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鄉村 教書育人不忘初心

——記碧峰峽中心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高元洪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6-22 07:10:00 編輯:羅鎮 點擊: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從50多名黨員到9100多萬名黨員,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追尋紅色足跡,感悟初心使命。5月中旬起,中共雅安市雨城區委組織部、中共雅安市雨城區委宣傳部聯合雨城區融媒體中心推出“百年輝煌 初心記憶——獻禮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系列報道,追尋紅色足跡,訪當事人、憶當年事,遍訪雨城區內不同時期入黨的黨員代表,生動展示中國共産黨黨員的初心與使命,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凝聚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向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獻禮。

今天推出,共産黨員高元洪:紮根鄉村 教書育人不忘初心
人物名片
高元洪,男,1973年9月出生,200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93年畢業後,高元洪來到雅安市雨城區碧峰峽鎮中心學校投身鄉村教育,至今已28年。現在的高元洪既是一名普通的黨員教師,又是碧峰峽中心學校的黨支部書記、校長。
他紮根雨城區基礎教育28年,參與和見證了雨城鄉村學校的變遷發展,把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送出小山村。
一輩子幹同一件事,教書育人
在雨城區碧峰峽鎮中心學校的校園內,身著短袖的高元洪看起來非常幹練。作為一名紮根鄉村二十八年的教育工作者,高元洪自1993年學校畢業,到如今成為“孩子王”,從一名普通的教師到學校帶頭人,臨近“知命之年”的他,始終堅持從小事著手。二十八年來,高元洪堅守在家鄉這塊熱土上,憑著對農村孩子與生俱來的熱愛和執著于鄉村教育的韌勁,甘做鄉村教育“守望者”。 
教育對於高元洪而言,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熱愛,是一名優秀黨員的使命與擔當。
三尺講臺,育德樹人
“1993年參加工作時,當時條件比較艱苦,很多時候,學校的事情幾乎就是自己的事,修理桌凳、修繕校舍、週末大掃除……當時我記得很清楚,學校裏面很多老黨員同志,都五十多快六十了,他們不怕臟不怕累,帶領學生將學校打掃的乾乾淨淨。”高元洪説,“還有就是對一些貧困學生的照顧,孩子們來學校上課時鞋弄濕了、衣服弄濕了,他們都會拿自己的鞋給孩子們穿,還要幫他們烘乾衣服,我看到非常感動,我就向他們學習,後來就主動提出想要加入中國共産黨。”
由於當時鄉村師資力量薄弱,高元洪和許多鄉村教師一樣擔任複式班教學任務,負責在同一間教室內,教兩個年級。“兩個年級多門課要上,一站就是一天。” 高元洪介紹説。當時沒有最基本的教學設備,所有課程備課等書面工作都靠手寫,且備課時要安排好兩個年級的動靜搭配,一個年級在講課時,另一個年級就要做作業或者溫習功課。手寫備課和批改作業至深夜,是常態。
“你別看我現在擔著校長的職務,但我一直認為我和普通的教師沒有任何區別,要求教師做到的我都首先做到,不管是教學業務還是日常工作,我肯定都衝在前頭,起好帶頭作用。”
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積極靠前
2008年,汶川地震,雨城區也震感強烈。“當時我在三樓,突然聽到巨大的聲響,開始還以為勘探隊在搞地質測試,突然間整個教學樓的窗戶都劈裏啪啦的響了起來,那時我意識到地震了,於是我馬上衝出教室大喊全體老師和同學們緊急避險,到了操場上我看見整個教學樓都搖晃起來,當時我和另一個副校長(已退休)馬上又衝回教學樓上指揮學生有序撤離到操場上, 完了我們馬上就組織老師開始清點人數,看看教學樓裏還有沒有沒來得及撤離的學生、有沒有學生受傷。同時也向主管部門報告學校房屋受損情況。”高元洪説,直到將本校學生個個都安頓好之後,天色漸晚,高元洪才想起來在外讀書的女兒。“當時女兒還責怪我説,爸爸,你怎麼才想起我?”
2020年初,突如其來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寧靜。“我們當時製作了很多的短視頻,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來給娃娃們普及防疫知識。”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學校必須有專人24小時值班,在疫情最吃勁的那段日子裏,高元洪在學校一住就是兩個月。
像這樣的事情還多,2020年8月17日晚間至18日淩晨,雅安市普降暴雨,雨城區草壩鎮洪水過境,淤泥遍地。“當時就響應號召,我帶著學校老師和黨員同志前往草壩鎮抗洪搶險,連續奮戰三天,這過程當中大家都是不怕臟不怕苦不怕累,用我自己的話説就是‘拿得起粉筆就揮動得鋤頭’。”
 胳膊上的傷,高元洪從來不屑于張揚,這是他的“軍功章”。“在草壩清除淤泥的時候,你曉得發大水,那些淤泥非常厚,用鋤頭鋤、挖都非常慢,於是我們想到了用一個大板子,兩個人使勁推。”就在推的過程中,板子猛一下撞到胳膊上,韌帶受傷,至今未愈。
鄉村教育,是鄉村振興的希望
從1993年的磚木老校舍,操場上泥巴地,有且僅有的幾塊石板,窗戶四面通風,冬天用紙來糊窗子用以禦寒。“經過這幾十年國家的飛速發展,在我們碧峰峽中心校已經看不到以前那种老舊樣貌,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水泥地、偌大的操場壩和漂亮乾淨的教學樓。像以前,最好的設備就是一台錄音機,你看現在,我們每間教室都通了網,都有了多媒體教學設備。”高元洪説。
“以前每年學生娃娃都要交很多學費呢,像一些家庭稍微貧困點的就負擔不起了,現在國家施行了‘兩免一補’,建檔立卡的還有生活補助,尤其是農村營養餐,每天保證了學生們的營養攝入,這些充分説明瞭現在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是抓的相當好的。”
作為鄉村教育這一塊兒的見證者,高元洪親身經歷了這樣的變化。當問及“為什麼留在鄉村”時,他説:“我想讓鄉村孩子的未來有更多可能性。”
“做教育這項工作,我的理解是,要用心去教,一定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培養、去教。不光是在學習上,在他們人生的道路上要做好引導,爭取讓從我們學校走出去的學生娃娃們,以後成為各行各業閃閃發光的‘金子’。” 高元洪説。
看著學校越來越好,高元洪除了自豪,更多的是自信。
“從小我生長在農村,深知農村孩子求學的不易和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回顧我的從教歷程,沒有幹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有對教育的執著情懷和辦好家鄉小學的決心。” 高元洪説,教育需要堅守,人的培養要有“根”,這條“根”就是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也正是憑藉著一腔熱血,高元洪以對教育無比熱愛的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詮釋著作為一名黨員的責任。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但更需要獨特人文情懷和文化底蘊。”回顧自己28年的教育經歷,高元洪表示,他深知自己肩膀上的擔子沉重。作為一所學校的領航人,他就像一棵樹,將傳遞知識與靈魂的種子深深紮在鄉村教育這片熱土上,讓學生們沉浸在知識的蔭涼中,用“責任”踐行著一名黨員的使命和擔當。(雨城區委組織部 羅照明 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