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昭化:“小米粒”為村民撐起“致富傘”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7-05 12:22:00 編輯:王梁 點擊:

“那濃郁的米香,老遠就能聞到……”回想起兒時的美味,陳定全最忘不了的是媽媽用新米熬煮的稀飯。

陳定全是四川廣元市昭化區特優糧油首席專家,一輩子都在與稻米打交道。家鄉王家鎮正是有著“中國富硒好米”稱號的“王家貢米”核心産區。在王家鎮,幾乎人人都知道“王家貢米”的成名史: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王家大米的好口感在民間廣為稱讚,被作為地方土特産向皇室進貢,“王家貢米”也因此而得名。

“王家貢米”雖好,在城市化、工業化的時代浪潮中,仍然面臨種糧比較效益不高的難題,當地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一些稻田出現撂荒現象,“王家貢米”這塊金字招牌也逐漸被塵封在歷史之中。

轉機出現在2009年前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消費者愈發重視主食品質,不僅要吃得安全,還要吃得好吃得美,王家貢米的市場潛力逐漸被昭化區相關部門和當地企業重新認識,開始投入人力物力打造“王家貢米”品牌。  

科技賦能  稻種“上天”

都説“王家貢米”好,到底好在哪呢?

原來,“王家貢米”作為昭化區傳承悠久的地方特色産品,富含磷、鉀、鐵、錳、鋅、硒等微量元素和B族維生素,蛋白質含量比普通大米高1—2倍,具有色澤晶瑩、粒形整齊、口感舒適、清香回甜的特點。同時,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也是造就“王家貢米”品質上乘的必要條件。昭化區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差異較大,形成了春遲、夏長、秋涼、冬冷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常年日照時數1389.1小時,日照百分率31%,太陽輻射總量平均91.67千卡/平方米,年均無霜期286天。

 “王家貢米”雖好,但因生長環境的特殊性,加之生長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化肥、農藥,也讓其抗稻瘟病能力弱,而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易引起大幅度減産。

2020年1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全國徵集特色品種,陳定全看到了改良“王家貢米”的機會。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他將“王家貢米”一號、二號種子送到北京,該種子于5月5日隨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順利升空。

“如果要把‘王家貢米’抗性提高,通過人工選育配置種子,至少要五至六年。通過航太育種,可大大降低培育時間。”陳定全介紹,如今,從太空回來的“王家貢米”一號、二號已經開始第二輪試種。

把種子送上太空,只是“王家貢米”在品種選育、提升品質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嘗試,而在“王家貢米”的試驗田裏,目前有300多個育種材料正在同時試驗。經過試種成熟的“王家貢米”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

一水兩用   稻魚雙收

稻米一直是全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中國種植水稻的歷史源遠流長。如今,在平原地區,水稻種植已經實現機械化操作。而在廣元市昭化區,由於特殊的地質結構,讓現代化大型機械設備入不了場,水稻的種植生産主要還是依靠人力和繁瑣的複雜的流程,這也讓當地群眾對傳統的小農經濟種植,望而卻步,紛紛邁出了離鄉的腳步。

昭化區地質構造體系屬米倉山、龍門山和盆北低山三大地貌交匯地帶,大部份地區位於米倉山走廊以南,為典型的侵蝕臺階狀中低山形。如何讓閒置的土地最大程度發揮效益?由此,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在昭化大地逐步推開。

“發展‘王家貢米’的水田,曾經被荒廢了好幾年,有的甚至荒廢了10多年。在這樣的土地上發展王家貢米,綠色、有機、健康得到了根本保障。”四川景思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何啟勇説。

最近,在磨灘鎮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水下儘是撒歡的魚兒。

稻漁綜合種養這種模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生産過程中不用農藥、化肥。這種模式下,魚為水稻除草、除蟲,水稻為魚提供生長的飼料,可以節約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態環境,既穩定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可提高水稻品質。同時,通過建立稻漁共生的生態迴圈系統,稻米的品質也得到提高。一方面是生態大米的好口碑,另一方面是魚市場需求旺盛,真正實現了稻漁共生、增值增收,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共贏的局面。

“我們公司在發展王家貢米的同時,也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近200畝,目前貢米市場銷售價格在26塊錢一斤。”何啟勇介紹。

“王家貢米”的高質優價也帶富了種糧戶們。馬朝庭是昭化區王家鎮雲華村脫貧戶,2019年他開始在自家田裏開始小面積嘗試“稻魚綜合種養”模式。

兩年下來,嘗到甜頭的馬朝庭,通過土地流轉、租賃土地等方式,今年將王家貢米的種植面積擴大到30余畝。隨著産業的不斷壯大,他又購買了適合當地耕作的微耕機和收割機。

“普通的稻穀銷售價格在1.2元左右,而稻魚共養的有機稻價格在2.2元至2.5元之間,年底還可以拿分紅。”馬朝庭樂呵呵的説,“雖然稻穀的産量比原來低,但收入比原來高的多,穀子收了後,田裏的魚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加上合作社務工,村民請我當機械手犁地耕田,去年我的純收入就達到了7萬元多餘,今年我又擴大産量,年收入超過10萬元應該不是難事。”

鄉村振興,必須依靠産業做後盾。王家貢米無疑已成為昭化區鄉村振興的産業後盾之一。

地域品牌  助推發展

2014年,王家貢米成功獲得了第八屆中國(廣州)國際優質大米及品牌雜糧展覽會金獎;

2015年,王家貢米走進了CCTV《中國好産品》四川賽區體驗展廳;

2019年,王家貢米榮獲全國300個特色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2020,獲得“中國富硒好米”稱號…… 

品牌是産業向高級階段發展的重要標誌,其高端表現形勢就是地域品牌。發展地域品牌,“王家貢米”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目前,“王家貢米”已榮獲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先後被認定為國家綠色食品、有機轉換認證産品。 

此外,説起國家綠色食品、有機轉換認證産品的金字招牌,陳定全打開了話匣子。他介紹,以普通雜交高産水稻為例,生産過程中會使用化肥和農藥來提高産量,一般市場零售價在每公斤6元左右。而“王家貢米”,生長中使用滅蟲燈、黏蟲板進行滅蟲,施用有機肥,採取傳統的人工方式進行耕作、收割,稻穀的烘乾、剝殼、包裝都是採用現代工廠標準處理,顆粒完整、不拋光、不防腐。

“要將王家貢米的地域性品牌做大做強,必須要提高王家貢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由此拓寬市場。”昭化決策者們一致認為。

近年來,昭化區積極組織策劃王家貢米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會,並邀請省內外企業代表、稻米專家等,走進昭化,感受昭化的山山水水,體驗王家貢米的生態品牌化之路。

目前,昭化區已有王家貢米産業龍頭企業4家、專業合作社20個,建成王家貢米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32個,已種植“王家貢米”2萬餘畝,産出大米3000多噸,産值達3000余萬元,帶動了當地5個鎮,近3000余戶農戶發展,每人平均增收1800元左右。“劣質稻田變優質、單季收益超兩季”成為現實,在國內率先實踐探索出具有山區特色的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新路徑。産品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楊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