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位 > 推薦閱讀 > 正文


今天到處串門,明天肺炎到府!四川這個鄉,土味標語守護防疫“最後一公里”

來源:成都商報    時間:2020-02-04 10:14:30    編輯:劉婷婷



  土味宣傳背後的那些道道
 
  走向全國
 
  大年初五,人民日報微信公號發文稱,“看看這幾條標語橫幅,你就明白為什麼要依靠人民群眾了”。其中大寨鄉的4條橫幅標語,也通過網路傳播走到了全國人民面前
 
  語言特色
 
  鄉村橫幅標語不能用太專業的科學術語,要押韻,這樣老百姓易讀易懂,也容易記住。同時,不講為什麼要這樣做,直接講要怎樣做,反而效果更好。“要擯棄一些模棱兩可的説法”
 
  基層探索
 
  通過橫幅標語動員,可以形成社會共識,提高公眾認可度。但一旦出現錯誤標語,就會損害政策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有些不恰當的橫幅發現後立即撤了下來
 
 
  “標語橫幅宣傳有多硬核,生命重視就有多深刻”,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當全國各大城市嚴陣以待抗疫防疫之時,散落在中國廣袤土地上的鄉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這場“戰疫”。一時之間,防疫橫幅標語滿村高挂,大喇叭“土味宣傳”響亮在山野村莊。相比城市防疫橫幅標語的嚴謹規範,鄉村防疫橫幅標語則顯得更“接地氣”,不僅鄉音土味十足,而且非常通俗直接,比如“今天到處串門,明天肺炎到府”,讓網友直呼“硬核”!它們在被廣大網友和群眾熱議的同時,也以這種直奔主題的方式,守護著一方土地和萬千村民。
 

大寨鄉的宣傳車
 
  / 動員 /
 
  16條橫幅拉起來
 
  覆蓋了大寨鄉全鄉
 
  “一開始,最主要是讓村民曉得事情的嚴重性,鄉鎮工作人員有限,橫幅和喇叭,是打通宣傳最後一公里最好的武器”
 
  一條十公里的狹窄鄉道,串聯著三個村莊,家家關門閉戶,喇叭裏的喊話聲,隨著一輛白色的汽車緩緩駛來,越來越響亮。開車的人用目光掃著街道,汽車頂著個紅色的喇叭,喇叭裏男子的聲音激昂。
 
  場鎮上和田間橋頭,隨處可見紅條橫幅,內容如村民房子的墻一樣直白:“今天到處串門,明天肺炎到府”……而在週邊,向陽村肖家坳和富民村上岬路,兩個卡口分別阻隔了相鄰的箭竹苗族鄉和桂花鎮,但凡進出的人都須挨個測體溫。
 
  四川古藺縣大寨鄉的樣子,幾乎是目前全川鄉村防控疫情的一個縮影。大寨鄉政府工作人員牟星説,在春節前夕的1月中旬,古藺縣就已下發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文件,大寨鄉張貼出了公告,但和許多地方一樣,一開始村民們都沒重視,在外的人陸續返鄉,場鎮和村子都忙著過年。
 
  大年初一,古藺縣叫停了所有公職人員的春節休假,要求最遲大年初二上午必須全員到位,牟星回憶,“大年初二上午11點縣上開了會後,隨即印發了文件,要求各鄉鎮廣泛發動群眾,首要的工作就是讓群眾停止聚餐串門,叫停所有場鎮趕集。接到指令,整個大寨鄉,開始了全體動員。”
 
  宣傳車頂著喇叭跑上了街,到了大年初四上午,16條橫幅在大寨鄉各個角落拉了出來,覆蓋全鄉一個社區三個村落。“拜年就是傳毒,串門就是害人”、“不聚餐是為了以後還能吃飯,不串門是為了以後還有親人”、“現在請吃的飯都是鴻門宴”……一條條標語通俗簡潔,直奔主題。與此同時,設卡測體溫、監測武漢回鄉人員等工作也全部展開。
 
  牟星説:“一開始,最主要的工作是要讓村民曉得事情的嚴重性,鄉鎮工作人員數量有限,橫幅和喇叭,是打通宣傳最後一公里最好的武器。”隨著全國各地總動員,各地鄉村宣傳橫幅開始涌現。大年初五,人民日報微信公號發文稱,“看看這幾條標語橫幅,你就明白為什麼要依靠人民群眾了”。其中大寨鄉的4條橫幅標語,也通過網路傳播走到了全國人民面前,不僅被網友頻繁轉發,甚至還被一些地方政府直接“借用”。
 
  / 操刀 /
 
  雖時間短情況緊急
 
  但標語仍有很多講究
 
  “這些標語不是基層防疫人員嘩眾取寵,而是在危急關頭為了實現目的而不得不採用的群眾的語言”
 
  大寨鄉的16條橫幅標語,全部出自牟星之手。對在大寨鄉做了一年多組宣統委員的牟星來説,設置橫幅標語,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他告訴記者,以前拉標語都比較規範,內容都是宣傳好的政策,“基層的工作都是執行上一級的要求,通常縣裏面都會給我們一些工作方案和指南,其中就包括營造氛圍一項,縣上將文件傳下來之後,我們根據文件中指定或者推薦的標語內容,自己選擇。”
 
  不過,此次抗疫防疫形式的嚴峻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牟星回憶,大年初三晚上,縣上開了會,當時上面對宣傳的要求,沒有具體的內容,只提了“鋪天蓋地、不漏一人、方法不限、管用就行”的主旨,“標語這個東西,都會比較謹慎,萬一有點什麼錯別字,或者表述不妥,都不利於宣傳。但縣上説了這個總體思路,就可以放手大膽地去做,最主要是要見效果,讓村民理解到這個事確實非常緊迫了。”
 
