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陽市旌陽區新中鎮堅定落實市委、區委決策部署,堅持把改革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緊扣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主題,先行先試、大膽革新,整合成立集體資産、土地、勞務、旅遊、置業五大股份合作社,從經營主體、經營方式、經營分配上破題,創新集體經濟運作機制,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農業高品質發展。
慕名而來的遊客
新中鎮作為全區首批鎮級、村級“三變五社”改革試點,經過一年實踐,全鎮農業總産值增加至3億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至2.2萬元,農業産業化經營率達96%,獲評全國衛生鎮,全省環境優美示範鎮、生態鎮,全區鄉村振興先進鎮、改革先進鎮。
聚焦“誰來經營” 堅持黨建引領築牢共同富裕核心
堅持黨組織在農村集體經濟工作中的領導地位,從組織保障、隊伍建設、責任落實多角度入手,打造黨建引領的全方位改革制度體系,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推動富民發展的堅強領導核心。
“一個中心”把全局。堅持將基層黨組織作為改革“主心骨”,及時成立以鄉鎮黨委為核心、村黨組織為主體的改革領導小組,實行核心引領、試點探路、全域推進,前瞻制定鎮村聯動改革方案,在量身定制、個性推進首批3個試點村改革基礎上,主動參與全區鎮級試點公開競爭,探索打造鎮域五大合作聯社,確保改革由點至面、實現深層次“聚變”效果。
“兩支隊伍”齊推進。充分發揮黨組織抓班子、帶隊伍作用,全面加強管理團隊、指導隊伍建設,建強改革“主力軍”。一方面,在合作社同步建立黨組織,由 12名村委會、監委會成員兼任合作社理事、監事,實行村社組織共建,將黨組織政治優勢轉化為合作社發展優勢。一方面,在區委支援下,抽調12名區鎮轉業幹部組成試點工作隊駐社指導,邀請盧水生教授等專業團隊開展政策、運營等指導20余次,有效提升專業化水準。
“三張清單”明責權。充分發揮黨組織全流程把關、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改進作用,將改革列為“一把手”工程,制定“責任清單”,細化“公告公示”等5個環節12項具體任務,在區委指導下,制定“支援清單”,明確稅收、土地、財政等5類23項需上級支援項目,在綜合評估試點村改革情況基礎上,制定“問題清單”,對實際運營等3類共性問題制定5項具體改進措施,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聚焦合力推進、實現整體提升。
聚焦“如何經營” 實行五社融合提升資源管用效率
圍繞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目標,以建立五大合作社為載體,探索創新經濟組織方式,打破“一村一域”限制,全面提高經營集約化、組織化水準,有效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
特色農業助農增收
“一辦一社”靶向服務。按照“分線聯繫、分塊負責”原則,根據鄉鎮鄉村振興中心、社會事務辦、財政辦、三資管理中心、經濟發展辦五個機構職能屬性,分線定向聯繫五大合作社,分塊清核職轄區資源資産,實行全過程靶向服務、全要素建庫管理,實現精準有效運營。現已對清理出的498萬元村級經營性凈資産、9604畝承包地,356名勞務登記人員、56台工程農作機械、87套閒置農房,進行統一登記、分類造冊、臺賬管理,確保實時掌握真實家底。
“一環一社”成鏈發展。以農村三産融合發展為路徑,堅持“分環服務、全鏈推進”理念,由集體資産股份合作社作為獨立法人統籌經營,其他四社針對全産業鏈各個環節提供“點對點”專業化服務管理,有效發揮産業鏈乘數效應,助推構建現代化鄉村産業體系。比如:結合全鎮智慧農業産業建設,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發動村民整合2900畝土地入股,勞務股份合作社組織80名人工、14台機械參與土地整理,旅遊股份合作社整體包裝、配套打造“龍高路”農旅融合示範帶,置業股份合作社整合“全域鄉村振興”項目資金配套建設加工、倉儲、冷鏈等設施,全程提供精準高效一體化管理,有效延長産業鏈、價值鏈、融合鏈。
“一園一社”集群推進。圍繞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需求,聯合東湖街道高槐村編制跨鎮片區村莊規劃,集群佈局産業發展空間,按照“一社主導、多社配合”思路,根據空間內“荷韻龍居旅遊”等特色産業園區對生産要素需求差異,組織合作社提供“一對一”功能表式服務,有效解決園區“人、地、物”等需求,形成區域內勞務、土地、資金匯聚的良性迴圈。比如:針對“旌翠白河種養迴圈”園區對勞動力需求現實,由勞務股份合作社主導,跨村調配37名勞動力,有針對性提供種養技能培訓、建立勞動分配體系,有效彌補園區用工空缺和技能短板。
聚焦“如何分配” 推進協同聯動密切農企多元利益
堅持以股份合作為紐帶,在農民、集體、企業之間建立“利益共用、風險共擔”聯結機制,打造抱團經營模式,強化更直接緊密利益聯結,實現更高水準共贏。
“六金得益”確保農民獲實惠。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改革中心任務,圍繞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機制,組織農民以資源要素入股,依據戶籍關係與土地承包權,分設“基本股、農齡股、福利股”3類股權,按照量化比例實行“土地流轉得租金、資金入股得股金、基地務工得薪金、委託經營得酬金、超産經營得獎金、訂單種植得售金”,不斷提高農民利益。改革以來,全鎮首批3個試點村共8300余人參與,入股比例達93%,預計年底實現分紅620萬元、戶均分紅3000元。
村民分紅
“二八分紅”助推集體強實力。聚焦村集體經濟收入薄弱、增收渠道少問題,創新收益模式,將合作社年度利潤80%一次性分紅到戶,剩餘20%全部用於村集體經濟發展,集體部分50%作為集體股,主要用於發展生産、轉增資本、彌補虧損,50%作為公益金,主要用於公益設施建設、農村公益事業,大幅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現已提取60萬元用於集體發展,全鎮集體經濟收入30萬以上的行政村達3個,收入是改革前的6倍。
“籌投管分”引導社會多參與。堅持內聚要素、外拓市場,積極引進市場機制和資本運作模式,加強與袈藍文旅、天合畜牧、益農農業等企業合作,吸引社會投資4330萬元,積極資産股份合作社籌集社會資金103萬元,定向投入合作社經營,參與資産資本管理,按照比例收取收益,有力撬動工商資本注入改革,集聚各方力量助力鄉村建設。(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