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昭化:創新實施“防貧保”建立阻擊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4-13 10:39:37 編輯:王梁 點擊:

因病致貧家庭是脫貧攻堅的一大難點,也是鄉村振興路上的“攔路虎”。根據2016年公開數據,在所有致貧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因病致貧,佔42%。2021年,脫貧攻堅取得偉大勝利,但避免因病致貧仍是當前農村地區的工作重點。

在農村地區,一場大病可能摧毀大部分家庭,哪怕原本生活在“小康生活”的家庭也經不起一場大病的考驗。

一筆沒有起付線的報銷

3月31日,從國道212旁的一條路上山,幾分鐘車程就到了肖子均家。今年69歲的肖子均剛從河裏做零工回來,妻子馬彥翠還在醫院住院。

1983年,馬彥翠因為手術後遺症,發生精神錯亂持續至今,失去了勞動能力。30多年來,肖子均一直為妻子的醫療費和兩人的生活奔波,“掙的錢都在給她看病,平時也主要照顧她,只有在病情稍微不嚴重的時候抽空去做零工,一年收入也就2000多元錢。”去年,妻子在醫院花費了70786.25元,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報銷後,他們仍然需要自付14918元。

自付1萬多元,對馬彥翠一家來説,壓力依然很大。除了醫院的支出,肖子均還要給妻子買尿不濕和一些藥物,對這個家庭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2014年,肖子均一家被識別為貧困戶,有了黨的扶貧政策和幫扶部門的幫助,家裏的收入儘管主要靠“政策兜底”,但吃穿還是不愁的。2019年馬彥翠診斷為直腸癌,這個家庭一下子又面臨返貧的危險。儘管醫療保障扶貧政策沒有變,區域內只支付10%的費用,可對於這個靠“政策兜底”的家庭,連10%的費用也拿不出來。

2021年初,這個困難的家庭迎來了轉機。2月,昭化區醫療保障局和中國太平洋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到家裏核實財産情況,3月19日,他們的賬戶收到一筆9014元的錢,是“防貧保”報銷下來的,與以往不同,這筆錢沒有起付線,報多少,跟自家經濟條件有關。

在自家院壩裏,肖子均感慨地説道,“這麼多年為看病走了很多的路,沒想到這次還能再給我解決9000多元,給家裏減輕很多壓力,感恩這個好政策。”

為什麼要推出防貧保?

讓肖子均和妻子受益的是今年2月昭化區創新推出的“防貧保”。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農村貧困人口最為突出的致貧因素,為破解這一難題,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時,昭化區推出“防貧保”,繼續探索可持續解決因病致貧返貧的問題。

“昭化區24萬人口中,大約有12%的人沒有勞動能力或勞動能力很弱。”昭化區醫療保障局局長嚴廣介紹。

在農村地區,大部分人在醫療保險方面主要是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及從中派生出來的大病醫療保險、醫療救助,但是,一個個因病致貧的案例説明,這張保障網還不夠嚴密。

“以前存在一定的救助不精準問題。比如ABC三個家庭都為看病都花了5萬元,A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有3萬元,B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5萬元,C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10萬元。”該救助誰?救助多少?是個難題。

嚴廣介紹,目前,對於突患重大疾病困難群眾的救助,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一方面,因為對是否存在因病致貧返貧風險難以核實、界定,現有健康扶貧政策對重大疾病仍然保障不足,以及財産核實因涉及多個部門核實難度大、週期長等原因,導致救助對象識別不精準、救助無標準、救助不及時等問題始終存在;另一方面,如果由政府全額負擔,財政壓力很大,且不利於引導群眾參加商業醫療保險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同時,即使採用純商業保險模式,由於保險企業必然追求合理利潤,難以達到完全兜底救助的目的。

2021年2月,昭化區推出“防貧保”模式。“防貧保”模式是由政府出資建立重大疾病保障基金+保險公司理賠“防貧保”模式,資金歸政府所有,救助政策由政府制定,確保突患重大疾病群眾醫療保障資金有保障。在現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外,針對患重大疾病患者,再建立“重大疾病保障基金”,除現行的健康扶貧“兩保三基金三救助”中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外,其餘的“三基金兩救助”全部納入“重大疾病保障基金”,由醫療保障部門統一管理,資金不足部分由財政予以足額補齊。