  大年初三晚上,牟星在辦公室的電腦上,敲出了16條標語,通過微信發送給了縣委宣傳部的領導,很快就得到了“可以”的回復。第二天早上,16條橫幅火速挂在了16個不同的點位。“編了10多分鐘就全部寫出來了,因為情況比較緊急,其他人都在一線,我搞宣傳坐在辦公室,特殊時期,領導也幾乎完全交給了我自己來做。”牟星説。
 
  儘管時間很短,但特殊時期的標語也有很多的講究。牟星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想標語時,並沒有刻意去想要分類別,只考慮第一要讓村民了解到事情的緊迫性,第二是要讓村民曉得要如何去做,首要目的是讓群眾不串門不聚餐。不過,農村群眾很多無法理解事情為什麼那麼嚴重,也無法接受那些病毒傳播的科學知識,因此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不講為什麼要這樣做,直接講要怎樣做,反而效果更好。
 
  牟星説,這些標語不是基層防疫人員嘩眾取寵,而是在危急關頭為了實現目的而不得不採用的群眾的語言。
 

副鄉長和村支書正在錄音喊話
 
  / 喊話 /
 
  普通話改方言土話
 
  由村支書親自錄音
 
  “村民平時開院壩會、村民會時,都聽過村支書的聲音,由村支書親自錄,群眾聽到是村支書的聲音,第一印象就是這個事真的很嚴重了”
 
  除了橫幅標語,在大寨鄉,另一個防疫宣傳的有效武器,是頂著喇叭的小汽車。在抗疫防疫期間,大寨鄉針對8000名村民的一段喇叭喊話,成為了整個古藺縣的樣本,被各個鄉鎮複製使用。鄉村橫幅標語不能用太專業的科學術語,還要押韻,這樣老百姓易讀易懂,也容易記住。這幾乎是所有鄉村橫幅標語共同的特點,而宣傳文本最終通過喇叭喊出來,背後同樣不簡單。
 
  其實在大年初二下午,大寨鄉的宣傳車就已經上路了,據鄉政府一位工作人員説,當時喇叭裏宣讀的文本,是縣上提供的普通話版本的“告全縣人民的一封信”。“大寨鄉每個村都有一個車,車頂上配一個喇叭,插上隨身碟就開播。”然而,宣傳車跑得累,場鎮上還是能看到不少人聚在一起,效果不好。
 
  經過商量,鄉政府決定將普通話改成當地方言鄉音,重新錄一遍。鄉上放假回來的大學生肖藺,把這份“告全縣人民的一封信”中的政策文本,整理成了一篇相對口語化的講稿,然後提供了自己的錄音設備,由大寨鄉武裝部長兼副鄉長的羅永凡及3名村支書,分別用當地口音錄一遍。牟星認為,“村民平時開院壩會、村民會時,都聽過村支書的聲音,由村支書親自錄,群眾聽到是村支書的聲音,第一印象就是這個事真的很嚴重了,要認真地聽到底在講些啥子。”
 
  然而,羅永凡拿到整理後的文稿後,還是覺得“太文(太書面)了”,於是自己又用筆標注出要改的地方,再次“翻譯”了一遍。“為了保持聲音的爆發力,錄到中途我有點喘氣,還休息了一下。”羅永凡説,“這種事情,必須強硬。”
 
  記者對照兩份文本發現,原文的“請”改成了“必須”,“禁止”改成了“一律不準”,“親愛的各位村民”改成了“大寨鄉的各位村民”……文風,也從委婉變得強硬,比如“不要出門”改成了“不準出門”,“請在家中自行隔離”改成了“不要在大馬路上游幾克遊幾來的(方言,即游去游來)”,“宴席延期”直接改成“不得行”。“要擯棄一些模棱兩可的説法,只有這樣才有效果,不是我們無情,是為了大家好。”羅永凡這樣説道。
 
  一線觀察
 
  無論形式還是內容 都是基層防疫的探索
 
  對牟星來説,此次抗疫防疫中的橫幅標語,不管是形式還是內容,其實都屬於基層面對疫情防控任務下移後的一項實踐積累。
 
  牟星説,通過橫幅標語動員,可以形成社會共識,提高社會公眾認可度。但一旦出現錯誤標語,就會損害政策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最終會損害政府的形象。“現在回過頭去看,有些標語不是很恰當。”於是,在橫幅拉上一天之後,有些不恰當的橫幅就撤了下來。
 
  今年春節,這個總人口只有8000人的鄉鎮,也有從武漢回來的當地村民,大寨鄉為所有武漢返鄉隔離人員招募黨員志願者,為他們提供“一對一”的志願服務,幫這部分村民買菜買肉、倒垃圾等。大寨鄉政府一位工作人員稱:“這些村民自行隔離,其實就是支援抗疫防疫工作,他們和我們一樣為抗擊疫情做出了貢獻,是我們的戰友。其他村民看到後,也消除恐慌和偏見,也讓武漢回來的村民更願意配合工作。”
 
  根據瀘州市官方發佈的數據,截至2月2日24時,瀘州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7例,涉及3個縣區。其中,江陽區3例、龍馬潭區2例、敘永縣1例,大寨鄉所屬的古藺縣目前無確診病例。(紅星新聞 逯望一)

∥ 推薦專題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