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汶川縣威州鎮新橋村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聚焦“支部引領、産業發展、鄉村治理”三個關鍵環節,不斷夯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根基,促進鄉村和諧發展。
新橋村位於汶川縣威州鎮南部,在建制村調整後,由原來的新橋村和茅嶺村合併而來。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農村戶籍人口446戶1209人。因失地農轉非27戶,全村失地農民405人。其中,精準扶貧貧困戶19戶51人(目前已全部脫貧)。
村黨支部開展集中學習
在推動鄉村振興中,新橋村逐步探索建立“一心引領、三區聯動、四點共振、三治融合”的“1343”發展思路。即: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生産、生活、生態)空間佈局為主線;立足4個村民小組資源優勢稟賦驅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為支撐,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構建“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為載體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全村舊貌換新顏,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産業發展的和諧之路。
村黨支部開展交流學習
“通過黨建引領,我們把村內黨員分為老年、中年、青年三類,老黨員管好家庭,帶好頭,中年黨員在做好自己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年輕黨員通過學習,不斷加強自己的意識形態,積極參與村內事務建設。通過發揮好黨員的先鋒作用,全村‘一盤棋’,讓我們的農業産業、物流産業、商業産業和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升,也讓村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不斷增強。”新橋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馮從軍説。在黨建引領下,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基層社會矛盾糾紛減少了,村級治理有效推進,村內各項事業也就全面發展了。
聚焦支部引領,築牢“橋頭堡”
新橋村黨總支先後與省林草局研教處黨支部、縣發改局機關黨支部、縣林草局機關黨支部,威州鎮鐵邑村黨支部、白水村黨支部建立黨建結對共建關係,拓展黨建共建“朋友圈”。共同推行“政治理論聯學、活動陣地聯用、黨員隊伍聯帶、組織生活聯過“四聯工作法”,凝聚黨建資源力量,集聚創新發展要素,積極探索“黨建+鄉村振興”新模式。
村民積極參加集中學習
“今年在建黨100年之際,我們組織34名黨員赴遵義會議遺址、陳毅故里、映秀愛國主義基地實地現場教學,豐富黨內組織生活,錘鍊黨性觀念,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純潔性。”馮從軍説,在加強黨員幹部交流學習的同時,結合村“兩委”換屆選舉,推選“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村幹部12名,平均年齡38歲,較上屆降低9歲,高中及以上學歷5名,較上屆提高60%,實現年齡、學歷“一降一升”目標。3名村幹部參加汶川縣學歷提升計劃,知識結構進一步優化,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強人才保障。
“通過學習,我們新橋村全體黨員幹部的思想素質,給老百姓辦事的能力,各方面都得到有效提升,也增強了我們為民服務的意識,大家有信心把新橋村建設的更加美好。”新橋村黨員董志會説。
聚焦産業發展,提升“好成色”
進入冬季,在新橋村溫室大棚內,村民徐昌勇正忙著給自家種植的菜地除草、澆水。去年,他在大棚內成功試種羊肚菌並收穫了10多斤幹羊肚菌後,他又利用空地種植起了蔬菜。“村上大棚建好後,經過抓鬮我們分了有2分地,去年種的羊肚菌,現在種了蔬菜,收入還是可以的。”像徐昌勇一樣,在大棚內還有5戶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村集體經濟建設帶來的紅利。
村民正在對溫室大棚內的蔬菜進行除草
鄉村振興,産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新橋村還積極探索高半山生態農業産業化之路,推動青紅脆李品種、品質、品牌“三品”建設。邀請川農大、省林科院、省農科院專家實地指導青紅脆李、甜櫻桃、花椒等栽培管理技術並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有效解決群眾産業發展中技術難度。全村在高半山茅嶺組持續推進“李子優良品種選育和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選育特色優良品種,引進的12個李子新品種,目前已開花挂果,初見成效。下一步全村將擇優選擇品種擴大種植規模。
新橋村鳳坪壩深度扶貧停車場拍賣會現場
同時,今年該村自籌資金580萬元投資建設的風坪壩深度扶貧停車場項目建成並成功實現招租運營。未來五年將為村集體帶來202.5萬元經濟效益。
“我們村還依託駐地企業新橋礦業、阿壩礦業企業優勢資源,不斷發展商貿物流服務,已開發就業工作崗位200個,進一步拓寬當地群眾就業增收渠道。”馮從軍表示。
聚焦基層治理,激活“動力源”
黨員帶頭做示範,群眾就會跟著幹。近年來,新橋村抓住群眾致富無門路、産業發展無經驗。廣大黨員幹部,率先示範,大膽探索,趟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真正讓群眾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信心,從而緊緊跟隨黨員腳步,共謀發展、攜手致富,也推動鄉村治理工作高效推進。深入推進“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強法規政策宣傳和文明新風教育,把矛盾糾紛化解在最前端,化解在萌芽狀態。
新橋村溫室大棚
“我們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經常性工作機制,不斷強化工作責任,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為新橋村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馮從軍表示,群眾有事幹,一心謀産業,大大減少了矛盾糾紛,村級各項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同時,在基層治理中,新橋村創新服務方式,全力為群眾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率先設立村級綜合辦公室,明確3名專職人員,負責受理群眾政策諮詢、利益述求、民生事項代辦服務和村級日常事務管理等工作,採取坐班制和值班制相結合形式,建立來訪接待、首問責任等規範制度。設立以來累計代辦業務320余件,提供政策諮詢840余人次,有效解決群眾辦事“人難找、人不齊”“事難辦、辦不了”的問題。
該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規民約的約束作用,與全村441戶和30戶商戶簽訂《房前屋後三包責任書》,成立“黨員環境衛生突擊隊”,抓實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構建起以村黨總支為核心、村民委員會為主體、村監督委員為保障、群團組織為輔助、群眾參與為路徑”的共建共治共用鄉村治理新格局。
如今,走在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上,一個班子強、産業興的新型鄉村正在逐步建成,該村通過黨建引領,讓老百姓在國家發展的大環境下充分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紅利。下一步,新橋村將繼續強化組織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壯大集體經濟、改善民生事業、全面提升治理水準。始終沿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的道路走下去,真正實現“民富村美風氣好。”(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伍排勇 孟正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