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棗是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村民脫貧致富的法寶,也是當地的支柱産業。近年來,羅江區科技局通過派遣農業科技特派員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推進貴妃棗産業不斷發展壯大。
5月下旬,白馬關鎮滿山坡的棗樹長勢喜人,綠油油棗子綴滿枝頭。來自四川農業大學的教授鄧群仙是羅江區聘請的農業科技特派員,望著這滿山坡的棗樹,鄧群仙一頭扎進了棗樹地,對一顆顆棗樹詳細的進行觀察和研究,一會兒掰枝條,一會兒蹲下看土壤。忙活了大半天,她針對不同栽培模式及管理水準的棗園,分別從抹棗頭、棗園放蜂、噴施赤黴素或硼肥+磷酸二氫鉀+紅糖或主枝環割、棗吊摘心、乾旱澆水等方面為棗農進行了詳細的技術指導。
“鄧老師,我聽説要想果子結的多,就要在開花的時候,隔幾天打一次赤黴素。這個做法要不要得?”白馬關鎮萬佛村的棗農張雨問到。
“赤黴素噴施次數過多會導致起初坐果率高,幼果期落果較多,畸形果也多。當前是貴妃棗保花保果最重要的階段,要採取科學的保花保果技術並做好花期棗園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措施。”鄧群仙非常細心的為棗農答疑解惑。
除了開展羅江貴妃棗保花保果技術指導,鄧群仙這次到羅江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調查“優貴妃”的高接成活情況。“優貴妃”指的是貴妃棗優係,是鄧群仙團隊從貴妃棗根蘗苗中發現的大果(單果重≥20g)、抗裂果和耐貯運變異優係。今年3月在白馬關鎮寶峰村2組高接了60多株,如今,全部栽種在“貴妃棗新品種示範園”內。
“全部高接成功!”鄧群仙激動的宣佈。“優貴妃”培育成功後,將有效解決貴妃棗不能“出遠門”的難題,拓寬銷售範圍。
據悉,近年來,羅江區科技局已組織3至4個農業科技特派員團隊到白馬關鎮開展技術指導,累計選育貴妃棗早熟優係1份、耐貯優係1份,引進篩選配套優良品種3個;從省內外引進優良鮮食棗新品種 8 個,通過多年多點試驗,篩選出適宜羅江及德陽地區配套發展的鮮食棗品種3 個;建立貴妃棗新技術示範基地 1 個、避雨栽培示範基地 1 個;成立了德陽市第一家農業科技小院“羅江貴妃棗科技小院”;立項並實施德陽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羅江調元棗’新品種選育與提質增效技術研究與示範”。
“貴妃棗從寂寂無名到如今的國家地標産品,離不開科技的力量。”羅江區科技局負責人張洪金感慨道,新品種的選育,創新科技的運用,持續不斷的技術指導,讓羅江貴妃棗豐産穩産,果實風味品質顯著提升,帶動了鄉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熊姣 朱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