享受“防貧保”的救助對象,不設救助起付線和救助比例,按照“差多少、補多少”的原則,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予以全額救助。救助對象的識別,是家庭可支配收入減去民政部門確立的當年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後,剩餘收入不夠支付醫療費用。以上述ABC家庭為例,三個家庭都有3個家庭成員,2020年最低生活保障為每月390元,每個家庭全年最低生活保障費用為14040元。那麼A家庭的救助費用就是30000—14040-50000=34040元,以此類推B家庭救助應為14040,C家庭除最低生活保障以及自負醫藥費用後,還有35960元的結余,就不用救助。

“防貧保”的另一大特點是全覆蓋。不同以往,醫療救助主要針對貧困群眾,“防貧保”的救助對象為昭化區戶籍的農村人口和無穩定收入的靈活就業人員,不再局限于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等特殊困難對象。

這也是保險的一種創新。“以前我們是先確定保險的對象,對象發生風險了,再進行賠付;這個保險是確定賠付情況,不確定保險對象。”中國太平洋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雄德説。

精準核實全覆蓋

如何確定救助對象?昭化區選擇與第三方保險公司合作,由第三方負責全面核實擬救助對象的存款、房産、車輛、工資收入、財政性收入、捐贈和贍養收入等多個方面的家庭財産情況,確保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精準核實。

仲菊英是衛子鎮肖家寨村的非貧困戶,家裏有3口人,丈夫肖文金從2015年中風無勞動力,兒子初中在讀,仲菊英2020年確診患胃癌,全家主要靠低保收入和肖文金的殘疾補助,無其他收入,家庭相當困難。2020年,全家醫療費用報銷後自付費用仍有13429元,經核實,家中無機動車、無工商註冊登記資訊,年度可支配收入為14040元(主要來源為低保金和殘疾人生活補貼),且無其他存款,符合“防貧保”救助標準,最終救助了13430元。

為讓“防貧保”政策落更好的落實,真正實現全覆蓋。昭化區通過兩種途徑進行核實。一是依靠全區動態檢測機制,村、鎮初步核實,上報給醫保局進一步核實,最終由保險公司對家庭財産和收入情況進行核定,確定是否納入救助範圍。二是醫保局工作人員通過醫保系統篩查,重點關注低保、殘疾人以及自付費用在10萬元以上的人群,發現潛在救助對象,最終由保險公司對家庭財産和收入情況進行核定,確定是否納入救助範圍。

今年45歲的劉建川就是被篩選出來的。劉建川是昭化區太公鎮的村民,2020年以前劉建川主要在外務工,日子過的尚可。

去年6月,劉建川被檢查出來患白血病,這個消息對這個家庭猶如晴天霹靂。因為生病,這個三口之家的頂梁柱失去了收入來源,妻子是家庭主婦,孩子還在上小學。去年以來,劉建川在醫院共産生醫療費12萬元,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報銷後,劉建川自己仍要自付3萬元左右。

“每個月至少要4000多元。”為了省錢治病,劉建川不去成都,能在本地看就在本地看,盡力省錢看病。但因為治療時間長,劉建川不能繼續外出務工,也難以在本地找到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開始捉襟見肘。

2月,昭化區醫保句工作人員在醫保報銷系統裏看到了劉建川花的鉅額醫療費,給劉建川打了一通電話。“一開始我都不相信,直到3月份錢到賬了我才相信自己不是貧困戶,竟然也享受到了這一政策。”4月初,剛做完治療的劉建川對筆者説。

“通過兩種途徑的核定,我們認為,能將全區存在因病返貧的風險戶,全部納入救助,從而全面阻擊因病返貧的情況。”嚴廣説。

今年,昭化區因病致貧返貧阻擊金總規模為200萬元,籌措渠道主要包括:區財政預算安排、社會捐贈資金、對口支援資金等。因病致貧返貧阻擊資金由保險公司在昭化區內銀行開設專戶,根據資金使用進度申請撥付。每年底區醫保局、區財政局要對資金進行審核清算,有結余資金,要全額返還區財政專戶,有差口資金,有區財政據實補足。截至目前,昭化區共救助4戶,使用因病致貧返貧阻擊金79004元。(燕巧 楊黎明 朱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