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長征在雅安:強渡大渡河

來源:雅安日報 時間:2021-06-17 08:27:29 編輯:羅鎮 點擊:
紅軍強渡大渡河渡口遺址
大渡河是長江上游水系岷江的最大支流。安順場渡口,河寬水深,水急浪高,暗礁眾多,是軍事上的天然屏障。
為了阻止紅軍從安順場渡口渡過大渡河,國民黨第二十四軍派了1個營的兵力在安順場對岸渡口佈防,並在岸邊峭壁幾十米高處修築工事,嚴密封鎖整個河面。這時,大渡河正值洪水暴漲,渡口河面寬約300多米,既不能泅渡,更無法架橋,只能靠船隻擺渡過河。
1935年5月24日夜,中央紅軍先遣隊奪取安順場,佔領大渡河西岸渡口。為迅速搶渡過河,先遣隊首長決定組織1支精悍的奮勇隊,利用繳獲敵人的唯一一隻木船實施強渡。
25日清晨,紅一軍團一師一團團長楊得志把強渡任務交給一營營長孫繼先。戰士們爭先恐後報名,很快從二連中挑選出十七勇士組成奮勇隊。他們每人配備1支短槍、1支衝鋒槍、1把大刀、五六顆手榴彈,還有作業工具。劉伯承、聶榮臻、蕭華、楊得志等來到大渡河邊作了渡河戰鬥動員。上午9時,楊得志一聲令下,強渡大渡河的戰鬥打響了。
孫繼先率十七勇士登上木船,由當地船工帥仕高等8人擺渡,在嘹亮的軍號聲和口號聲中,劈波破浪,飛箭似地向河心駛去。這時,對岸守敵發現紅軍開始強渡,立刻集中火力向木船射擊,岸邊紅軍的幾十挺重機槍同時向對岸敵軍反擊。當木船駛到河心,突然敵軍的一發炮彈打在船邊,頃刻掀起沖天水柱。蕭華挺起胸膛,親自吹起軍號,劉伯承司令員馬上命令神炮手趙章成開炮。趙章成用迫擊炮瞄準敵軍碉堡,只聽得“轟、轟”兩聲巨響,敵人的碉堡飛上了天。趁著敵軍火力減弱,木船飛快地衝過中流。就在快靠岸時,由於水流很急,“砰”的一聲,木船撞上了一塊大礁石。4個船工跳下船,在滾滾的激流中拼命用背頂住木船,另外4個船工在船上使勁地用竹竿撐,木船脫離險境,終於靠岸了。
十七勇士飛身跳上岸邊,直向敵軍的河防工事衝殺上去。敵人懾于紅軍的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紛紛丟棄陣地,倉惶向瀘定、富林方向潰逃,紅軍迅速控制了大渡河北岸渡口一帶。
強渡大渡河成功後,“堅”政治部出版的《戰士報》第186期,以“用我們鐵的紅軍,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勇猛精神,掃平一切當前敵人!”的醒目大字標題下,報道了紅一團的事跡,並刊登了“牲”部強渡大渡河的十七個英雄和五個模範特等射手的名字:“第二連連長熊上林,第二排排長羅會明,第三班班長劉長髮、副班長張表克,戰鬥員張桂成、肖漢堯、王華亭、廖洪山、賴秋發、曾先吉,第四班班長郭士蒼、副班長張成球,戰鬥員肖桂蘭、朱祥雲、謝良明、丁流民、陳萬清。”“第一營營部機槍特等射手李得才(機槍排長)、團機槍連機槍特等射手四班長夏天海、五班長邱神坤、團部警備排戰鬥員劉桂仔、袁行安、朱遠海。”為獎勵強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和團長楊得志、營長孫繼先、炮兵營長趙章成、機槍排長李得才等人,特給每人發了一件“列寧裝”。
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紅軍成功強渡大渡河,為飛奪瀘定橋、奪取整個大渡河戰役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紅軍長征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中共雅安市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