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縣:歷史照亮未來 征程未有窮期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27 15:23:29 編輯:龐捷 點擊:
又見昌德,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機緣,和同事從縣城驅車十幾分鐘來到紅色昌德教育基地。綠樹紅房,藍天白雲,在金燦燦的陽光下像極了一幅立體的油畫。

“這裡地處雅克夏國家原始森林公園內,位於黑水縣奶子溝八十里彩林區核心地,是觀賞彩林絕佳地,距縣城14公里,國道347線穿村而過,于2020年5月村級建制改革後由原先的甲足村和昌德村合併而成。”下車後,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來了段詳盡的講述,“昌德紅色教育基地依託紅軍長征時翻越昌德雪山的史實打造而成。整個基地分為紅色文化展呈、爬雪山情景體驗、學術研討報告、長征故事傳承等主題版塊,成為展示長征精神的窗口、體驗革命傳統的課堂、錘鍊黨性修養的基地,利用雕塑、石刻、墻繪、景觀小品佈置等形式再現紅軍長征翻越雪山過草地、建立蘇維埃紅色政權、熬鹽籌糧等戰鬥、生活場景,高度概括和濃縮了紅軍長征在黑水期間波瀾養壯闊的長征史詩。”
順著講解和指引,我又一次踏上基地教育廣場。紅軍翻越昌德雪山的主題雕塑矗立在正前方,黑水藏族同胞支援紅軍北上,為紅軍送糧送鹽的情景,衣著單薄的紅軍戰士步履堅定地向著雪山進發的場景,真實又鮮活地映入眼簾。

廣場上,有在討論建立蘇維埃紅色政權的,有在切身體驗敖鹽的,有在參觀廣場沙盤了解紅軍黑水行軍路線的……幹部群眾真切熱烈地回顧紅軍歷史,想走進那個歷史中,和千千萬萬的紅軍對話。
我不止一次地想,這些真的只是歷史嗎?昨天是今天的歷史,今天將是明天的歷史。精神和文明就是這樣累積傳承的。
走進基地裏面,我發現墻上刻著的一首詩。“七月進入川西北,黑水蘆花青稞麥。艱苦奮鬥為哪般?為了抗日救中國。”這是時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陸定一與中共陜甘蘇區中央局白區工作部部長賈拓夫合作的《長征歌》中描寫黑水的句子。
“為給一、四方面軍北上過草地提供保障,中央軍委在黑水蘆花設立籌糧委員會。紅軍長征在黑水籌集糧食達710萬斤。總政治部于1935年7月18日發出收糧通令四條規定,嚴肅紀律。黑水群眾自發投入到籌糧活動,割麥捐糧、籌糧運糧。”工作人員對我解釋道。
緊緊依靠人民、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紅軍戰士們,在那時就播撒下革命的火種,使黨牢牢紮根在黑水人民之中。
上了二樓,最裏面那間房挂滿了紅軍長征在黑水的小故事。
紅軍戰士翻越雪山時“吃冰淇淋”的苦中作樂,“半床被子”的軍民魚水情,“毛主席20年的牽掛”中的鐮刀歸還情節,宛如一部部微電影,一幀幀畫面背後皆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初心,是“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的信仰,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畏,他們所報定的,是為勝利甘願赴死的念頭,這一切都讓我深深為之震撼。
正是因為無數革命先驅的前赴後繼,堅定併為之付出,才有了今天。就像魯迅先生所言,我們一定有悠久且光明的將來。

即將返程的時候,基地來了一群小學生,端正地坐在廣場中央,面對紅軍翻越昌德雪山的主題雕塑,聽老紅軍講長征故事。被太陽曬得紅彤彤的小臉,映著紅領巾的鮮艷,稚嫩可愛,朝氣蓬勃。
參觀的時候,工作人員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紅軍長征在黑水留下了光輝而又悲壯的足跡,立下了功勳和豐碑,我們不能忘本……”
你看,這不正是黨史學習教育千千萬萬意義之一嗎!(中共黑水縣委宣傳部 姚順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