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昭化柏楊村史館:回首不忘來時路 飲水思源報黨恩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4-15 15:36:43 編輯:王梁 點擊:

春雨淅淅瀝瀝,似織如絲,浸潤著昭化桃博園內的果樹嫩芽,為它們解了“春渴”。園區一角的柏楊村史館靜靜地佇立在飄飛的細雨中,宛如一位智者,靜觀著時代變遷滄海桑田。

柏楊村史館,于2017年由昭化鎮朝陽村劉家老宅修繕和改建而成,是典型的川北民居老院落,主要分為生活類、用具類、文化類等區域。

“它的建立既是為了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更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記錄柏楊村的發展歷程,保存鄉土文化,找回逝去的柏楊記憶。門口的這幅對聯:銘史化人順民意,興村思進知黨恩,表達了柏楊人民對黨的感恩之情……”4月14日,昭化區“重走紅軍路 重溫紅色史”全媒體採訪活動第二站來到柏楊村史館,講解員正耐心地為採訪組講述柏楊村史館的故事。

 斑駁的墻垣、古老的風車、流水的石磨、定格歲月的老照片、各式富有年代感的生産生活工具……村史館內,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老物件都獨具歷史意義,仿佛是轉動時光的機器,逐一記錄著朝陽人民的過往歲月。

走進歷史文化陳列區,也是村史館的主展廳,館藏著建村以來各個時期的圖片資料200余張,實物近300件,充分展示了解放前、解放初期、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個時期,黨帶領農業、農村、農民發生的巨大變化。各個展櫃裏面展示的是普通百姓家裏日常的器具和物件,黑白電視機、收音機、糧票、布票、手推刨、煤油燈……在這裡,可以喚醒人們的記憶,讓來往者記住鄉愁、聆聽鄉音、品味鄉情。

“解放之前,柏楊是一個交通閉塞、貧窮落後的小村落,時人都道:‘窮山惡水數柏楊,遍地都是光棍郎’。1949年12月終得解放,自此,村民開始了艱辛的創業歷程,發展村集體經濟、修建公路、改建房屋……農村改革春風的‘紅利’惠及到了各家各戶。2012年,柏楊村(現朝陽村)納入‘三江新區’建設,2014年納入建卡貧困村序列,2016年底又被列為臨港現代農業園區進行開發打造。今天的柏楊,民居環境、基礎設施、産業發展、服務功能等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和改善。2017年底,該村順利實現脫貧退出。”昭化鎮柏楊村史館管理人員居太高感慨道,現如今人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這一路走來實屬不容易,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回首,要時刻不忘來時路,永遠銘記黨的恩。

“村史館陳列區裏放著的糧票、油票,讓我想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候,我們就是憑糧票去買米、買面,憑布票去扯布回來自己做衣服,沒有票,就算有錢也買不到這些東西。而現在呢?出門只需帶一個手機就可以了,購物也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社會越來越進步,人們的生活水準也越過越好。”朝陽村村民劉奉金不禁感嘆,如果沒有村史館,再過幾十年,誰還記得曾經的生活呢!

柏楊村史館的建立不僅是為了保存歷史、記住鄉愁,更是為了開展黨性教育。多年來,柏楊村史館以“銘記歷史、留住鄉愁”為目標,圍繞“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主題,深挖紅色資源,為廣大黨員群眾打造新的精神家園,也是各中小學校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村史館的建立對老百姓的思想認識這一塊,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尤其是鄉風館建好後,老百姓隨時來參觀學習,憶苦思甜,飲水思源,大家更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也更懂得感恩。”局太高介紹,全區各部門、鎮村黨員幹部還會定期不定時來此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以黨的精神指引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助力昭化社會經濟事業再上新臺階。(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