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藤椒的成熟期。8月2日,朝天區水磨溝鎮楓香灘村的藤椒地裏,幾十名村民頭戴遮陽帽,正嫺熟地採摘著藤椒,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
“藤椒在早上採摘,能更好保證每個果實的完整,品質更好!”迎著朝露出門,披著晚霞回家,已成了楓香灘村村民雷自均近期的常態。
剪枝、去葉、剝離……在藤椒採摘園,雷自均的動作一氣呵成。雷自均説,別小看那些簡單的動作,如何避開樹枝上的刺,如何不損毀藤椒,如何分辨其是否成熟,需要經驗才能知曉。每採摘一斤藤椒,能掙到2.5元錢,手腳麻利的,每天能夠摘到25公斤以上。“採摘藤椒,我和老伴兩人一個月下來能掙5000多元。”
藤椒形狀與花椒相似,但結果更密,香味更濃,出油率更高,是近年來逐漸流行的高品位麻香調料。早在2015年,楓香灘村就以底租金流轉土地的方式,引進業主發展了2200畝藤椒。引進藤椒産業後,村裏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讓農戶直接參與村裏産業發展,不僅將村裏的撂荒地利用起來,還解決了群眾的就業問題。通過幾年實踐和探索,藤椒成了楓香灘村主導産業。
“今年收成好。”楓香灘村村委會副主任王長斌介紹,今年,這2200畝藤椒全部達到了盛産期,市場行情又不錯,單斤價格在7元以上,預計今年可産22萬斤藤椒,銷售收入將達到150余萬元。
“平時在藤椒園務工,每天可以掙100元,土地流轉金每畝每年300元。”藤椒産業的壯大發展,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村民王大州便是受益者之一,他在藤椒園長期務工,務工收入和土地流轉收益,讓他家的年收入超過了3萬元。因為長期在藤椒園工作,他也學會了藤椒的管護技術,今年他家也發展了100畝藤椒。據了解,在藤椒採摘園區長期務工的農戶達50余人。
“荒山”變“綠地”,千畝藤椒助農增收。近年來,朝天區水磨溝鎮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確立了以發展蠶桑、藤椒為兩大主導産業的農業産業體系。截至目前,該鎮發展藤椒1萬餘畝,配套建設2個烘乾房、2個冷庫,形成了栽植、管理、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産業鏈,初步走出了一條“小藤椒、大産業、助發展”的産業振興之路。
“通過發展藤椒、蠶桑等農業特色産業,水磨溝鎮‘十三五’時期帶動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達到14181元。”朝天區水磨溝鎮黨委書記孫建東表示,下一步,水磨溝鎮將牢牢把握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機遇期,進一步優化産業結構佈局,完善提升配套基礎設施,創新推動科技支撐、政策扶持,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形成“一心兩帶多點融合發展”新格局。力爭到“十四五”末,該鎮實現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鄢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