買農資産品,不僅保證了品質,還降低了成本。

同時,由於農戶種植的蔬菜無儲存設施和加工設備,采收後的蔬菜如果當天沒有出售就會腐爛。為此,朝天區農業農村局牽頭爭取項目資金,建設了預冷、保鮮、冷藏庫等設施,並購買了蔬菜清洗、分揀、包裝等初加工設施設備,為當地的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大戶的銷售、儲藏、初加工提供了良好的銷售保障。


無人植保機

目前,英明農機專業合作社與朝天區供銷合作社合作建設了500平方米的農資倉儲庫,統一供給種子(種苗)、化肥、農藥等農資,統一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按需求和緩急統籌蔬菜産品儲存,按蔬菜産品和市場要求統籌産品初加工,全方位、全流程、多渠道提供綜合農事服務。

此外,在種植的關鍵季節、關鍵時期,英明農機專業合作社還邀請相應的農機、農技、植保等技術人員集中培訓,現場指導,提供技術支撐。

“讓老百姓持續增收致富,是我成立合作社的初衷。”陳永明介紹,近年來,合作社培訓合格農機操作手200余名,農機修理人員60余名,解決農村就業人員80余名。而且,合作社還通過農機維護和提供統購統銷綜合服務,實現服務收入5萬餘元,進一步保障了群眾增收致富。(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