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朝天:用“辦實事”的實效檢驗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4-15 15:10:30 編輯:王梁 點擊:

田野春潮涌,實幹正當時。連日的細雨,阻擋不住朝天區大灘鎮群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熱情與幹勁。

“土壤濕潤度剛好,果樹苗栽下去成活率高。”放線、打窩、施肥、栽苗、覆膜、整形,4月14日,在橫樑村一座小山頂上,50余畝的撂荒山地正被群眾們陸續載種下從湖北引進的“紐荷爾”臍橙樹苗。

據了解,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中,地緣相鄰、主業相近的白鶴、茅寨、橫樑三村合一為橫樑村,下轄429戶1376人,地域更加廣闊、資源優勢更加凸顯、新的“兩委”班子配備更加強勁、發展動能更加充沛。

但如何才能將地理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以及發展優勢,帶領橫樑村踏上發展快車道?橫樑村“兩委”班子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廣聽民意、廣納良言、廣集群智,迅速厘清了“在已有的火龍果産業基礎上,繼續發展特色小水果産業、壯大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發展思路。

立説立行,苦幹實幹。在組隊到重慶奉節、湖北宜昌考察學習,並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到村實地勘察指導後,來自湖北南之橘苗木種植有限公司培育的優良臍橙品種“紐荷爾”終於落地橫樑村。

“‘紐荷爾’是早中熟品種,喜酸性土壤、喜陽光、適宜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地方栽植,我們村的氣候和地理特點都非常適合它生長。”橫樑村黨支部書記趙全剛介紹,最關鍵的是這個産業前期投入小、易管護、見效快且收益可觀,三年即可初挂果,進入盛産期後畝産值將達4萬元左右,一年即可收回全部成本並盈利。

合了地域面積,再走活産業發展一盤棋,人心就合了!

開著小三輪、不厭其煩地在泥濘的山路上一趟趟運送著果樹苗,今年已經63歲的橫樑村五組群眾吳天文,樂呵得像個孩子。“有了産業,那就是好得很!”忙裏偷閒,吳天文跟筆者嘮起了嗑,他家這次流轉出去了五畝撂荒山地,一年能收入一千多元;他本人在小水果基地務工,一天能掙100元;以後,每年還能享受村集體經濟分紅。“像我這樣的老頭子,一年下來少説也得整個萬把塊。”吳天文朗聲笑道。

熱火朝天的勞動現場,聞訊而來的風雷村、敬忠村“兩委”班子成員,一邊挽起袖子和橫樑村群眾栽種果樹、一邊認真地學習“取經”。趙全剛告訴筆者,大灘社區、回龍村、文安村、業成村等其他好幾個村(社區),也都通過電話進行了“預約”,要前來考察學習産業發展經驗。

用為群眾辦實事的實際成果、群眾的評價,來檢驗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

紮實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

聚焦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面向社會開展“開門問計”活動;

切實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制定待辦事項清單,形成一批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改善民生的措施和機制;

組織開展“黨員先鋒示範崗”創建活動,實行流動掛牌制度,推動黨員“亮身份、樹形象、顯作用”;

……

據了解,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大灘鎮以“心繫群眾辦實事,立足崗位作貢獻”為主線,按照把“問需於民工作抓細抓小、把服務為民工作抓緊抓實、把永久惠民工作抓常抓長”三步走工作思路,紮實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走深走實、見行見效,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持續提升。(楊平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