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鄉村振興 讓生態宜居鄉村成為新時代“羅江名片”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3-03 16:15:41 編輯:唐磊 點擊:
走進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萬佛村,一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新改建的民宿新穎別致。村民代昔芝在自家院落旁察看新建的污水處理設施是否運作正常。她高興地説:“建了處理設施後,院子乾淨了,蚊蟲也少了。以前衝廁所都不敢用水,生怕廁所滿了糞水外流,洗衣服的水就流到陰溝裏,又臟又臭,蚊子又多。”

“我們採用化糞池+微動力小型凈化槽分散式處理設施,將污水收集處理後達標排放用於澆地,每天只需要7角錢的電費。”區城鄉管理局負責“廁污共治”的工作人員簡恩海介紹,“廁污共治”就是居民廁所糞污和生活廢水污水一起治理,讓村民生活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近年來,德陽市羅江區大力實施“千村示範”工程,以垃圾、廁所、污水、彩鋼棚“四大革命”為抓手,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改善鄉村面貌,以紮實行動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以“五步走”“六個好”助力生態改善
窗明几淨,生活設施一應俱全,農具擺放有序、院外柴草堆放整齊,屋前小池流水潺潺,遠處春和景明青山可望……這是羅江區鄢家鎮星光村村民龍墩仁家小院的景象。
“以前,我們這裡基本是雞鴨遍地跑垃圾靠風刮,城裏的娃娃們過節回來都很不習慣,哪還期望有人來耍嘛。”龍大爺回憶説。而現在的星光村居環境已得到大幅改善,家家戶戶小院落打得井井有條,整個村子走一遍,乾淨整潔是最深刻的“羅江印象”。
2009年以來,羅江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五步走”模式因其“資金可籌集、農戶可參與、經驗可複製、運作可持續”的顯著優勢躋身全省標桿、全國典範。 近年來,“羅江模式”不斷探索完善,形成了“戶分類、組定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升級模式。同時,按照“環衛設施覆蓋到戶、保潔隊伍延伸到組、回收站點設置到村、轉机設施覆蓋到鎮”的標準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對所有行政村垃圾收轉運設施以及7個鎮的垃圾轉机站進行提標升級,以農戶為單位推進垃圾分類減量“五步走”,將生活垃圾分為可賣錢(可回收)、可堆肥、不可處理三類,實施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有力推動了農村環境治理質的提升。
按照“衛生搞好、柴草堆好、畜禽管好、衣被疊好、傢具擺好、農具放好”的“六個好”標準,開展“美麗鄉村•巾幗引領”衛生文明家庭創建行動和家庭衛生評比等系列行動,將衛生習慣和垃圾處理納入《村規民約》通過“衛生好不好,微信掃一掃”亮美揭醜,設立“六個好”紅黑榜。2020年,共為100個美麗幸福院落、1000戶星級衛生文明戶掛牌。
以“戶戶達標”進行“廁污共治”實現生態宜居
生態和宜居相輔相成。針對農村環境治理的痛點和難點,羅江在全區鄉村掀起“廁污共治”、彩鋼棚革命(農房風貌整治)的高潮,全力整治農村面臨的環境突出問題。
2019年以來,羅江區全面推進戶廁改造,將廚房污水、生活廢水和廁所糞污收集接入污水處理設施,實施“糞污完全處理、糞渣堆肥還地、廢水就近利用”的“廁污共治”羅江模式。截至2020年底,全區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6.24%,已有62個村33666戶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綜合利用和處理能力有效提升,農村環境衛生、村民生活品質大為改觀。
在羅江,全部的行政村常態化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所有的行政村、村民小組通有硬化道路;全部的行政村配備了保潔人員;省級衛生鎮覆蓋率達100%,62個村成功創建省級衛生村,覆蓋率達94.1%;其中55個行政村建有鄉村公共空間及道路照明設施,道路照明設施達到90%;依託植樹造林、森林撫育、造林綠化等工程開展營造林工作,三年共完成營造林面積3.16萬畝。
同時,按照“固現狀、防增量、拆違建、改外觀”的思路全域整治彩鋼棚,農房風貌煥然一新。
以財政資金為“藥引子”構建“三位一體”融資格局實現資金保障
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錢從哪來?羅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藥引子”作用,區財政先期出資1000萬元,在鄉村振興示範帶試點建設農村廁所污水治理設施,提升村容村貌。 
此外,政府部門通過整合各類改革試點和項目資金,引導“融資+EPC”、社會資本下鄉、專項貸款等社會資本,發動群眾共建共用自籌,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群眾主體”投融資格局,解決資金困惑,有力地推動了鄉村生態振興。
據了解,近3年來,羅江共投入2億多元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乾淨、整潔、宜居”已經成為羅江印象。(劉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