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汶川縣全面構建科學防災減災體系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5-12 18:34:31 編輯:龐捷 點擊:
十九大以來,汶川縣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尤其是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汶視察時作出的“災區人民更要注重生態與人和諧發展”“加快推動汶川地震災區發展振興”等重要指示,緊緊圍繞省委、州委重大安排部署,不斷推進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和能力水準提升。
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加強災害應急管理
5月12日,汶川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暨“防災減災日”實踐學習會在映秀鎮召開。會上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陳寧生作防災減災專題講座。陳寧生列舉了自然災害典型案例和成因分析,結合汶川防災減災實際情況,針對災害知識、防治理論、減災與發展建議等進行了重點講解。通過培訓,進一步提升了全縣災害防治工作人員的理論素養,增強災害防治應急處置水準。
汶川縣結合“聯戶聯情、聯寺聯僧、法律政策七進”“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廣泛開展識災、防災、避災知識培訓和宣傳;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周、安全生産月等活動;引進國內首個青少年應急能力訓練示範基地——汶川城市應急體驗中心落戶映秀鎮,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科普、救援能力等培訓。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提升群眾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全民防災減災意識的提高,是打贏自然災害防治攻堅戰的基礎,災害應急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的保障。汶川縣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要求,建立了縣、鎮兩級應急管理機構,形成了統一指揮、協調有序、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基本建立起縣、鎮、村組(社區)及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和全民參與、全域監控、全時巡查、全要素保障的災害綜合防治體系。
2019年“8·20”強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後,汶川縣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第一時間成立搶險救災指揮部,協調各方力量迅速投入搶險救災工作,累計避險轉移4.88萬人,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了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提高災害應對能力 淬煉精銳救災力量
2020年11月2日一大早,伴隨著鏗鏘有力的密碼聲,汶川縣綜合應急救援大隊(縣森林草原專業撲火隊)的隊員們正在緊張的訓練,為了能以最好的狀態迎戰隨時可能發生的災情,隊員們時刻繃緊“防災救災”這根弦,每天早晨堅持完成5公里拉練。拉練選擇的都是山路、丘陵等難度較大行走環境,每名隊員除攜帶隨身物品外,還要背負救援裝備,以達到磨練隊員們意志、熟識當地地形的目的。


汶川民兵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技能培訓

按照“專業高效、專兼結合”的發展思路,堅持“少而精”,汶川縣以縣武警、消防、森防、人武部、醫療、電力、交通等部門為“專”,以鎮村幹部、民兵隊伍、企業員工、志願者為“兼”的應急隊伍體系,著力建設一支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應急救援隊伍。


汶川縣綜合應急救援大隊的隊員們正在緊張訓練

目前,全縣共有縣消防救援大隊、縣森林消防大隊2支縣級綜合性專業救援隊伍;縣級半專業綜合救援隊伍——縣綜合應急救援大隊(縣森林草原專業撲火隊)一支;其他行業領域專業救援隊伍包括民兵687人,醫護人員42人,道路交通搶險50人,通信應急搶險34人,電力應急搶險140人,供水應急搶險12人,供氣應急搶險26人,志願者489人,志願消防隊40余支。鄉鎮和村級非專業救援力量共計76支,分別由7個鎮和69行政村組建共計790人。
健全防災減災預案 及時做好臨災避險
5月12日上午10時,由四川省教育廳主辦、阿壩州教育局、汶川縣人民政府、阿壩州防震減災局指導,汶川縣教育局承辦的四川省學校防震減災應急疏散演練啟動儀式在汶川縣第一小學舉行。


汶川縣第一小學舉行防震減災應急疏散演練

隨著預警信號響起,學校立即啟動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各班級老師第一時間組織學生就近避險,疏散撤離警報響起,師生按照既定的疏散路線,快速有序撤離,迅速向安全地帶集結,撤離中,師生們沉著冷靜,表現出良好的緊急避險意識和突發事件下的快速反應及自救自護能力,演練過程緊張有序,達到了演練的預期目的和預定效果。
汶川縣各級開展的各類防災演練,讓防災減災預案得到了有效檢驗,汶川縣還健全縣、鎮、村、組、戶“五級聯動”網格化管理體系,落實9名鎮級防災責任人、117名村級防災責任人、689名監測人員,將臨災處置權下放到一線,充分發動廣大群眾共同監測與預防,形成“人人成為監測者”“處處都有災害預警器”的地災防治大格局。
2018年4月8日,灞州鎮阿爾村發生高位推移式滑坡災害,由於決策果斷、措施有力,122戶415名群眾及時有序安全疏散轉移;2020年先後成功避讓“6·26”灞州鎮垮坡溝金灣高位滑坡和“8·01”威州鎮雙河村黃岩組高位崩塌,均實現提前安全避險和“零傷亡”。
健全科技支撐體系 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汶川縣編制完成《汶川縣地災自動化實時監測體系建設方案》,為科學應對和決策提供了依據。健全地震監測系統,建有地震臺2個,配置各類監測設施設備共33台(套);健全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體系,對威脅50人以上的155處隱患點安裝了雨量監測站和裂縫位移計等專業監測儀器;健全山洪災害預警系統,共建自動雨量站16個、自動水位雨量站3個、水位視頻站2個、85個簡易雨量站;健全危化企業安全監測系統,建設7家危化企業20余處氣體、粉塵、溫濕度監測感測器監測系統,及時將預警資訊發送至企業負責人。


汶川縣全力推進河道疏浚工程

汶川縣還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統籌重要應急物資生産、需求、流通、分配各個環節,實行集中管理、統一調度,推動應急物資供應保障網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4月22日,在位於汶川縣威州鎮紅軍橋底的河道疏浚施工現場,機械轟鳴,幾輛大型挖掘機不停地施工作業,幾十輛運輸車來回穿梭,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施工現場負責人劉高俊説:“為加快施工進度,我們現場投入了4輛大型挖掘機,50余輛運輸車,晝夜不停施工,力爭在4月底前完成整個河段疏浚任務。”近年來,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響,汶川縣境內山體崩塌,鬆散物源體大量多,加之汶川縣屬於高山峽谷地形,城鎮、交通線路等多佈置在河谷地帶,次生災害呈多發、伴發態勢,防汛任務艱巨。
針對汶川每年次生災害和強降雨都會産生大量壅塞體,嚴重威脅沿江沿河集鎮、高速公路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實際,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將年度河道和攔擋壩清淤排危作為做好防災減災、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每年制定清淤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常態化持續深入推進清淤排危工作,千方百計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汶川縣還持續深入開展“危化百日安全”、“鑄安行動”、“安全生産大檢查”等專項整治行動,圍繞交通、危險化學品、森林草原防滅火等十九個行業領域及汛期、國慶等重點時段,及時組織開展隱患排查、監察執法、督查巡查。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始終是汶川行穩致遠的制勝法寶,科學有效應對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加快高品質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當前,災害資訊共用和防災減災資源統籌不足、宣傳教育普及不夠、重救災輕減災等現象依舊存在,“四防四保”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持續加碼,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發展與保護、防災與發展的關係,進一步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成為擺在汶川全縣幹部群眾面前的重大課題。
汶川將繼續認真踐行“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品質發展”理念,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結合,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進一步完善風險監控、應急處置、災害救助措施,著力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善始善終、慎終如始,讓十萬汶川兒女在汶川生活得更加放心、安心和舒心。(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