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昭化“重走紅軍路·重溫紅色史”全媒體採訪活動走進虎跳鎮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5-13 21:38:45 編輯:王梁 點擊:

為給紅一、紅二方面軍北上創造有利條件,1935年,紅四方面軍發起了著名的“強渡嘉陵江戰役”,讓兩支主力紅軍部隊實現勝利會師。作為這一戰役的重要渡口——虎跳鎮“貓兒跳”,在經歷了當年的戰火洗禮後至今猶存,成為了當地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基地。近日,昭化區“重走紅軍路·重溫紅色史”全媒體採訪活動走進虎跳鎮,回顧那段可歌可泣的紅色歷史。

據相關文獻記載,1935年3月中旬,紅四方面軍根據中央指示為配合中央紅軍北上共赴抗日前線,決定發起“強渡嘉陵江戰役”,從閬中、蒼溪——昭化一線東岸共10多處渡口突破川軍防線渡江。其中,昭化“貓兒跳”(今虎跳)就是當時兩處的主渡口之一。

行走在嘉陵江畔,兩岸叢林密布、植被茂盛,濤濤江水此起彼伏、奔流不息。在當地鎮政府工作人員的引領下,採訪團一行找到了當地的紅色文化講解員、原虎跳鎮虎跳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德建,一天的時間裏,他帶著採訪團重走了當年戰役的荊棘路途。

“老百姓事先幫紅軍造船,造船的地方非常遠,船造好了以後要悄悄的抬過來,就藏在這個渡口,用稀泥巴把他敷到(遮起來),這樣國民黨就很難發現。”虎跳鎮紅色文化講解員張德建指著渡口聊起曾經發生的故事。

面對敵人的重重封鎖,在寬闊的嘉陵江面上搭建浮橋並非易事。緊急關頭,當地群眾自發行動起來,出錢出力、捐資捐物,讓渡江部隊得以安全、隱秘、迅速地渡過江去。在張德建老人的講述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對當年戰役中紅軍與老百姓之間所體現出的“魚水情”感觸頗深。

“在紅軍有序的組織下,在老百姓的努力奮鬥下,沒到天亮就把浮橋搭起了……”張德建細細講解著,那感人的場面。

當年驚心動魄的渡江場面雖然不在,但那段讓人印象深刻的紅色歷史卻通過各種途徑流傳了下來。在距離渡江戰役遺址不遠處的“張明秀事跡陳列室”裏,當年所使用的馬刀、手槍套、梭鏢就被很好地保存了起來。

“這個油籠就是當年紅軍造船裝桐油用的籠子,雖然是篦條做的,但是裏外都是用豬血漿過,裝油是不會漏的。”張德建介紹,油籠是當地老百姓收藏的,鎮上收集紅軍文物的時候,老百姓又捐贈給了張明秀事跡陳列室。

“貓兒跳,浪滾滾,難阻紅軍報國情;抵禦外侮逐日寇,千古傳頌中華魂。”歷史需要銘記,紅色基因更得傳承,如今,生長在嘉陵江兩岸的虎跳人民幹勁十足、信心滿滿,在朝著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昭化新征程中昂首闊步、奮勇前行。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紅色文化資源保護,並充分利用我們的紅色文化陣地,讓廣大黨員幹部‘重走紅軍路、重溫紅色史’,激發大家幹事創業、為民辦實事的激情。另外,將做好紅色文化傳承,加強青少年思想教育,培養他們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和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 虎跳鎮組織宣傳員岳莉表示。(徐波  趙柳月 楊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