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川:“茶葉+”融合發展 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12 18:32:34 編輯:王梁 點擊:

在鄉村振興大戰略背景下,傳統農區如何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目標?青川縣把一、二、三産業三篇文章聯起來做,以農為根,以工為幹,以商為花,蹚出了一條跳出“三農”抓“三農”的實踐路子。

11月10日,從青川縣城出發,驅車沿蜿蜒山勢行駛40分鐘,便來到了喬莊鎮瓦礫村,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203畝“白葉一號”白茶樹被陽光染上一層金色,從山頂望去,整個茶園仿佛一個聚寶盆,一行行茶樹宛如綠色的屏障整齊排列,茶葉肩並肩挨著,濃濃密密地伸展著……

茶農們分散在各處,揮舞鐮刀,割掉圍在茶樹周邊的雜草。待雜草乾枯後,茶農便把它們有序堆放在茶樹根下,作為茶樹越冬的農家肥和保溫床。“之前我們都不知道這些草還有這麼大的作用,多虧了縣農業農村局的專家們來地裏手把手的指導,教得很耐心,不管問什麼問題都仔仔細細的解答。”村民柳丕富長期在茶園務工,這段時間,他和其他村民在茶園施肥、除草,給茶樹備足營養,確保來年增産增收。

“和綠茶培植不同,白茶在管理上需要更加精細化。在茶園裏務工真是長了見識。”説起白茶的管護,柳丕富打開了話匣子:“茶樹喜陽怕澇,升溝高廂可以避免樹根被雨水浸泡,還要根據它的生長週期按量施農家肥……”2018年,“白葉一號”捐贈茶苗落戶青川,柳丕富便一直在茶園裏務工,心懷感恩之情,柳丕富學習管護茶樹技術格外上心。“我按照專家教的種茶方式來管護,效果確實比我們傳統粗放種植好太多了,現在茶樹長得綠油油的,明年效益肯定還要翻一番。”心思活泛的柳丕富還把學到的技術用到自己5畝綠茶園上,沒想到,僅今年鮮葉採摘量就比去年增加了30%。

“在我們茶園裏,像柳丕富這樣既種茶又學技術的村民還很多。茶園實行承包制,全年要用工1100多人次,大夥兒在這裡面務工比在外面打零工強,活不累還離家近。”趙堂榮是瓦礫村“白葉一號”茶園管護隊隊長,他能吃苦肯鑽研,責任心強,曾被派往浙江培訓茶苗種植技術,還時常參加縣農業農村局舉辦的基地培訓,和專家現場交流。

説起茶樹每個季節不同的病蟲害防治、高溫時節如何抗旱保苗,趙堂榮如數家珍。有了趙堂榮這樣的“土專家”每天帶領村民忙碌在茶園裏,一些年輕、有闖勁的村民便站了出來,在“能人分包,政府補貼”的鼓勵措施下承包茶園。
沙州鎮青坪村村民強錫香在“白葉一號”白茶一號點承包了200余畝茶園,36歲的她敢拼敢幹,堅信“白葉一號”能讓她過上富裕日子:“我去年承包的茶園,前五年政府有補貼,還有縣裏的、村裏的專家隨叫隨到,現場解決問題。

他們扶持力度這麼大,我覺得前景特別好,不能錯過這麼好的致富機會。”強錫香有著明確的計劃,她盤算著白茶鮮葉200元一斤,而幹葉2000元一斤,一斤鮮葉炒幹有4兩,為了得到最大實惠,她準備自建小作坊,初加工茶葉,實現利益最大化。“作坊地址已經在政府的指導下選好了,縣農業農村局培養的炒茶師傅我也接洽好了,現在就等政府免費提供的設備進場,就可以開始加工生産。”

除了政策、人才、技術上的支援,青川縣白茶銷售還堅持“兩條腿”走路。“村民可以自主銷售,也可以和浙商簽訂合同,實行兜底銷售。這樣就實現了應採盡採、應收盡收。”青川縣農業産業化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馬浩強介紹説。

“白葉一號”的紮根,讓村民們掌握了現代化種茶技術,他們搭上東西部協作快車道,積極學習技術,施展才華,建設美好家園。而作為青川縣農業支柱産業的綠茶産業也得益於白茶技術的推廣,産量産值大幅提升。今年,青川縣白茶和綠茶産量均增加30%—40%。看得見的高效益讓大夥兒對“白葉一號”白茶充滿感激,感恩浙江親人實實在在的幫助。5217畝“白葉一號”白茶園和25萬餘畝高山生態茶葉基地在高標準種植、精細化管護下長勢良好,欣欣向榮。

背靠大樹好乘涼。在“白葉一號”這顆大茶樹的吸引下,青川縣涌現出了一大批從事茶業加工的企業,茶葉經過“白葉一號”“七佛貢茶”的品牌打造,産業鏈條不斷延伸,價值鏈條不斷攀升。青川縣鼎源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雷萬春説:“把鮮葉通過加工、篩選、分級、包裝,附加值至少增加3倍。”茶葉的加工,不僅強化了茶葉品牌效益,還反向推動茶園面積增加。青川縣大力改造老茶園,新擴建有機示範茶園,而連片的茶園,既是産區,也是景區。

青川縣樂安鎮向陽山的600多畝高山生態茶園,吸引省內外遊客慕名前來“打卡”。“遊客春季來體驗採茶制茶,夏季避暑納涼,冬季觀賞雪景。暑假期間房間需要提前預定,去年接待遊客上萬人,旅遊純收入有30萬多元。”向陽山莊負責人黎素君説,看到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深度融合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業,黎素君有了新的規劃:“下一步要打造向陽山農業主題公園,修建精品民宿、四合院。依託茶葉做生態農業,讓有茶相伴、有美相隨、有朋自遠方來的高品位茶生活成為向陽山莊的金字招牌。”

“今年6月,全縣‘2+3+3’現代特色農業産業體系構建後,茶産業作為青川縣兩大主導産業之一,宜茶區涉及18個鄉鎮,在區域發展中優勢突出。從一産種茶,到二産茶葉加工,再到三産農文旅融合,建設重點在於提升茶農效益,爭取做到‘一産三産化、二産品牌化、三産産業化’,逐步形成種養、加工、物流、研發、服務等一二三産業板塊,用一片茶葉串起一條全産業鏈。”青川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力説,他以茶樹作比喻:“農,就相當於茶樹的根,一切都是從這裡發端的。工,就相當於茶樹的枝,振興、致富全靠它。商,就相當於茶樹的花,既能扮靚鄉村,又能增加收入。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三産融合,齊頭並進,就是茶産業的核心理念。”

近年來,青川縣堅持以“白葉一號”為引領,強力推進茶産業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通過促進産業升級,不斷吸納農民成為産業工人,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農民增收,促進共同富裕。全縣茶産業從業人員12.8萬人,2020年,帶動66個村8000余名群眾增收3500元以上。

青川縣副縣長張久全説:“青川是個特色農業大縣,最大的優勢在發展特色農業。把農業做大,再圍繞農業上工業、做三産,就能實現一二三産業‘三産融合’。依託茶園特有景觀效應,推進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旅文融合發展,實現農村生産生活生態同步。接下來,我們要聚焦名優茶葉、綠色山珍主導産業,進一步壯大産業規模、推進精深加工、延伸産業鏈條,強化品牌行銷,推動轉化增值,提升綜合效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強産業發展硬支撐。讓農業農村有幹頭,鄉村振興有盼頭。”(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