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劍閣:“兩項改革”提動能 “易地搬遷”譜新篇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0-11 19:49:00 編輯:王梁 點擊:


光榮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劍閣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走進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光榮村,藍頂白墻的小洋樓,寬闊整潔的柏油路,熱情洋溢的笑臉和緊張有序的扶貧車間依次映入眼簾……經過5年時間艱辛探索,普安鎮光榮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已打造成該縣後續治理的“拳頭”樣板,前來參觀“取經”的人群絡繹不絕。

這個明星安置點的“蝶變”之路,是該縣堅持黨建引領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後續治理、推動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走深走實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劍閣縣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總體要求,借勢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東風,以“加大改革力度、拓展改革深度、提升改革溫度”為導向,持續深化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後續治理,切實把改革成果轉化為發展紅利和治理實效,建成6戶及以上集中安置點358余個,集中安置群眾3827余戶10550人,358個安置點水、電、路、氣、通訊網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基本完善,教育、衛生、文化、社區管理等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健全。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的安置模式獨具特色,過去秦巴連片貧困山區“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困境得到根本性轉變。

黨建賦能,從“偏遠差”到“美如畫”

“原來我家在半山腰,住的是土墻房,喝的是露天水,種的是荒坡地。做夢也想不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馬路寬敞,水電不愁,去場鎮辦事也方便。”談到易地搬遷帶來的改變,白龍鎮廟兒嘴集中安置點首批搬遷群眾蒲茂平樂呵呵地説。

易地扶貧搬遷,帶來的是搬遷者生産生活方式的驟變、社會關係的重組和文化心態的重建。為促進搬遷群眾儘快適應新環境,該縣以安置點黨組織建設為抓手,全覆蓋建立“黨組織+自治組織+社會組織”扁平化治理架構和“鄉鎮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家庭戶”四級黨組織網格化治理體系,建優建強戰鬥堡壘,780余名先鋒模範黨員深入集中安置點巡迴開展“周學月講”“固定黨日”“家庭課堂”等主題活動,實現“離群眾近、幫群眾快、為群眾好”。
有了強大的黨組織,安置點後續治理就有了“主心骨”。該縣將學校、醫院、文化娛樂等8項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硬指標與安置房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最大限度滿足安置點公共服務功能,讓搬遷群眾直接感受到變化、便利。在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安置點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黨委領治,從“端袖子”到“擼袖子”

四川省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以來,該縣358個安置點相繼成立以村“兩委”為核心,由安置點負責人、村民代表組成的村民自治管理委員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探索出鄉鎮黨委提議、村“兩委”商議、黨員和村民代表審議、安置點公示決議的“四步議事工作法”。無論是涉及安置點建設的大事還是鄰里鄉間的小事,都到“村民議事會”上議一議,形成搬遷群眾相互幫助、相互關照、同舟共濟的良好風尚。

主人翁意識一旦被喚醒,便化作改革成果轉化為治理實效的強大力量。“工廠就在家門口,能打工賺錢,還能照顧家裏,掙錢持家兩不誤。”正在開封鎮亞克力玻璃廠上班的迎水社區安置點村民何艷滿臉喜悅地説。

“搬遷群眾都會經歷由剛剛落戶的興奮期到就業生活的焦慮期,相較普通農村,搬遷點公共服務體系構建難點在於如何實現貧困家庭的有效就業。”劍閣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李必眾説。

為解決搬遷戶後顧之憂,該縣充分發揮縣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統籌優勢,主動對接浙江、廣東等人力資源部門,收集崗位資訊1.23萬個,召開招聘會30場,通過專場招聘會下鄉、招聘簡章入戶、招聘資訊挂網等方式,多渠道為有求職意願的勞動者免費提供就業崗位資訊。今年以來,通過有組織轉移、就近吸納等方式,實現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脫貧家庭勞動人口轉移就業1.94萬人次,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黨群服務,從“獨奏曲”到“大合唱”

著眼解決安置點群眾基本服務需要,該縣聚焦便民代辦點建設,實施黨群“連心橋”工程,推動144項縣級部門管理權和審批權下放,精準做好搬遷群眾戶籍轉移、證照辦理等便民服務代辦工作,建成“涉改村社超市+益農服務社、遠端診療點、就業服務站等”為一體的“1+N”生活服務配套站230余個,給4.2萬餘名搬遷群眾提供“親民、便捷、豐富、品位”的一站式生活服務,建起鄉村“半小時服務圈”。

“我們這裡沒有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只有服務群眾‘零距離’。”這是楊村鎮龍鞍社區集中安置點黨支部書記范學明,近30年群眾工作“真經”。

如今,劍閣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成文化體育廣場、農民夜校、農家書屋700余個,建立農耕文化博物館、村史館和李榕家風館等文化名人紀念館23家,“三點半”課堂、老年人之家等服務項目覆蓋各年齡段人群,共建共治共用大黨建格局逐步建立,村民精神面貌為之一新。

一件件實事,堆積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村民的幸福生活,把原來散亂的人心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引領劍閣縣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不斷提檔升級,走上現代化軌道。(楊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