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修枝、除雜草、殺蟲、品種改良……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3月1日,朝天區沙河鎮魚鱗村東西部協作果蔬産業示範園內,處處都是群眾有序忙碌的身影。
“産業搞起來了,大家都很開心!”一直在産業園務工的魚鱗村二組群眾馬興江,經過在園區四年的錘鍊,早已是果樹種植管護的行家裏手,如今作為技術人才的他,一天就能掙到200元錢。只見在他手中,修枝剪上下翻飛,不到兩分鐘,一株李樹就卸下了冬日粗笨的枝條。
修枝整形完成後,馬興江還要做的重點工作就是嫁接。據馬興江介紹,園區原來栽植的是脆紅李,通過嫁接新改良的品種是“鳳凰李”,較之於之前的脆紅李,成熟期相對提前,能極大的減少成熟期時的雨水影響,使得李子的果粒大、産量高、增甜降酸,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馬興江告訴筆者:“目前園區的品改基本完成,存活率達百分之九十。下一步,隨著鳳凰李的生長,我們還將陸續開展消毒、殺蟲、施肥、抹芽、疏果等工作。”
而像馬興江這樣搭乘産業發展“快車”,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本地群眾有30余名,主要是貧困戶和50歲以上賦閒在家的勞動力。“在園區務工,一年能掙到2萬元錢左右。”魚鱗村二組貧困戶楊從秀告訴筆者,園區有事就到園區做事,沒事的時候就在家做點家務和農活,既照顧了家、又掙到了錢,一舉兩得!
“2016年,我們立足當地實際,依託自然資源優勢,建成了240畝脆紅李、60畝油桃的小水果産業園,並在林下套種馬鈴薯、黃菊等經濟作物,以增加土地收入。”魚鱗村黨支部書記唐全山介紹,為破解集體經濟跨越發展難題,魚鱗村新一屆黨支部班子上任後,積極探索“公司+農戶”新發展路徑,與廣元金沃野農業有限公司達成“一條龍”合作,通過“免費提供技術”,試點品改脆紅李,嫁接鳳凰李;通過“低價銷售防控用品”,降低投入成本,提升經濟效益;通過“收購成熟果實”,讓果實銷售有渠道,不愁賣。
産業興則百業興。展望未來,唐全山信心滿懷:“依託東西部協作魚鱗村果蔬産業示範園,魚鱗村計劃走農旅融合的路子,突出小水果産業優勢,著力打造出一個集生態開發種植養殖、旅遊觀光、採摘體驗、農家食宿為一體的綠色鄉村生態園,切實助推鄉村振興。”
“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將繼續堅定‘朝天核桃主産地、城郊旅遊新地標’新發展定位,持續推進‘一村一品一園區’建設,以園區帶動擴面增量和提質增效,打響鄉村振興‘第一槍’。”近年來,沙河鎮以“兩果”(沙河核桃和沙河櫻桃)為主導,輔以小水果、藤椒、中藥材種植和冷水魚、畜禽養殖等,農業特色産業發展勢頭強勁。核桃産業種植面積達6.8萬畝,建成標準化核桃基地10個,年産量突破9000噸;櫻桃種植面積突破8000畝,年産量可達2000噸。(李娟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