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汶川縣多災種預警示範項目啟動儀式舉行,標誌著汶川防災減災水準得到進一步提升,將為四川、全國乃至國際提供重要的災害預警多災種預警建設的經驗。汶川也成為我國首個實現多災種預警服務體系的縣。
儀式上,四川省減災中心、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汶川縣人民政府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聯合宣佈汶川多災種預警示範項目啟動。四川省減災中心副主任鮮聖向汶川多災種預警示範項目的啟動表示祝賀。
據悉,該項目以2010年開始建設的汶川地震預警網為基礎,依託多災種預警示範項目的實施,將建立起涵蓋“天——空——地——地下”近30種數據源,覆蓋地震、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在內的多災種預警系統。該系統與周邊市縣災害預警網實現互聯互通,並通過汶川多災種預警中心進行綜合研判,在災害發生時向民眾、應急部門、鄉鎮等傳遞預警資訊。預警系統還將把災害資訊同步給市縣級應急管理指揮平臺,實現災害預警和應急管理聯動,為應急指揮提供可靠技術支撐。成都多災種預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介紹,汶川多災種預警示範項目,是服務汶川縣民眾、遊客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汶川縣為群眾提供的重要安全基礎服務。王暾説:“希望通過這個項目提高多災種預警的技術能力,用更精準的多災種預警資訊更好地服務社會。”
據了解,該項目于2020年9月啟動建設,共覆蓋51個多災種預警監測點位,完成了151套監測設備的安裝,包括地震預警監測儀、GNSS(基於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技術的地災監測設備)、雨量計、多點位移計、斷線儀、泥(水)位計和視頻攝像監測站等,及預警中心繫統,並已打通手機、電視、大喇叭等多災種預警接收渠道,具備了全面的地震預警能力和示範區域的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多災種預警能力。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四川省減災中心聯合牽頭技術協調,聯合航太科工慣性技術有限公司等相關單位共同為項目提供技術支援。
近年來,汶川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在科技防災水準、災害治理體系、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汶川縣應急局、自然資源局、水務局等15個部門與減災所合作共建多災種預警系統。通過多災種預警示範項目的實施,建立起汶川縣多災種、全區域、全渠道的自然災害預警服務體系,有力提升了汶川自然災害防禦能力現代化水準和應急能力,促進“災害預警成為基本公共服務”,推動災害預警管理機制優化的範例,為我國多災種預警事業貢獻汶川樣本。(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史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