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抱,草木蔥蘢,近有碧水良田,遠處屋舍儼然……川東北的大山裏,在一派綠意盎然的田園風光中,有一排亮晃晃的“工業風”建築格外引人注目——正是蒼縣嘉川鎮寨梁村光伏農業産業園。
“光伏大棚可以‘一地兩用’,這幾年不光自己用電不花錢,把電賣給國家我們還能分紅,而且在棚裏摘菌子、在李子園摘李子還給發工資哩!”村民張玉珍笑著説。
“光伏”拓寬致富路
寨梁村地處旺蒼縣縣城西部,屬山區丘陵地形,一年光照時間可達1352個小時,夏天可達到每天14小時。2016年,旺蒼縣委辦公室派駐寨梁村第一書記張闊生敏銳地發現了其中的發展機遇,在駐村工作隊和村黨支部共同努力下,總投資260萬元的四川省首個光伏發電和農業種植相結合的科技項目最終落戶寨梁村。
光伏發電既清潔環保,又收益穩定。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光伏農業專業合作社,由寨梁村黨支部書記茍均德任法人代表,對光伏大棚項目進行統一管理,對接四川省科技廳、省農科院等上級單位,形成了“黨支部+科研機構+專合社+農戶”利益聯結模式。
如今,寨梁村光伏發電項目並網發電,除了滿足自身用電外,還能將光伏電力以0.88元/千瓦時的價格賣給國家電網,專合社年收入近20萬元,按照農戶、村集體經濟、專合社分別按收益的8:1:1比例進行分紅,65戶社員實現戶均分成2450元。
“黨支部書記帶著大家幹,大家一起分紅,還有什麼不放心的?”有了村黨支部帶頭,農戶茍尚通對今後發展更加有信心了。
“農光互補”助增收
光伏大棚建好了,棚上是光伏發電,棚下發展竹蓀、銀耳、羊肚菌等食用菌種植。寨梁村將光伏與種植巧妙結合,積極探索農光互補立體農業發展新模式。
要持續搞好食用菌種植,爭取豐收致富,亟需解決的是種植技術的問題。經村黨支部積極向上爭取,鎮裏定期邀請四川省科技廳、省農科院和縣級有關部門下派農技專家開展種植技術培訓,依靠科學的技術手段和各級部門的共同努力,寨梁村的立體農業體系逐漸發展壯大。
技術難題逐漸解決後,困擾大家的就是銷售渠道。寨梁村羊肚菌主要通過合作農産品公司銷售和網路銷售,縣商務局和嘉川鎮合作提供技術,幫助專合社註冊了電商銷售平臺,消費者可通過電商平臺直接搜索下單,隨後,該專合社組織人員棚內采收,進行密封包裝後利用快遞快速地將新鮮的羊肚菌送到消費者手中。
“目前,寨梁村竹蓀、羊肚菌已銷售到北京、上海、陜西等外省地區,在廣元市內也有人下單購買。”山區的菌子成功端上城市居民的餐桌,談到這一點,茍均德無比自豪。
融合發展促振興
“光伏發電屬於工業,種養殖是農業,旅遊則是服務業。”這是一種傳統的思維模式。光伏大棚項目實施後,在寨梁村産生了第二産業帶動農業、文旅共同發展的“鏈式效應”,徹底打破了幹部群眾的固有印象。
面對寨梁村平坦連片土地較少、生産規模較小的難題,村黨支部想出了一個“妙招”——到鄰村“借”!經村支部集體研究並報鎮黨委同意,寨梁村決定通過“飛地”模式,租賃利用鄰村榆錢村西河園區閒置大棚100個發展産業,以此壯大集體經濟。
同時,寨梁村還在光伏大棚周圍和溝谷、山地等不適宜栽植糧食作物的地方發展了水果種植,種植了7000多株脆紅李和160多畝車厘子,每年水果成熟季節,都有近6000余名遊客到寨梁村參觀光伏大棚和體驗水果採摘。漸漸地,村民們也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家家戶戶開起了農家樂。去年,依託近郊採摘遊和休閒觀光遊這兩個旅遊項目,全村實現文旅收入15萬餘元。
如今的寨梁村,飛地農業、光伏大棚、近郊旅遊齊頭並進,一二三産深度融合,村域經濟加快發展,走出了一條山區鄉村産業振興的新路子。翻開“十四五”的新篇章,這個川東北地區的窮山村也必將搭乘政策鄉村振興的東風,走上快速發展的康莊大道。(陳紹海 徐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